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时飞
公和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在现场需要提前进行孔洞和钢筋的预留位,为组装构件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灌就可以了,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文章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优势,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提出了施工重难点及对策。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在施工的时候由工厂完成部分或全部构件的预制,在构件完工之后送入到施工现场,并且对这些构件进行组装。这样形成的建筑就被称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通常条件下由工厂完成大部分构件的预制工作,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污染。
一、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优势
(1)施工工期短。装配式的施工结构在施工前应将外窗所需砖提前放入预制外墙面板。与主体结构封顶后的外墙砖运输装配相比,这种做法更为省时省力,显著缩短了施工时间。此外,如果外墙是在主要建筑封顶之后再建造的,就会方便许多,也会在建墙后期修建,建造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低。传统建筑施工的外墙装配通常始于主体建筑封顶时间的一半左右,但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建造却有所不同。(2)控制施工成本。在工程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采用了预制的模式,所以机械化水平较高,能够显著降低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需求数量。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更低的强度、更少的人工以及更短的工期,都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所以整个施工过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成本的要求较低,所以更容易得到推广和应用。(3)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资源浪费不但是目前行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社会对于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实际上,我国的建筑施工整体效率不高,所以无论是能耗还是建筑材料的消耗率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导致我国建设项目的整体回报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提前进行构件的预制,所以出现废品率的概率很低。在传统的建筑模式当中采用了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会耗费大量的不可再生的能源,无法形成良好的材料循环应用体系。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2.1施工重难点及措施
(1)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板的浇筑过程中,连接钢筋的数量和位置要确保一致,在不同预制板拼接时,要确保对接的精准。采用一定的措施来完成预制板梁的钢筋连接后,要将相关的设计及施工的方案交底。(2)固定具体构件的位置时,需要和机电的管线排布相结合进行考虑,避免固定过程中对机电管线造成二次损伤,一般而言,在固定构件时需要对远管线的排设图纸进行对照。(3)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采用工厂集约化生产,其构件尺寸精准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需对照构件的尺寸进行精细化施工,以避免施工过程中构件的不完全封闭组合。需要操作员工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规范施工,标准化生产的构件在设计阶段也需要考虑现场建筑组合时可能发生的现实问题。(4)在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过程中,要对相关构件进行包装防护,以避免吊装、运输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构件产生破坏,与此同时,操作人员也应当考虑到个人的安全防护,在吊装过程中要与相关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按照施工的安全要求,所有上岗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2.2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流程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在20世纪末已开始投入应用,但由于生产工业的粗糙,安装施工的不可靠,安全稳定性较差问题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大面积推广。目前投入生产的装配式建筑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而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和工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装配式建筑中结构外挂板和内墙板一般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生产,在建筑组合和搭接过程中,可以通过水平和竖向的多种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内墙板的楼板和暗梁等关键部位可以考虑折叠形式,暗梁可在现场进行浇筑,但暗梁钢筋的绑扎固定等工序可采用工厂提前处理。
楼板底部的钢筋采用预制,现场浇筑施工,可以缓解建筑整体拼接导致的整体性差、抗震等级低的问题。与此同时,相关施工工艺的提前考虑,可以减少混凝土、钢板等材料的消耗量。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规范装配式建筑施工程序
为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需健全装配式建筑施工程序,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依据相关规定施工。同时,企业还需建立健全相应管理措施,保证其与施工程序相符,例如:为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需严格控制预制构件生产质量,如此才可保证各预制构件可有效对接;严格控制墙板组装质量,以免墙板安装错误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施工人员需严格控制浆料配置比,同时还需严格控制坐浆层厚度,如此才可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3.2合理使用辅助设备
首先,L型吊具。研究发现,转角板吊装过程中极易出现折断问题,因此为避免此问题可使用L型吊具进行吊装施工。使用L型吊具可把转角板的受力转至L型吊具上;其次,平板护角。为保护预制构件,施工人员需检查预制构件规格、厚度,并选择最合适的护角、塑料套,如此才可保证预制构件运输、安装质量。施工人员还需注意:任何设备均有其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人员在护角使用完毕后需科学保存,延长护角使用寿命,降低企业成本;最后,运输各预制构件时,需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及技术,如此才可避免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磕碰问题,比如:可通过增加平板间的间隙、增加运输次数等方式,减少预制构件出现磕碰问题。
3.3严格控制预制构件的吊
装首先,在吊装梁下预制构件时,施工人员需确保构件孔洞与起重设备孔位置相符,如此才可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在吊装PCF外墙板时,需使用吊装梁,使用卸扣将钢丝绳与外墙板吊环连接在一起,同时还需保证连接稳定性高,如此才可保证吊装过程中外墙板不会与其他设备发生碰撞,比如:使用塔式起重机吊装外墙板。在吊装过程中需保证起吊的平稳、缓慢,在外墙板起吊高度达到50厘米之后,施工人员需检查钢丝绳是否正常、吊钩连接是否牢固,在保证其可满足施工要求后继续吊装。外墙板在下放到距离地面60厘米时,施工人员需检查是否具备安装条件,在符合安装条件时由施工人员手扶外墙板边缘,合理调整其落下位置;其次,施工人员在吊装阳台板、空调板时,需合理使用吊钩、吊环等设施,同时施工人员需保证两者的竖向合力与梁板方向呈垂直状态;确保吊点受力均匀,如此才可保证吊装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最后,施工人员在吊装扶手板时,需详细检查吊环与板面预留孔连接是否稳固,只有保证两者连接稳固才可保证吊装质量。
3.4完善技术管理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操作,能够按照预期设想来完成,在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处置上,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困难。未来,我们必须在技术管理的完善程度上,进行大幅度的提升。第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要坚持在制度上不断的规范。例如,国家颁布的最新规范和标准,都要有效的落实,在技术指标的设定、执行层面上,必须做出有效的改进,一味按照最低指标来操作,并不能取得优秀的成果,还会影响到未来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技术管理的完善,需要从具体的案例,或者是不同的细节上出发。
结语:
综上所诉,装配式建筑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占有很大席位,在文中也介绍了装配式的优势,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高效是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所以,今后的研究中利用质量管理理论和平台与优化外部环境技术等方式相互结合,强化装配式质量管理的实际作用,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弦.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探析[J].砖瓦世界,2021,(2):160.
[2][嵇宏山.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J].砖瓦世界,202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