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
42112219860524****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有效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其能够强化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水循环的主要效果和应用,使市政给排水能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用
引言
城市规划布局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客观基础。相较于以往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注重对自然水资源的利用,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水文循环系统,对城市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等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提升了城市的弹性适应能力,让城市在多雨季节将多余的水资源存储起来,经过给排水循环系统,再经科学处理成为可利用资源。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与推广,有效解决了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导致的城市自然调节能力降低的问题,通过对雨水的高效利用,推进了新型给排水管理系统建设,让城市具有一定的海绵特性,提升吸水、存水、供水等功能,缓解城市积水、洪涝,发挥了涵养水源的作用,解决了城市道路系统硬化率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给排水管道设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是给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规划,应在综合考虑海绵城市各项规划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注重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性,按照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
1海绵城市概念下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指在降雨时收集雨水,并对其进行净化和储存,减少城市地上给水,在降水量小的旱季为地表补充水分,维持水循环的正常进行。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维持良好的水循环是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水循环可在生态循环中作为动力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推动氧气再生成。良好的水循环是确保生态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为了提升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降低施工成本,满足行车要求,须确保路基的稳定、路面的平整。积水会导致路面受损,降低路基的强度,为道路安全埋下隐患,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硬质化道路持续增多,城市中裸土面积越来越少,导致积水难以排放,影响了水循环的正常进行,雨季时雨水的聚集会造成城市内涝。将海绵城市概念与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相结合,可促进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有效利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开展科学有效的市政给排水设计,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人行道规划设计
人行道是城市给排水体系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新型海绵城市的人行道规划布局不仅影响着人们行走的舒适性、便捷性,还与出行安全有着密切关系。传统城市建设中,为保持路面平整、降低建设与养护成本,普遍选择不透水材料。而雨季来临时,人行道不能及时排水,很容易造成路面积水或湿滑,给出行安全带来威胁。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人行道的布局与设计强调透水材料的使用,可解决雨季路面积水对人们出行的影响,完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还可结合城市交通量及人流密集度等,对人行道进行合理规划,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提升城市温度、湿度调节能力,实现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2.2机动车行驶道路设计
机动车行驶道路建设一般使用不透水的原材料配合老旧的施工技术,易导致路面遇雨水后产生积水,影响地下水的使用,导致热岛效应的出现。将海绵城市的概念融入机动车行驶道路的设计中,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海绵城市概念的指导下,机动车行驶道路应采用具备透水性的材料进行建设,并配合先进的施工技术,可减少地上雨水流量,并补充地下水。
在建设时可采用渗水性优良的沥青材料作为路面上层,同时使用不透水的原材料建设中层与基层,可避免路面积水,减小雨水对路基强度的损害。在降雨时,雨水会沿着设计的坡度流入盲沟中或直接流入道路旁的绿化带中,充分利用了水资源,避免了路面积水情况的产生,实现了生态的优化。
2.3绿化带规划设计
应在海绵城市发展理念指导下,开展绿化带设计工作,注重绿化带过滤作用的设计。下雨天,路面积水、雨水中的杂质较多,流经给排水管道时,会造成管道堵塞,而清洁度不够的雨水也无法直接使用,因此,当雨水经过绿化带时,应进行过滤,提高雨水的清洁度。可在绿化带中设置渗透管道或在周围铺设草皮、砂石等,发挥过滤作用。设计绿化带应强调雨水收集能力的规划。设计下凹状态的绿化带,与车行道、人行道保持18cm的落差,将路面径流引入导流系统中。设置排水沟,合理分配雨水,提升水资源利用质效。绿化带应设置一定的排水功能,安装溢流系统。雨水由溢流系统到达排水管网中,通过给排水系统的调节流向低水位的储水位置,提升城市整体蓄水能力。
2.4统筹规划,建立合理完善的市政排水体系
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过程复杂,环节众多。在正式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须全面开展统筹设计工作,借助海绵城市的概念,建立科学完善的排水体系,利用绿化带、机动车道等地的透水性,及时消除积水,更好地回收雨水,且在处理后可再次利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建立科学健全的市政排水体系,设计人员须开展细致、周密的统筹工作,合理布局,在建设新设施的同时加强老设施的功能,使新老设施联合发挥作用,构成相对完善的市政排水体系,促进城市生态建设,确保其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2.5要与城市规划有效结合
在城市建设中,要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应用时要与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结合。首先,在设计中把握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及当下实际情况,对原有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在优化时,需要以城市未来发展为基础,保证优化后的设计效果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与排水。其次,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属于长期工程,在建设中会存在较多的问题,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保证每个环节的设计要严格达到城市规划的标准要求。
2.6提升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对环境条件有要求,例如地形类型和气候。建设是耗时且资源密集的。为了满足现代人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的需求,建筑物必须建在有限的土地上。对于设施规划和环境绿化规划和建设,市政工程给水和快速排水系统必须覆盖整个大城市,并且对空间的实际需求很大,必须进行优化和升级。通过多种方式将城市的绿地与人工输水的湖泊连接起来,作为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用于地下水资源的收集,深层净化和再利用。应用模式设施和设备集成在一起,从而节省了系统功能的规划和建设成本。在压缩足够空间的同时,它促进了大城市的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不断优化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整体空间布局,并为各种资源的流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结语
要合理安排城市给排水设施,优化城市给排水循环体系,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与污水排放提供可靠的保障。要注重对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科学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可持续建设规划原则,预留弹性空间,使城市能够回收更多的水资源,提升给排水设施的水资源处理与利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艳明.试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19,(46):118.
[2]戚志敏.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27):243.
[3]吴艳.浅谈市政道路给排水规划及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精品,2019,(0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