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规模在扩大的同时,建筑施工的工艺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合理运用了一项重要内容,与工程质量、工程整体结构和工程混凝土施工效果有着密切联系。混凝土是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包含诸多施工环节,必须保证工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需要加强对各环节工作的质量把控力度,解决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本文将指出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每个工程环节的施工技术特征,根据施工要求合理的应用技术,使各环节工作均可以达到文件要求,成为混凝土工程质量保障方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
引言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浇筑技术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施工技术,尤其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应用更为频繁,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也随之逐渐显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将各种理论落实到实际施工中,才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效率,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概述
①概念。在混凝土建筑技术被开发的初期,只是为了将其作为填充连接涂料,但是后来发现若将混凝土与钢筋进行混合,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与连接性,而增加钢筋数量和其他化学材料可以使混凝土达到极高抗压性,因此,很多建筑专家开始尝试增加楼层高度与建筑大小,建筑浇筑技术也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砂石、水泥经搅拌而成半液态固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黏结性,材料获取十分便捷,能够抵抗-40℃-170℃的温差,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建筑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增加混凝土质量的人造材料,有望能够让混凝土的硬度与强度超过一般的钢材。②技术特点。混凝土浇筑过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对于一些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所使用的钢筋数量都是极为惊人的,混凝土的密度也会高于一般建筑,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人员操作技术进行强化,以此来达到相关技术要求,监督施工人员按照特定的比例完成施工要求,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纹、凸起、脱皮等问题。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难点
2.1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非常频繁,由于自身特性使混凝土一旦遭遇温度差异过大时便会因自身承载能力,无法消除温度应力而产生不均匀的裂缝,裂缝问题在工程中非常普遍且难以解决。细小裂缝虽然不起眼但是却会使建筑隐藏巨大的安全威胁,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渗漏的主要原因,会影响建筑部分区域的正常使用,随着混凝土裂缝不断地扩大,更会对建筑结构可靠性稳定性造成不少的影响,导致工程出现结构稳定性低下的原因与施工期间混凝土振捣、等工作存在技术失误有关。不仅如此,后期养护工作进行不到位也会使混凝土出现大面积裂缝情况,很多施工人员没有根据现场温度采取降温等措施,比如洒水养护工作进行不到位,使混凝土在温度颜色上出现裂缝问题,为提高建筑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管控力度。
2.2漏筋问题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并拆模之后,发现存在钢筋裸露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失衡的问题。从混凝土施工的角度来讲,浇筑前钢筋保护垫块设置不合理、浇筑振捣不到位等,都可能引起漏筋问题。尤其是在浇筑振捣时,因操作不规范、振捣棒触碰钢筋而出现跑筋,引发漏筋问题。
2.3混凝土蜂窝孔洞
混凝土蜂窝孔洞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出现非常频繁,相关问题可以从侧面展示出建筑企业在混凝土施工方面存在技术短板,因为混凝土的配合比存在问题或搅拌不均匀,搅拌超时或搅拌时间过短此类问题的出现,与施工人员技术掌握程度不足有一定的关联。
由于技术人员不能按照工艺文件要求完成混凝土振捣等任务,材料配比也难以遵循要求进行,无法保障混凝土材料达到规定标准,难以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合理控制,影响到建筑外观。
3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浇筑技术
建筑施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高效的体系,在应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时必须做好施工准备,明确建筑材料用量、浇筑量、施工进度、人员安全、配合等所有内容,细化为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持续进行提升了建筑质量。施工准备是混凝土施工的基础工作,工程项目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出具相关的文件来提示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专业的建筑理论控制柱与梁、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对于混凝土浇筑后的振捣间距和时间也要精确控制,做好施工安全应急预案设计一旦发现施工故障可以及时处理免得延误工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技术进行分析和应用,做好浇筑准备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使得我国的整体施工水平可以持续进步。
3.2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工作作为混凝土施工过程最为关键的一步,必须保障振捣质量能够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在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体积越大、楼层越高对振捣工作要求也愈加严格。在振捣过程中还需要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并根据钢筋密度调节制定振捣方案,保障建筑施工的连续性。振捣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结构更加均衡,避免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痕,振捣技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振捣,另一种是机械振捣。人工振捣也是需要机械进行辅助,人工进行调节,但是长时间的振捣会使操作人员手臂酸胀,一般只能负责少量混凝土振捣工作。而大量混凝土振捣则需要使用机械进行辅助,预设工作范围与工作时间,施工人员只需要监管机械工作状态即可,但是机械振捣技术并没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只有部分知名建筑团队引进了这种设备。在实际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保证混凝土自吊斗距浇筑区域距离小于2m,如果现场空间条件有限,存在浇筑高度过高的情况,则可以利用溜管、串桶进行辅助浇筑。然后,根据钢筋疏密程度及混凝土结构特征,对浇筑层厚度进行合理控制。振捣器的作用区域长度应控制在50cm以内,并且在振捣过程中要做好观测。振捣器的移动间距要控制在作用半径的1.5倍长度之内,通常为35cm左右。分层浇筑期间,振捣时要将振捣棒插入上一层约5cm左右,可有效保证两层之间的均匀性。
3.3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横截面积较大,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其水化的过程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措施来保障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为了有效地对这类问题进行解决,需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在砼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结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为当今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建筑领域的广泛重视,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浇筑方案,灵活运用分层等施工技术,并注意施工过程中温度的把控,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红伟,张亮亮.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200.
[2]李卫国.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54-55.
[3]周亚飞.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