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升
身份证:14062219830903****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发展,大量的建筑如雨后春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拔地而起,由于建筑规模、数量不断刷新纪录,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要施工材料对于建筑的质量影响排在首位。因此研究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及技术预防和处理措施十分必要。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技术预防;技术处理;
1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原材料问题
我国建筑已经普及采用商品混凝土,主要原材得到了有效控制。商品混凝土由于需集中厂拌经长距离运输至施工现场,难免出现离析、泌水等问题,进而无法保证混凝土质量。而如果是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搅拌和制作,没有及时清理掉集料上所存在的泥沙,这样就导致制作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主要存在问题如下:使用的水泥品种不符合设计要求、砂石含泥量超出规范要求、外加剂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因为混凝土自身的问题,导致混凝土浇筑会出现蜂窝、麻面乃至裂缝等问题,严重地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外观质量、使用功能,进而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
1.2 施工工艺问题
第一、模板安装问题。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前需要安装模板,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建筑在安装模板这一环节上,并没有制定合理的安装流程和方案。有的有方案但未进行交底,现场工人未按照方案施工。个别部位使用已经损坏的模板,且模板支撑未安装牢固。这就导致在现场模板的安装质量差,在浇筑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变形、沉陷、漏浆等问题,再加上个别部位侧模过早拆除,进而使得混凝土的构件出现蜂窝、麻面、裂缝,无法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
第二,钢筋安装问题。钢筋安装也是混凝土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问题是保护层垫块太少、布置不合理以及没有绑扎牢固;浇筑混凝土时钢筋被工人踩踏,没有及时派专人整理并重新绑扎,保护层垫块没有重新垫好,出现钢筋外露、保护层厚度不足现象。
第三,浇筑和振捣问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拌合时间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没有及时进行水化反应,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正确的配合比来进行配料,进而严重地影响成型后的强度性能。在浇筑过程中,没有对混凝土进行正确地振捣,或者是所振捣的位置不正确、不全面、漏振、过振,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产生蜂窝、麻面、露筋等问题。
第四,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合理分层分块浇捣,并及时做好温度测量工作。但在当前一些建筑施工中,没有对各层的温度加以测量,也没有从温度的特点来进行分析,无法了解具体温度,最终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度不相同,出现温度应力,进而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1.3 养护技术问题
混凝土养护是后期必须进行的工作,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洒水养护,必要时可以利用塑料布、麻袋、草席等材料进行覆盖保温保湿。此外,还应该设计一定的隔热层,以此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混凝土养护的主要问题是,养护不及时,养护龄期不够,养护方式不符合要求,夏季洒水养护没有保持混凝土面充分湿润,冬季没有及时覆盖麻袋、土工布保温保湿。
2 建筑混凝土施工问题的技术预防
2.1 制定综合管理体系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根据工程实际施工经历建立以下方面的综合管理体系:项目组织机构、资源配置、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资料管理、原材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要点管理等,还应该做好相关记录。
2.2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添加剂等,那么在这些主要的原材料进场时,需要进行见证取样送检,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禁止入场。还应该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按设计施工图纸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以此来确保原材料配比的合理。通过配比实验,为后续建筑混凝土材料调整提供依据。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下料计量准确,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3 合理开展施工监测
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熟悉混凝土施工工艺,通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手段预判混凝土施工温度、变形等问题,通过开展施工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反馈施工的实际情况,确保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
2.4 加强房屋混凝土施工控制
建筑混凝土施工,需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例如基础浇筑可以按混凝土的实际结构形式划分,如现场为块状混凝土结构那么就应该做好标记,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来取得理想的浇筑效果。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现场实时控制浇筑的分层厚度、施工方向、施工顺序等,通过现场过程控制缝隙的产生,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
2.5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首先,应该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能够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技术交底,将责任落实到位;其次,针对在混凝土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能够及时处理;最后,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施工过程中不断分析所遇到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常见的缺陷问题,通过施工技术管理管控施工问题。
2.6 加强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安排专人洒水养护,使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也要符合规定,以使混凝土强度养护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必要时采用草席、布袋等来进行覆盖,保温保湿,确保养护时间合理以及混凝土的表面不出现温度裂缝。现场留置同条件试块,与混凝土构件一起养护,同条件试块送检合格后方可停止养护。
3 建筑混凝土施工问题的技术处理
3.1 模板技术处理
施工前结合项目实际及有关规范要求进行专项方案设计,并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认真检查模板,烂模不得用于施工;安装时相邻模板之间的缝隙应合理拼接,保证水泥浆不从缝隙处渗漏下来;模板支撑基础应硬化,防止水流入基础,软化基础土壤,造成模板沉陷;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检查模板有无损坏及支撑有没有变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强度,不可拆除侧模,防止拆除时出现棱角脱落以及露出钢筋等问题。
3.2 混凝土结构受力不足技术处理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在钢筋结构下方放置垫块,但很多建筑钢筋班组忽视其重要性,导致钢筋保护层不够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当钢筋锈蚀变形后,影响整个结构受力。所以,针对混凝土受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技术层面进行控制:第一,根据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在钢筋与模板接触处均匀放置垫块,以此来保证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第二,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直接踩在钢筋上方,应尽量踩在没有钢筋的位置,防止绑扎好的钢筋、垫块脱落移位;第三,做好混凝土养护,根据不同的混凝土结构以及季节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并保证养护期达到规范要求。
3.3 钢筋保护层技术处理
为了能够达到钢筋设计保护层厚度,那么就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第一,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垫块分布设置应保证混凝土浇筑完后保护层满足要求。第二,在开始进行浇筑前,应该完成楼层标高控制点的测量工作,利用控制点对其浇筑厚度加以控制,使得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达到要求。第三,在浇筑混凝土后,应该做好防护处理,在强度没有达到要求前,不能够进行移动。
4 结语
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早预防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因此,需要不断研究,通过技术预防和技术处理,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更好地保障房屋质量,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峻东.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0):152-153.
[2]董义.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问题[J].四川水泥,2019(06):279.
[3]刘建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的技术处理刍议[J].四川水泥,2019(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