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
身份证号码:51292119751010****
摘要:建筑工程测量指从建筑物勘察设计、施工等多方面进行测量,并始终贯穿工程建设层面,测量成果为建筑物有序施工提供可靠性支持。应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可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并建设高质量工程控制网。依照施工实际要求完成定线放样,可针对建筑物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准确判定其结构稳定性,最终确保工程质量可靠性、合理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地质土壤、气候水文、社会人文等环境的勘测,为工程项目精准定位和设计施工创造有利条件,有效避免施工干扰,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新时期对建筑工程项目测量技术的应用提出较高要求,开展数字化测量成为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的主要趋势。
1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
1.1影响因素多
影响建筑工程测量精度因素较多,包含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仪器精准度、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建筑基础刚度越小,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形成的沉降越大,差异较明显。同时,高层建筑使用功能较多,结构复杂,受施工载荷以及环境影响较大。
1.2技术难度高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高层建筑物为主趋,由于整体结构高度较高,高程垂直传递距离较长,要求测站转换频次高,测量误差多次叠加。同时,高层建筑侧向刚度小,特别是外形具有特殊风格的建筑物,空间位置变化较大,难以保证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因此,测量通视条件不佳情况下以及需进行高空作业时,均会增加测量工作难度。
2 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具体应用
2.1GPS测量技术
2.1.1GPS技术在施工控制网建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现代技术高速发展,传统施工控制网具有部分不足,其施工效率低,且最终测量成果精准度有待提升。GPS测量技术应用,可使控制网布设更具多样化,初始阶段应用GPS技术,可解决选择点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保证被测点位周围开阔,便于全面测量其周围地质,并得到详细数据信息。为了保证项目有序推进,应使用统一坐标系统,利用GPS技术完成最终定位,以满足施测实际状况,且满足局部具备高精度的要求。后续选取地投影面过程中,将施工控制网进行加密和维护时,均可通过GPS匹配软件实现,保证工程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2.1.2GPS技术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传统项目施工放样中,主要以全站仪完成测量,其方式缺乏准确度。积极引入RTK技术,可为施工放样测量提供有效技术保障。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时,GPSRTK技术具有高定位精度,可及时提供可靠性较高的三维坐标点,实现远程操作,操作便捷。对施工周围环境进行预测时,其具有优良的精准度,可单独进行观测,无须通过观测站点实现,GPS技术应用于施工放样中,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
2.1.3GPS技术在竣工测量中的应用
竣工测量指对建筑物自身平面内、高程进行二次测量审核,确保复核过程中图纸与测量标准高度统一,其主要包含总平面图、建筑物高度及层高、道路管线。根据工程测量要求,竣工测量应确保其高程、平面坐标实现高度统一,保证测量结果与基础地理信息相吻合,并进行保存。在丘陵地带,具有良好的观测准确度,可对距离较近的控制点进行投影计算,以实现测量目标。GPS测量技术应用于竣工测量中,可满足其测量要求,且无须布设更多的环节,提升测量效率同时确保其测量质量。
2.2GIS测量技术
GIS技术呈现多功能技术特征,将三维坐标可视化和数据结果集为一体,最终通过计算机输出,是现代测量技术中可靠性较高技术。
该项测量技术根据城市现有资料,结合项目实际特征,直接将测量结果以图纸呈现,提升测量效率及成果可靠性。GIS测量技术核心特征是测量成果精确度较高,测量难度小,故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2.3基于全站仪的变形监测技术
全站仪变形监测因可凭借自身优势特征,实现自动化、高精度以及三维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变形测量中。全站仪不断趋于智能化方向发展,以程序控制全站仪,联合先进的激光技术,实现测量全过程自动化,也被称为测量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可实现多项目标,短时间内自行完成目标点的观测以及对多个目标点进行持续性观测,对形变实现多维度监测。
2.4建筑位移变形
位移变形严重威胁房屋建筑的应用安全,要求在项目建设中,应合理使用检测技术,实现建筑位移、沉降等变形情况的监测,以减少建筑安全漏洞,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现阶段,连续性测量、周期性测量是建筑工程位移变形情况测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前者以建筑物的位移变形为监测对象,在特定时间段内,对建筑物进行连续的不间断测量,完成测量后,所测量的数据会通过曲线的形式进行呈现。在周期性测量中,受测量时间间断性影响,测量结果会通过折线的形式进行表达。项目实践中,选择合理的测量方式,可实现工程位移变形情况的有效测量。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沉降监测中,一般选择周期性的测量手段,合理设置测量点位,实现建筑物沉降情况的精测量。在测量技术设备选择中,全站仪设备的应用较多。(1)水准基点布置。水准基点是建筑工程项目测量的基础点,要求在测量中注重观测水准基点布置,确保基准点的固定性、稳定性和安全性。(2)合理设置监测时间。为保证监测点设置的准确性,需合理控制全站仪监测点位的位置和数量,并对监测时间进行系统控制。如建筑物的沉降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的特征,故在实际监测中,可按照周、月、季度的顺序开展建筑物沉降情况的监测,并做好数据记录,提升建筑沉降监测的效率和精度。(3)校准设备。在全站仪等监测设备使用中,应对所有设备进行校准,提升建筑物沉降监测精度。例如,在建筑沉降实际检测中,要求观测点高程、高差闭合误差需保持在±1.0mm,测量高程的误差需保持在±0.5mm,水平位移观测点中误差不得超过±2mm,以保证项目沉降测量精度。
2.53S集成技术
3S技术主要指GIS、GPS、RS技术,相互间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为工程建设安全性提供技术保障。GPS与RS技术为GIS提供区域信息及定位信息,GIS实施空间分析,从两者提供的大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工程项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例如,我国三峡工程,施工周期长,且涉及范围较大,上述三项技术的应用,为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2.6加强高素养测量人员培养
建筑工程实际测量过程中,影响其最终成果精准度因素较多,测量人员专业素养是影响测量结果可靠性因素之一。建筑工程测量人员作为测量技术实施者,为了发挥其自身价值,应根据建设单位实际状况,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力度,可从专题讲座等方面加强人员培养,提升现有测量人员综合素质。同时,应与各高校工程测量专业建立合作,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确保高校及时为企业输送高素养测量人员。此外,应积极提升测量人员入门门槛,相关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后续测量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持。
结论
随着建筑工程复杂性不断加强,对质量要求愈发严格,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核心保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传统工程测量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测量要求,需积极引入现代高科技测量技术,如GPS技术等,提升测量效率同时,确保测量成果可靠性,为后续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学芹.基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建筑工程测量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4):17-18.
[2]宋大川.工程测量对建筑施工中工程质量的作用和影响[J].建筑技术开发,2019(19):143-144.
[3]万春水.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9(3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