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利
41018119720608****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断提升,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目前,钢筋混凝土构件因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受力好、投入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但是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管控才能切实达到工程建设的目标。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加强施工技术的要点,做好施工管理,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断提升,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目前,钢筋混凝土构件因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受力好、投入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然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受到原材料以及施工养护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容易出现裂缝或强度降低的情况,这些问题会对建筑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会给建筑的后期使用带来很大隐患。
1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
1.1复杂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复杂性较高,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要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和步骤,提升施工质量。
1.2脆弱性
在实际施工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会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其中施工原材料和环境温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应加强原材料和环境温度的控制,降低钢筋混凝土的脆弱性。
1.3可变性
可变性指的是在建设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结构受到过大荷载影响,导致整体结构发生变形、弯曲等不良情况。由于施工中工作面较多,在不同施工阶段会发生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变化和调整,同时施工过程变化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体系承载力发生变化,从而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异的情况。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优势
2.1材料强度大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需要对钢筋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科学配比,制作成复合材料,以提升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与其他施工材料相比,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优异。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较弱,但抗压性能较高;钢筋材料与其相反,抗拉性能较好,但抗压性能较弱。将二者进行结合形成复合材料,能够充分利用两种基础材料的优势,其抗压性能及抗拉性能均较高,符合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
2.2房屋建筑结构施工更加便捷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多种原材料混合组成,其中比较重要的原材料是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部分房屋建筑因为建设施工需求,在其中添加沙土材料,虽然材料来源不同,但是在工业领域相关材料普遍应用,促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制作十分便捷。在进行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时,首先进行钢筋结构的绑扎,之后利用混凝土进行现场浇筑。另外,随着绿色建设理念的提出,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房屋建设的施工通过使用预制件进行。相比传统的房屋建筑,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施工提供极大的便利性。
3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模板工程
首先安装框架模板,对于已有模板构件制作时,对于柱模板需要应用木方和九夹板,调整设计尺寸,在进行安装前首先需要把柱模边线与支模的控制线画出,支模固定时通过钢管呈井字排列,保证垂直无误后通过拉杆固定。其次,对梁模板与板模板安装时,需要在柱子上画出梁为线、水平线和轴线。同时使用支撑架搭设模板,在操作时需要参照梁对应区域,对于支撑架支撑立杆需要具有足够坚固度。之后铺设50mm垫板。支撑立杆之间距离间隔控制在0.8m~1m。尾部扫地杆需要距离地面0.2m,考虑受力情况,横楞距离间隔控制在0.3m~0.5m,根据设计要求规范进行起拱操作。在进行梁侧模进行安装时,需要确保钢筋绑扎无误后开展验收操作。再次,进行楼梯模板进行安装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安装,在确保无误后方可放入模板,在此阶段需要确保楼梯的踏步线条美观、整齐。最后,在模板拆除时需要按照混凝土试块作为参考,如果试压结果与试块强度大致相同,在进行自审确保无误后汇报情况,业主以及监理人员确保无误后进行模板拆除。在进行模板拆除操作时需要注意,应当从最先搭设模板位置进行拆除,非承重结构可以优先拆除。
3.2钢筋施工技术
在钢筋施工中,要重点做好钢筋材料的质量控制,从正规厂家购买钢筋材料,并且由检测人员检查钢筋材料的各项性能,确保性能参数达到规范要求。同时在施工前还要检查钢筋材料是否存在锈蚀等不良情况,要注意做好防腐措施,避免影响施工阶段钢筋性能。此外,在钢筋施工中要重点加强钢筋绑扎和焊接技术的控制,注意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合理选用钢筋绑扎形式。工作人员在绑扎钢筋前要明确计算钢筋规格、数量、类型等,确保满足建筑工程要求。通常用铁丝连接固定钢筋交叉点。在绑扎钢筋过程中要预留一定距离,弯曲处理接头位置,以提高钢筋绑扎的牢固性,避免在后期使用中发生位移甚至脱落等现象。绑扎人员要注意在尽量远离最大弯矩处设置钢筋绑扎接头。此外,工作人员在绑扎钢筋过程中为了保护好钢筋合模板材料,就要做好垫层防护,实现钢筋结构性能的优化。在绑扎双层钢筋网时首先要预先设置好相应的钢筋撑脚,避免在绑扎钢筋过程中对钢筋定位的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在绑扎板与墙之间钢筋网的过程中需要扎紧靠近外围钢筋交差处之外的其他位置。工作人员要注意精准地绑扎钢筋位置,避免在浇筑混凝土阶段钢筋结构发生位移的情况。第二,钢筋焊接。要避免在主筋位置焊接钢筋,保证焊接工作在电板、帮条或焊缝等区域内完成,实现钢筋连接稳固性的优化。工作人员在选择钢筋焊接方式前要明确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焊接方式,做好焊接重点控制。比如使用搭接焊或者帮条焊时为了稳定钢筋材料,避免损伤钢筋,则可以选用单面或者双面焊接。当前建筑工程钢筋焊接使用频率较高的焊接方法为双面焊,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使用单面焊,且要注意控制好焊接质量。在使用帮条焊方法时重点做好以下关键点的控制:(1)帮条直径、牌号要随着主筋直径增加而适当增加,两者呈现正相关系,且帮条直径不能超过主筋直径。如果帮条和主筋直径相同,那么就要将牌号降低一档。(2)按照2mm~5mm标准控制帮条焊和主筋间距。(3)开始焊接前先预弯主筋以保证主筋轴线平直。(4)焊接人员在焊接过程中可以用引弧处理焊缝,在端头收弧之前填满弧坑,以保证紧密连接主焊缝和定位焊缝。
3.3后浇带施工
建筑物表层或者内部会由于钢筋混凝土施工后产生收缩出现裂缝等问题,进而对结构的整体安全性产生影响,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应当加强建筑结构整体完整性、稳定性方面的控制,避免材料脱落。当前为了解决裂缝问题常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作用明显,在建筑物渗漏、重复浇筑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不同建筑之间高低不同,可以采用沉降后浇带控制裂缝问题。第二,根据混凝土构件收缩性能设置收缩后浇带。第三,在建筑体内部连接外部的部分设置温度后浇带。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和抗压性能。在实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对其中的技术要点加以严格控制,合理选择使用材料,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洋.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J].四川水泥,2021(01):165-166.
[2]郑雪梅.探讨房建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20,10(12):119-120.
[3]谭廷军.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20(3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