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少男 方海燕 焦双喜
身份证号:61012519861004****;身份证号:61243019830612****;身份证号:61011519910429****
摘要: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保证建筑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只有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把控,注重各方面的防控和管理,才能有效完善施工质量,控制裂缝问题的出现。本文就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组织管理方案,以切实的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对于建筑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与稳定有很大影响。所以,对此进行研究分析是很重要的。由于目前人们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所以,精细的施工作业是很重要的一点,不仅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安全与稳定给予保证,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平,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随着科学、技术、近代文明的进步,高层建筑物、高耸结构及大型设备基础大量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普及。因此,学习大体积混凝土的构造技术要求,理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状态对结构的影响,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动规律是特别重要的。
1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自身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规格体积尺寸大、单次连续浇筑混凝土数量多、柱梁交接处钢筋密度高、瞬时混凝土内部温度升温快等技术特点,浇筑混凝土后对内部温度散热技术要求高,内部中心温度与外表温度差值不应超过25℃,一旦温度散热不及时大体积混凝土极易出现贯穿裂缝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后续保养措施要求跟踪管理到位。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温度预测
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时,首先,需要分析混凝土材料参数,如掌握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浇筑现场的环境温度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后期混凝土养护方案。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预测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温度,也可以虚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更加直观地让工作人员掌握施工的各方面信息。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处理各方面问题,例如,针对不同厚度、不同龄期的混凝土能够有效调整施工方案,并结合其预测的实际结果,制定出最佳的混凝土养护方案,保证混凝土具有较高质量。
2.2大体积混凝土运输
本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对混凝土需求量在浇筑前精确计算梁、板、柱大体积混凝土数量,计算不同标号之间商品混凝土供应运输车辆实际需求。针对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求与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对配合比添加合适的外加剂以达到不同区域大体积混凝土减水、缓凝施工需求。浇筑时提前与生产厂家沟通,科学调度安排足够数量的运输车辆,供应不同标号混凝土车辆做好醒目标记。由于城乡道路车辆不断增加容易在上下班高峰期出现塞车情况,需设计合理的水泥泵车运输路线和减少高峰时段行驶时间。进场混凝土泵车由现场派专人检查混凝土检测报告确认无误后再实施浇筑,浇筑时如发现明显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紧急技术应对措施避免出现大面积返工处理情况。
2.3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几率,威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首先要注重浇筑的完整性、连续性,减少施工缝的出现,增强其抗渗性能。其次底板位置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在下层浇筑结构初凝前完成上层浇筑,确保层与层之间的粘结效果。下层浇筑完成后,先实施拆管处理,之后再开展上层浇筑,明确计算每层的浇筑厚度。一般情况下,浇筑厚度会控制在600毫米左右。
再次浇筑作业开展前,注重前期规划,确保各项参数的准确性,作业人员要依照参数要求实行相关标注,为浇筑作业提供依据和指导。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会使用泵管和布料机,确保浇筑作业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运料时间加以严格把控,使其在初凝时间内。且实际施工中要对施工顺序展开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时保持均匀上升,通过分层浇筑,使下层混凝土在发生水化反应时产生的水化热得以充分散发,减少蓄热量,避免水化热积聚,进而降低温度应力。最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应控制在2米左右,如果超出这一标准,要添加长软管或串筒来维持浇筑质量,减少意外问题的产生。在混凝土运送过程中,运送设备需保持畅通性,减少因堵塞带来的不良影响。
2.4搅拌
混凝土搅拌一直都是浇筑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控制好搅拌要点,满足搅拌的实际需求。不同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也有着不同的施工方法,因此,要采用符合当地实际建设需求的运输方式和搅拌方式。同时,在搅拌过程中还要注意搅拌时间、顺序以及投入量等方面的内容。
3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途径
3.1切实把握好配合比设计
为了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科学避免由于水热化现象以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开裂、变形,那么也就需要确保配合比设计,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合理化的控制化水泥、矿物料的使用量。正式施工工作开展之前,我们要通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来展开测试,比如最大温度差值、最大温差收缩应用测试等。充分的考虑到施工前期的各项条件,选择合理有效的膨胀剂、粉煤灰等配合材料。
3.2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积极应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养护技术,目的是有效提升混凝土整体强度和抗裂能力、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当混凝土表面被压平处理后,要进行洒水处理,保障水分充足,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同时,在塑料膜上使用一些保温材料,可以最大程度控制温度。由于夜晚温度会下降,要在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的过程中,对底层注水,分区域开展针对性的养护。例如,在塑料薄膜下安装补水软管,在进行补水处理后,可以更好地满足建设方面的实际需求。
3.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改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还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各环节作业实行科学规范和管理,降低质量问题的出现几率。在管理制度建立中,一方面要注重上岗制度的完善性。做好员工岗前培训工作,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专业能力,加强施工环节把控,为维持各项参数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做好上岗前各项检查工作,要求施工人员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本着对自身、对单位负责的态度开展浇筑作业。另一方面要完善奖惩制度内容,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明确自身作业要点并加以落实,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在施工中,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可借助奖惩制度给予员工适当处罚,规范现场纪律。
结束语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得到飞速发展,离不开大量工程技术推广及创新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现代房屋建筑工程重要技术应用之一,控制混凝土结构受到温度变化产生应力收缩裂缝是关键所在,需要从原材料、配合比、运输、泵送、浇筑、振捣、养护、控温等环节全过程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的要求,不断提升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葆华.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21(01):117-118.
[2]于皓皓.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四川水泥,2020(09):22-23.
[3]戚亚林.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J].低碳世界,2020,10(02):112-113.
[4]厉志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5):45-46.
[5]张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9(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