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禹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利服务中心 江苏南通 226000
摘 要:安全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实现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基础,在管理理念逐渐进步的当下逐渐强调科学控制、精确定位、有效实施的安全管理模式,改变以危害识别为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复杂,工程量大,一般具有危害多、施工专业多、类型多的特点,故而对其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管理是建筑企业确保施工建设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基本环节,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实施动态安全管控。因此,本文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危害识别,分析了目前水利工程危害识别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高危险源辨别准确度的对策以及加强安全管理的其他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场危险源;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的投资不断增加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水利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利工程项目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建设发展的突破。但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往往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环境,许多水利工程涉及到爆破、隧道开挖、大型吊装以及水下建设等高危施工操作,以至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潜在危险源,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十分常见。此外很多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自身也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安全施工、监督施工意识缺乏的问题,相对地加剧了危险源的危害。但危险源的识别控制以及整个的安全管理是水利工程企业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安全管理和控制,有必要对施工现场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准确识别诱发安全事故的风险源,揭示可能的风险水平。
1、施工现场危险源概述
新标准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造成健康损害和人身伤害的来源。而在具体的施工现场指的是:“可能造成环 境破坏、财产损失、健康损害、人员伤亡的潜在能量 与物质,在特定触发条件下释放危险转化成事故的 位置、空间、场所、区域、部位、设备、岗位等。”[]危害一般具有关联性、突然性、隐蔽性、客观性、复杂性和可变性、高不确定性等六大特征。长期以来,人们主要通过主观性来判断施工危害程度。2018年,水利部发布的风险评估指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明显的行业特征,初步实现了对人们判断的量化度量。
一般来说,水利工程的现场危害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恶劣,不确定因素增多,如自然条件不利影响工期甚至延误工期,进一步形成水利工程和临时围堰退出服务等,风险范围较大。二是工程地质条件不成熟,施工地理环境复杂,深基坑开挖因支护不及时或支护不当或地下水丰富而存在危险。第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油库是相对集中的火源和爆炸源,但相应的防火设施和设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或者因工程中爆破库没有按照有关标准设置,爆破库的布置和工程主体与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设置不够,或者爆破库中没有设置防潮措施,这对于炸药的储存也有一定的实际风险。四是水利工程交叉作业危险,大型设备投入资金较多,同时,水利工程对可制造性和施工专业性要求较高,专业性极强、工艺复杂容易形成技术、技术危险。
2、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中的问题
2.1 危险源排查辨识不到位
在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对危险源的排查识别中,由于水利工程附近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交通环境、资源分布以及人口因素等极为复杂导致危险源众多,再加上识别排除过程中的敷衍了事以及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危险源没能及时被发现并排除,最终酿成较为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在危害识别过程中,对某些项目的分类描述较为笼统。如开挖爆破作业中发生边坡坍塌、机械损伤、爆破事故等,在危险源识别中未充分考虑施工环境和具体工作环境。操作过程中无法准确识别不安全因素或危害,无法达到危险源识别的目标,控制措施和危险源识别的针对性也无法体现。进一步分析表明,工程开工时,没有组织专门人员对其施工工艺、工作环境、工艺方法等进行调查分析,并简单编制类似工程危险源清单,因此,该项目危险源识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较低。
2.2 危险源清单不完整
事实上,如何加强危险源辨识是构建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从而为危险源预警、目标导向和安全管理的实施提供指导。然而,危害清单不完整、危害识别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危害的有效控制。首先是缺乏完善的危险源清单。
建立的危险源清单可以提供目标导向,为安全施工和危险源管理提供参考,但由于施工周期长,危险源辨识不完整,清单更新缓慢,影响了危险源清单的及时更新。其次,危险源识别不准确。基于项目的所有要素,对危险源进行充分识别,实现对危险源的准确识别,然而,受管理成本、施工进度等条件的限制,危险源辨识广泛、准确,不能保证危险源控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再次是危害识别参与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组织开展工作。危害识别缺乏足够的专业性,不利于危害的准确、全面识别,不利于危害管理和控制的全面开展。最后是危险源清单更新不及时。水利工程建设周期一般较长,有的项目部门没有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更新危险源清单,造成不可控制的风险。
2.3 辨别和应对体系的缺乏
危险源辨识是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和维护到位,必要条件是建立健全机制,配备质量合格的基础设备。但是目前很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都不能满足这个基本要求。如果基础设备不完善,会导致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维护不完善,也会影响危险源辨识的效率,如果基础设备质量不达标,会严重影响危险源辨识的效果。其次,有基础设备远远不够。在这些设备能发挥各自的作用的前提下,工程团队还需要拿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机制。然而,许多水利水电团队对相关机制的健全性不够重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任务、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当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人们往往会踢皮球,很难找到应该负责的人。另外,危险源识别后的补救措施不及时,这是严重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质量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老化设备和故障设备的不及时维修。显然,很多地方已经经历了老化、渗漏、堵塞等问题,但相关部门仍然无法提出良好的解决方案,甚至无法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这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加强水利工程现场危险源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多方辨别与彻底排查
在系统分析水利工程危险源的同时,客观准确地识别工序危险源,如渣衬、散烟清理、装药爆破、钻孔等开挖爆破作业的供需情况。施工期间的辅助作业包括记录、监控、通风、排水、测量、放线等。充分考虑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工序、材料、机械所处的环境,根据不同的工序识别可能的危险源,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生成危险源清单,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此外,在实际的施工管理当中要时刻注重对危险源的检查和辨别,以一周为单位进行施工人员日常检查,以月为单位进行整体的工程检查,避免施工人员不规范操作带来影响,同时也在彻底排查的过程中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
3.2 注重信息库和人才库的建设
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加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因为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工程自己的复杂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多重影响,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和危险源信息库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的顺畅进行。首先要加强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的水平,注重软硬件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危险源信息库的建设。其次,为了培养安全管理人才,促进人才库建设,有效提高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管理者可以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另外,针对施工人员的相应技能培训和班前会可用于安全培训,降低违章作业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同时,施工现场应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施工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一旦发现不规范操作,应立即做出相应的处罚。然后以更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最后,在引入危险源信息库的基础上,加快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管理平台的功能,确保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实施。因此,从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两个角度出发,从优化内外部环境入手,创建全过程良好的安全管理规则,为安全管理机制的形成提供保障。
3.3 注重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按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危险源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标准化管理。做好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技术交底、日常工程中的安全值班和交接班,实施现场旁站监督,认真执行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作业计划。危险作业必须严格审批,危险源和预防措施的信息应实时更新。通过公示、备案登记等方式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并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备案。其次,根据不同的危险源级别,落实相应的管理控制责任人,明确职责划分。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危险源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结合评优活动,调动监督管理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芝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及防控对策研究[J].安徽建筑,2021,28(05):191-192.
[2]刘同旭.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02):230-233.
[3]卢康军,毕昌荣.水利工程施工危险源及安全监督管理分析[J].内蒙古水利,2021(01):78-80.
[4]孙庆艳.水利工程危险源管理问题及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2):149-151.
[5]佟艳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及防控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1):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