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管线测量工作在测绘技术中尤为关键,在管线测量探测的过程中需要整合传统测量手段和现代先进测绘技术。本文分析了现代测绘技术种类,论述了在地下管线测量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在地下管线测量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测绘技术,保证测量质量,提升城市建设质量。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地下管线;管线测量
引言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综合地下管线图测量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其它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逐步扩大,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测量的难度正在逐步提升。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中国”战略逐渐被贯彻到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城市管理也必须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此,做好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测量的质量控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笔者对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测量的质量控制与方法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1现代测绘技术在地下管线测量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显得越发重要。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下,信息技术在地下管道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会建造很多的管道。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做好城市地下管线的相关工作,对管线的属性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规划合理的管线空间分布,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地下管线的精准测量,能够助力推动地下管线网络化管理工作,引入现代测绘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管线测量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地下管网的精准性,持续增强我国规划的完善性。因此,有必要以地下管线测量为例,探讨现代测绘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状态,提出可行的应用方式,全面保障地下管线测量质量。
2现代测绘技术在地下管线测量优化
2.1加强数据收集与处理
针对地下管线的测量放样,首先,要收集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熟悉城市地下管线的分布,掌握具体的信息,主要是城市规划资料、测绘资料以及管线的质量三方面的信息。城市规划资料主要包括测量放样地区的土地资源使用与道路运输等计划,测绘资料主要指测绘区域控制点的数据、土壤质量以及地形数据,地下管线的质量数据包括管线分布图、红线图和位置图等管线的基本信息。
2.2加强管道现场研究
一旦完成了地下管线的数据收集,就必须对管线现场进行调查和探测,在分析管道的基本数据后,可以使用专用的检测设备进行测量放样,并将该地段与测量放样的地段进行实地比较。在调查和安装地下管线时,根据测量放样的情况,完成测量安装报告并在相关的测量安装图上标记地下管线的每个功能,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记点标记不同的管道特性。根据分析管线施工现场和基础数据,进而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科学合理地控制管线的测量放样。通常是选择平面控制城市的地下管线,测绘等级是选择二级、三级以及四级。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严格监控通信网络、电力以及水管的测量放样。地下管线铺设将沿着城市道路安装三层电线,将提高基本控制网络的效率。
2.3加强管线点测量
一般进行管线点的测量时,要注意管线点位置的开阔情况。当点位置极其开阔时,可以使用RTK测量法探查测量。当点位置并不开阔,不利于使用RTK测量时,需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测量的方法采集。使用RTK采集时,为了提高准确性,避免信号的不稳定造成的影响,要求多次测量。使用全站仪时,在测站完成对中整平和测量仪器标高后,设置测站点,对后视点进行归零设置并且输入点的代码,按照极坐标、盘左半测回的方法测定管线点的斜距、水平角、垂直角。
对于每个点位进行逐点测量,由近到远,再由远到近,以避免造成点位的遗漏,测距长度一般不超过150m。
3现代测绘技术在地下管线测量中的应用
3.1明显管线点的测量技术
在现代地下管线点中,明显管线点的测量相对比较简单,其主要是一些管道附属设施,例如仪表井、消防栓、变压箱和维修井。对这些明显管线点的测量比较简单,可以直接打开进行观察测量。在进行测量时,要使用符合测量标准的工具和测量方法。完成测量工作之后,要及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3.2隐蔽管线点的测量技术
城市地下管线中,大多数是隐蔽管线。对于这些隐蔽管线点,要分类采用一些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对于金属管线测量,通常采用直连法、感应法和夹钳法等探测方法,平面定位采用极值法,有时候可利用定深宽度为70%的极小值法进行辅助测量。对于非金属管线测量,要采用感应法对其剖面进行测量,再用雷达进行地质勘测,确定可以挖去的地段。对于排水管道的测量,主要采用开井调查法。对于电信管道主要是用夹钳法,使用等效中心修正法,借助70%极值法。
3.3合理应用GIS,获取关键性数据
地下管线的测量需要明确测量区域内的总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地形图,保证比例尺的合理性,并有目的地获取关键信息,GIS技术在这一环节的应用可以保证关键性数据获取的时效性和便捷性。通常情况下,GIS本身主要是由专题层、综合层和基础层构成,其中专题层依赖于公共基础的专业信息,同样可以将其进行反馈,如市政管理信息、国土管理信息、交通管理信息等;基础层主要由系统地形图中的环境地形各要素构成,辅助空间定位工作;综合层可以将基础层和专题层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精细化分析,测量人员可以利用GIS构建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充分获取地下管线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利用该技术进行多时态的分析,深入研究地下管线各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升数据利用率,提升对现代地下管线测量方式的适应力。
3.4GPS网络构建和测量
GPS技术在地下管线测量中的应用很常见,测量人员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布网工作,这就需要明确GPS的布网原则,遵守规范要求,建立3个或3个以上的控制点,并保证有2条或者2条以上可以通视GPS边,保证测量工作的安全性,为常规测量方式提供支持。同时,其点位选择应当尽可能远离施工影响区域,保证埋设的稳固性,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如果有障碍物,需要保证其高度角在15°之内。此外,在测量之前应当检测GPS接收机的性能,编制含有可见卫星号、最佳观测时间、卫星方位角、卫星高度角等内容的可见性预报表,明确最佳的观测时间段。在实际观测过程中,测量人员需要规范自身行为,既不能对GPS接收机进行不必要的操作,也不能擅自离开,保证顺利接收卫星信号。
结束语
城市基础建设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营商环境的构建也有着很大意义。地下管线属于城市建设的“神经”和“脉络”,在对其的测量上需要合理运用现代测绘技术,使测量工作不会影响到管线现有性能,并保障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发展智慧测量模式,从而提升地下管线测量工作质量,为城市建设提供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红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管理技术研究进展[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6):142-143.
[2]辜文军.在地下管线的测量中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分析[J].有色金属设计,2020(3):112-113.
[3]陆洲.地下管线的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