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
身份证号:33038219880106****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装配式建筑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各种部件,在工厂中进行预制装配,然后,将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中进行安装。该种施工方式可以使得施工质量得到保障,而且可以达到节能环保效果。装配式建筑施工周期相对较短,成本花费更少,因此,成为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1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管线预埋问题
如果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线和构件埋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导致其中的构件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出现偏离,不利于对装配式建筑的全面管理,并且影响了对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控制。这就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在固定具体构件位置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管线的排布情况,结合排设的图纸施工,预防其破坏机电管线。但是,由于没有对其管线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导致其出现偏移和堵塞等情况。
1.2管理制度不完善
经过分析研究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效果受到影响。在此过程中,为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会单独设置管理机构,但是由于其中的制度不完善,所以一些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此外,建筑企业一般都是从自身利益角度考量,没有结合管理人员的实际数量和发展情况对其中的制度进行完善,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
1.3预制构件问题
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要想保障其顺利进行,需要对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等多个阶段进行综合组织以及协调,主要目的是防止预制构件在应用中出现质量问题。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起步晚,实际上只有部分工厂具有生产预制构件资质,其生产制度不完善,经验并不丰富,这会影响预制构件的质量,导致其质量不能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尺寸误差也会比较大。此外,在运输时忽视了对构件的保护,导致预制构件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出现碰撞,进而造成构件破损,这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后期管理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2.1有效应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新时期,国务院加强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重视,发布了一些文件,在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有关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工程总承包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在项目推进上对其进行分析,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和施工中,应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一体化管控,还可以优化设计和生产流程,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更好地发挥施工中总包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这种方式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强化对建筑和生产的综合性设计,优化安装环节,对其有力把控,在保证构件质量的基础上,避免其在实际的施工中出现不符合设计方案等问题,减少构件堆积等多种情况,加强对资源的利用,发挥总承包模式本身的价值。
2.2加大预制构件管理力度
2.2.1选择预制构件的类型
在对预制构件的类型进行管理和选择时,需要提前划分类型,然后摆放好,堆放的高度不要超过最大允许值,并且需要安排专人对预制构件进行管理,预防外界以及人为因素对预制构件生产影响。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管理,对预制构件安装操作要点进行整合。
在此基础上安排好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时间,需要保持施工协调性,加强对施工人员操作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保证预制构件的稳定性,提高安装的质量,加强对施工质量的防控,然后通过采取旁站监督或者不定期巡查等方式,对施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对质量问题进行反馈,预防返工等造成工期延误,从而进一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流程。
2.2.2加强预制构件全过程管理
装配式建筑构件可以说是建筑工程中的基本要素,更是结构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满足新时期对装配式建筑的要求,需要对构件的种类和型号等进行整合和管理,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管理,避免建筑构件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全过程管理的理念下,结合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整个应用要求,对其使用寿命进行细化,一般将其分解为多个子阶段,然后通过对不同子阶段之间的控制,做好防护,完善管理方案,预防在具体的施工中构件遭遇外力的撞击,出现损毁。
2.2.3注重预制构件生产过程
在对预制构件进行管理时,需要注意其生产过程,一般会应用钢底模放在相应的基座上,在此基础上将角钢作为龙骨加固。在对门窗等部分预制件进行生产时,需要选择比较标准的模具,控制钢制侧模板的质量,对钢框架进行精加工,这时需要对其保护层厚度进行控制。在对钢框架进行安装时,还需要注意位置准确无误,并保证其稳定。此外,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注意浇筑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浇筑均匀。如果出现了预制构件的变形和损坏等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修补。构件表面印筋和破损是预制构件在应用中的主要问题,需要加强对印筋问题的重视,除要注意和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模具,还要对垫片进行妥善安装,需要将其安装到构件下方。在完成上述过程后,均匀地喷涂好脱模剂。在脱模时,需要掌握好时间和混凝土的强度,避免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带来影响。此外,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要求对构件的规格和质量进行管控,保证其合格后才能让其进入施工现场。
2.3加强对平板构件安装的管理
首先,因为平板自身有薄而脆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安装时,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其折损。其次,外墙板保温层也是安装管理中的主要内容,应避免其出现断裂。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平板和外墙板保温层出现断裂的原因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对其进行处理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清楚其中的注意事项,对其厚度和体积进行控制,避免破碎问题的出现。在对外墙板保温层出现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材料质量是导致其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需要对材料混合比例进行调配,避免对建筑质量产生影响。
2.4借助新技术,创新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
在大数据时代下,各种先进的技术在其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为实现智能化生产模式,需要对以前的装配式建筑方式进行创新,借助新的技术,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例如,可以借助3D打印技术和AI等多种加工生产技术,对装配式建筑当前的生产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具体发展方向,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和管理的流程,在其中不断融入新的施工技术,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对制造的生产工艺进行综合性研发,在掌握先进安装技术和知识的基础上,改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果。此外,可以借助新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对此工程进行优化,通过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弥补传统施工技术中的不足,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标准,优化施工流程。此外,需要积极借助先进技术,开展协同管理工作,结合施工的模式,积极引导员工多学习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在此背景下,需要结合我国建筑领域发展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协同管理机制,强化施工人员的创新意识,结合此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装配式建筑内容进行整合布置,主要目的是保障各分部工程之间可以有效衔接,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结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大对施工的管理力度,通过对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管理平台,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装配式建设质量,从而避免在使用中出现安全、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代悟.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居舍,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