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结构设计与土建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9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1期   作者:王瑶
[导读] 文章将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论点,着重阐述该技术实际操作中的作用、施工要点,旨在在保证工程建设高质、安全的基础上减少施工作业流程产生的各类损失、隐患。

        王瑶
        武汉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后浇带技术作为新时期建筑工程领域施工中的核心关键工艺,施工人员在工程项目中操作后浇带技术的综合水平与竣工后建筑物整体质量具有连带效应,因此施工单位需着重把控该技术在工程施工环节中的作业效果,从多维度保障工程建筑整体性、稳定性,间接增强工作人员施工安全性。对此,文章将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论点,着重阐述该技术实际操作中的作用、施工要点,旨在在保证工程建设高质、安全的基础上减少施工作业流程产生的各类损失、隐患。
关键词:高层建筑;后浇带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现如今建筑工程普遍需要大量使用混凝土材料,而混凝土施工中非常容易出现裂缝问题,一旦出现建筑裂缝那么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居民使用舒适度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广大民众,都越来越重视建筑裂缝的预防工作。后浇带技术主要是用于裙楼主体间变形位置的填充,避免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发生混凝土裂缝,该技术的应用将混凝土裂缝问题大大降低。
2 施工后浇带的技术优势
        大型工程建筑物的高层结构通常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通过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混凝土的连续性,使建筑形成无间断整体,确保施工质量。在整个工艺应用过程中,合理提高后浇带质量的管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工程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其优点如下:
        2.1 降低地基沉降差的影响
        在地基施工中,如有高耸地基,必须按各层地基的施工方法进行分析,并确定是否采取浇筑技术。若地基垫层为硬土层,则地基沉降变形小;若为软层地基,则需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以确保地基参数达到相应的标准。沉降后的施工结构和浇筑面积应设置在建筑物结构的中部,以确保消除地基沉降差异。由于在工作开展中需要进行分段施工,为此在工程主体施工完成且总沉降量达到60%时,应对结构的连接部分进行浇筑,从而形成整体建筑群。
        2.2 降低温度收缩的影响
        通常,混凝土施工工程会在施工结束后的30d~60d出现硬结问题,由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会出现裂缝、收缩、变形等问题。而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或避免因温度变化而造成的变形和收缩影响。
3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置原则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技术有利于减少由于温度应力造成的沉降差以及由温差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因此,在利用后浇带技术施工期间,工作人员需重视以下问题,以确保后浇带技术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秉承“抗、放”兼备,且以“放”为主的基本原则。所谓“抗”,指的是确保温度应力能维持在稳定水平,达到相互平衡,主要体现在实际施工期间能利用混凝土填补裂缝空隙,采取浇筑等方式及时解决施工问题。例如,施工结束一段时间后,建筑结构表面会出现一些裂缝,此时需要采用具有膨胀作用的混凝土浇筑缝隙,确保结构表面光滑平整,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能。所谓“放”,指的是在实施后浇带技术期间,工作人员通过提前观察周边环境及温度,选择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施工措施,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符合标准,尽可能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等现象。例如,施工开始前,工作人员通过收集天气预报等气温数据,确保后浇带施工能在低温状态下进行。这种措施有利于混凝土及时收缩,降低后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设置后浇带时,需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以确保后浇带功能发挥到极致。


4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 前期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展后浇带施工前首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后浇带施工前准备工作复杂烦琐,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做好材料准备和施工设计。方案设计是对后浇带的位置、宽度、长度等进行合理设计,充分考虑环境、建筑结构等因素,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材料准备是后浇带施工中所用的材料,水泥、混凝土等都是后浇带施工管理的必要因素。在原材料准备时要注意确保原材料质量达标,不得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同时要根据原材料特性和后浇带施工质量要求合理配置混合料。技术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控,确保所有工序都能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标准。
        4.2 支设模板
        利用后浇带技术进行施工时,需支设模板。进行支设工程之前,首先需保证施工现场整洁,防止因周围杂物的影响而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施工效果。安装模板时,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监管施工现场,杜绝出现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引起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问题。除此之外,为保证后浇带技术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由于侧向压力等问题造成的模板位移,必须将模板固定在对应位置,并及时利用钢筋进行捆绑,便于后期正常施工。
        4.3 后浇带浇筑
        在工程建筑施工流程推进至后浇带形式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前,工作人员应将水泥浆均匀、仔细地涂抹于待施工缝隙内部,避免裂缝产生;在后浇带作业中,建筑单位应采购等级、规格、质量、性能等方面均达标的建材、设备,如无收缩、微膨胀性质的类混凝土等;而后浇带衔接点施工环节中,工作人员则需在完成混凝土专业浇筑工作后,对其开展振捣作业,保障混凝土主体的密实度;并根据混凝土实际施工规模,将其静止1~2h的标准时间,随后可将后浇带施工流程推进至抹压收光步骤;在混凝土施工为大面积作业情况下,工作人员在混凝土表层抹压任务达成后可选用塑料材质制成的薄膜对其开展覆盖工作;在混凝土实现固化后,应及时围绕其展开蓄水养护作业。拆模时间应超出后浇带作业完成后3d,继而延长混凝土表层展现出的湿润时长;另外,由于后浇带技术的理论依据为利用工程建设混凝土作业间遗留下的应力、内外界温度以及沉降开裂情况对建筑主体开展的处理作业,工作人员应将建筑物总体架构牢固、稳定作为技术操作支撑点,在此基础上将浇筑作业落实于施工缝,有助于提升工程建筑整体性。
        4.4 后浇带的设置方法及标准的选择
        后浇带的设置方法有平直缝、凹形缝、凸形缝等。如果在具体工程施工中没有具体的专业设置方法,则需要以建筑工程为基础。比如,对于地下室的浇筑可以选择平直缝,也可以安装止水钢板。其次,在确定沉降后浇筑面积标准时,必须考虑建筑物的温差率及其可能产生的收缩力。实际沉降面积应在浇筑后进行计算和测量。通常,沉降后倾倒区的间距为21m~31m,总宽度为705mm~1005mm。后浇带的关键技术是完成工程建筑物主体与多层建筑之间的施工。合理连接,防止混凝土开裂。
5 结束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后浇带施工技术可知,当前很多建筑项目都开始应用后浇带技术,在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发展中,应当积极改进创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优化质量管理,让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曦.高层建筑工程上部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福建建材,2018(06):101-102.
[2] 解磊,王跃.高层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原理以及施工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253.
[3] 王毅.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居业,2017(05):124-125.
[4] 程奇.建筑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刍议[J].低碳世界,2017(08):150.
[5] 刘忠洪.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结构设计与土建施工技术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07):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