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张思伟 李海娇
[导读] 不断优化发现安全隐患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重视各单位的监督体制系统化的建设。

        张思伟  李海娇
        聊城九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在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投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需要建筑工程施工参与单位设立自己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管理监督人员体系和岗位组织,不断优化发现安全隐患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重视各单位的监督体制系统化的建设。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考虑到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一般比较差,并且人员种类非常复杂,此外,一个完整的建筑施工工程需要较为复杂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技术等,导致建筑施工现场潜藏着许多的危险源,只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等,整个建筑施工工程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阻碍了建筑施工工程的施工。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逐年增加,为了尽可能解决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需要将安全控制运用到建筑工程现场中。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由于完成建筑施工工程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并且整个建筑施工工程会运用到很多的施工技术和专业设备等,由于建筑施工工程的复杂性,使得建筑施工工程出现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如果施工人员缺乏一定能力的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的话,那么在实际施工时必然会出现问题,从而给建筑施工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安全控制工作并不是一味地制定要求和规定,它是一个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在安全控制工作的帮助下,施工人员能够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当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对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识别和解决能力,使得安全问题可以被快速解决。此外,施工人员在进行安全控制工作的时候,应该严格地遵照建筑施工工程的施工要求,使得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改善。通常情况下,施工建筑中的员工都是男性,一旦他们遭遇不测,不仅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意外,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即使幸运没有造成生命威胁,但他们却要因为伤残而不得不承担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同时,难以积极健康的面对未来人生,更为糟糕的是,作为家庭经济的顶梁柱,他们的一蹶不振会使得整个家庭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因此,提前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控等各项事宜,不仅是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的表现,也是为了能够给工作人员及其家人们打一个足量的“定心针”。
2 现状不足与问题
        2.1 监管体系有待更新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虽然已经日趋正规化管理,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则也较为全面,但监管体系的更新和改进完善速度较慢,常常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开展临时性的随机安全检查整顿,无法保持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内的持续安全氛围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一方面致使缺乏专业的专职安全监督和管理岗位与人员,无法系统地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和安全施工技术应用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系统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致使兼职和全职的安全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执法力度和强制执行的依据,造成安全管理工作形同虚设,无法真正的落实和对施工人员形成约束。
        2.2 缺乏对工程建设材料的严格管理
        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施工材料和器械设备,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对工程建设起到关键性影响。在实际管控过程中,施工建设团队因采购条件不合理,未对采购材料进行严格的程序对比,未进行严格的材料审核,而导致施工建设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出现问题;工程管理团队因对器械设备的后续存放养护不够完善,导致施工建设中发生安全事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因缺乏对机械设备的养护,缺乏对采购材料的良好保存,而导致房屋建设质量产生严重的安全威胁。


        2.3 建筑施工技术存在隐患
        建筑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来自底层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既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也没有较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大多是凭借多年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工作,也很难形成所谓的完整体系。大多数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压缩成本,很少会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与安全知识教育工作,也不能百分百地达到国家相关建筑施工要求的水准。诸多方面的缺失直接造成了施工人员在施工技术方面的安全问题。例如,乱摆乱放建筑器材、对材料的堆放不做标记、建筑材质不达标、施工操作不规范等等。甚至是简单粗暴地拆除作业,不进行事前规划导致在大范围拆除作业时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伤亡事件。而这些危险的事故,其实本可以通过施工前的认真排查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来避免的。
3 提高和改进措施
        3.1 完善制度体系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为了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减少安全损失并增加社会的稳定性,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如期完成施工任务并获得质量验收,单单依靠管理人员的个人力量已经无法保证,需要依靠各政府管理部门对参与单位开展制度性的强制化、标准化要求,及时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人员的相关安全管理责任,做好安全备案和教育培训的同时,加强对于过程中的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的检查,发现认证不符合未按照制度要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的情况,及时开展整顿和检查,维护制度体系的权威性,形成全社会和全行业的制度化氛围。
        3.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过程管控
        建筑施工现场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对于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必须严厉排查。一旦在正在实施的建设项目中发现了安全问题,就要依照具体的安全管理条例责令其处理和整改。同时,为了能够全方面、多角度地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还应建立过程监管小组,对现场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实时的监督管控。一旦发现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监管小组不仅要及时对其问题做详细记录,还要具体分析问题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监管小组还需要定期做相关安全工作总结,总结经验教训。除了成立监管小组,还需要完善相关人员管理方案,对工作人员加大审核力度,对其违规违章现象严加处置。
        3.3 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控制
        ①建筑施工现场需要科学规划临时用电,并且在管控外电防护工作的时候,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现场,适当空出一定空间给安全操作工作;②建筑施工现场在装设塔式起重机和10k V 以下的架空线时,施工人员需要准确测量塔式起重机和10k V 以下架空线的边距及最小水平距离。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系统而言,主要使用的是三相五线系统;③考虑到有些施工设备需要长时间工作在环境恶劣的地方,必然要经历日晒雨淋,就会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为了保证施工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建筑单位和企业需要定期安排检修人员去维修这些设备,对于已经报废的施工设备,建筑单位和企业应该及时更换,使得电气能够更加安全工作;④安全用电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单位和企业应该定期安排施工人员和对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学习,使得这些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养成安全用电意识,从而让建筑施工工程能够更加安全地进行下去。
结束语
        建筑工程在我国具有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本身的施工建设环境属于露天作业,工作人员的临时性和流动性又较高,对于安全管理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需要从安全制度体系的完善和落实入手,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检查和整改力度,落实监管和考核条款,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段雷 .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 砖瓦,2020(09):109-110.
[2] 龙昌枝,何小燕.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安全管理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