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叶万旭
[导读] 我国居民对于房屋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一直要求很高,现在随着思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性也要求的越来越高。这必然给房屋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叶万旭   
        公和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居民对于房屋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一直要求很高,现在随着思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性也要求的越来越高。这必然给房屋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在有压力的同时,也会带来动力,建筑设计人员就会不断发掘新的技术,不断优化房屋建筑,加强牢固性和抗震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构建中需要切实把握好对于基本结构的有效处理,促使其建筑结构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可靠性,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相应建筑物的应用更为合理安全。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促使建筑物能够具备理想的抗震性能也就需要从结构设计入手进行把关,对于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各个内容进行严格控制,最终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相应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保障安全。
        1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简析
        我国的抗震设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包括经验估算、预应力计算、损伤计算和极限值计算等阶段。目前,我国的建筑结构计算属于极限张力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设计标准明确规定了设计标准,从而明确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完整性、经济性和安全适用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师需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标准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分析,提高建筑物的高度和强度,提高延性和整体性能,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是可修的,大震是不可塌的理想效果。地震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普遍性,许多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各种复杂因素,结构原理上也存在许多缺陷,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方法存在着不完善、不科学的现象,如果仅仅用数学的方法,很难用力学的方法来提高设计的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现有的抗震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实际抗震经验,充分发挥结构设计作用,灵活运用标准和设计规范,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综合布局和整体稳定性。
        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2.1传统设计思维对建筑抗震的影响
        传统的建筑物结构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对结构抗力的分析及计算而进行的。这种传统的建筑的设计理念,让相关设计师对设计细节问题格外关注,而缺乏对建筑整体结构的重视。这种传统的设计理念在当前的抗震设计中不能完全适合结构的设计工作,太过注重传统理念而不懂创新会使建筑结构的设计越发走向不合理化。
        2.2高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应用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会产生很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建筑结构复杂,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不好。所以,要提升高层建筑抗震性能,首先要考虑地震在发生时,地震波的变化规律,但考虑到地震动力不确定,地震发生时人们不够了解建筑结构,再加上所选建筑材料的性能及施工中认为因素导致的差异性,导致的模拟地震波的差异性等,均会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间出现巨大差异。因此,仅依据纯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基本上不能对建筑结构抗震问题进行很好的处理,尤其是上述提到的各种差异性问题。为此,非常有必要将抗震概念融入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将相关数据作为抗震概念设计的标准,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保障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以便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此外,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融入抗震理念,需要高度重视相关设计规程以及抗震理念的应用要求,摒弃只注重计算结果的设计理念。这就要求设计者需对结构设计准则进行严格遵循,结合当地抗震标准,保障高层建筑结构具备抗震性能。
        3建筑结构抗震设的具体内容阐述
        3.1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施工设计
        为了使建筑具备较高的抗震效果,需要在完成地质勘察的同时,根据选择的建筑区域合理进行建筑平面结构设计。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中,建筑物的抗震效果与建筑物的平面结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我国在高层建筑平面结构设计行业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在对高层建筑平面结构设计工作进行开展时,如果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就会受影响,进而引发地面坍塌,楼房倒塌等现象,对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3.2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需依据建筑结构特征
        当前阶段,我国的建筑物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在开展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时,充分结合其抗震性能、经济性能及施工难度等,才能确保建筑物的设计符合国家的标准,它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及经济利益。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要充分结合不相同的施工区域的特征开展设计,才能充分保障高层建筑在后期的使用中拥有较好的抗震性及较长的使用年限。
        4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理念的应用方式研究
        4.1建筑结构设计前期工作
        搜集、分析,以及整理建筑物地质条件,建筑物周边环境等有关资料和数据是建筑结构设计前期工作。当我们在全面整理分析全部影响建筑物整体安全性以及抗震性能因素的前提下,再进行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就可以有效规避资料及数据问题而引起的设计及施工出现误差的现象,进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4.2设计方案的改进与优化
        由于该种建筑工程的特征较为特殊,如工程施工和设计比较复杂、工程要求也比较高等,因此我们需要在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量,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选择及优化。在设计方案构成的过程中,采用比较分析的方式,来明确相关的实际施工方案和抗震指数,并根据不同的现象设计出不同的方案,通过对这些方案的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方案。这样可以使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以及潜在的隐患,确保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
        4.3在墙体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在地震灾害发生期间,建筑结构中的墙体非常同意产生裂缝问题,严重时还可能产生坍塌问题。墙体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最关键的一项设计内容。可通过单独设计墙体的方式来优化墙体设计效果。也可通过横向设计及纵向设计的方式进行墙体设计,进而保障两个方向都能具备抗震性能。设计人员在对墙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细节设计。例如,在对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注重横向设计中墙体的均匀性,假设地震灾害发生时,可以在横向位置减少地震干扰墙体的程度。在纵向设计中,需进一步注重细节设计,以此来有效避免地震导致墙体出现严重的纵向位移现象,以及坍塌现象。除此之外,应保障墙体结构具备充足的承载力。墙体数量对建筑的刚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假设为依据设计要求设计墙体数量,则会对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也难以充分满足建筑墙体结构的刚度要求,当出现地震使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4.4在屋顶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建筑结构整体牢固性与屋顶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当地震灾害发生时,良好的建筑不会受到其影响,反之还能为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护。在屋顶设计中,应将建筑整体自重降低,以此来增强建筑结构的牢固性。还应对我国相关设计标准要求进行严格遵守,同时适当减轻屋顶重量。
        结束语:
        目前,建筑行业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的行业,所以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就很严格,尤其是现在的房屋设计对抗震防灾方面不够成熟,技术有所欠缺。所以一定要重视抗震措施,不断更新提高技术,选择合理的抗震方案,有利的地理位置,采用先进的施工材料和技术,建造更加理想安全的建筑。为我国的居民打造一个舒适安心的居住环境,为国家建筑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任向鑫.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技术分析[J].消费导刊,2019,(35):24.
        [2]袁松.抗震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0,(27):153.
        [3]王舒琦.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