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

发表时间:2021/8/19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11期   作者:李爽
[导读]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道路改造、道路施工等工作受到了更高的要求。

        李爽
        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 10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道路改造、道路施工等工作受到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市政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道路建设的施工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环节等多方面的把控,保障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进行了探讨。期望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市政工程;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施工;管理措施
        引言
        在市政道路改建工程的众多内容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化改造具有快速、经济与环保的特点。把混凝土路面改造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解决路面的缺陷问题,也能够节约成本,为了促进景观环境得到改善,在市政道路改造时要非常重视道路的施工及管理工作。
        1水泥混凝土道路处理
        1.1水泥路病害处理
        水泥路面有着一定的使用年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发生裂缝、断板、碎板、凹陷与拱起等现象,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处理水泥路病害时,施工人员可利用挖掘机清理比较大的混凝土块,再由技术工人对小的混凝土块进行清理,保证病害在板底被完全清理。此外,在处理完混凝土块后,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板底的检查工作,检查板底是否存在影响接下来施工的不利因素,并及时处理。如果没有发现问题,施工人员可以对基层洒水,完成水泥路病害处理工作。
        1.2错台问题处理
        水泥道路的承重能力有限,车流量的持续增加会对水泥道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损害达到一定的峰值之后,相邻的水泥路板块就会发生错台现象,影响后续新路面的铺设工作。对此,施工人员可以将热沥青透层油浇筑在地板上,并在上层铺设直径为一厘米左右的碎石。同时,可将衬平法应用到路面的处理工作中,使水泥路面相邻板块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2道路沥青化的施工
        2.1选择合理的沥青材料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市政道路上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效果。沥青材料的许多问题是由沥青材料本身的问题引起的。因此,沥青材料必须在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合理选择类别。为了提高沥青材料的性能,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加入一些改性剂以改善沥青的性能,以提高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效果。并减少各种涂层问题的发生。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改性剂。不同的修饰符可以具有不同的修饰效果。
        2.2铺设聚酯玻纤布
        首先,施工人员利用小型沥青洒布车对水泥路面喷洒170℃左右的沥青,控制喷洒的速度和数量,使其处于1.2kg/m2的状态。其次,在完成沥青喷洒工作后,将聚酯玻纤布在第一时间铺设上去,加大路面与聚酯玻纤布的接触面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完成了对横缝的粘贴工作后再对纵缝进行粘贴,避免褶皱的存在。最后,借助压路机对铺设的聚酯玻纤布进行碾压,提高两者之间的粘贴质量。
        2.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是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的最后一项工作,要保证土面层施工的工作质量,施工人员就需要认真把控沥青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流程等工作因素。第一,要重视碎石、沥青、水等物质的调配工作,调配出质量符合标准的沥青。第二,在运用施工机械进行摊铺工作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速度、工作方式的控制,选择轮胎式的摊铺机和连续的工作方式,提高路面质量。


        3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施工管理
        3.1施工前准备
        沥青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其混合比的设计直接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道路工程施工前的重要准备之一。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选择应根据道路坡度和路面要求进行研究和确定,沥青混合料混合比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性能。根据路面要求和当地道路使用条件首先确定混合比,然后综合考虑骨料和其他因素以优化和完成混合比。其次,有必要测试确定的沥青混合比设计,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混合比方案,使沥青混合比方案满足道路建设的需要。
        3.2严格把控搅拌环节,加强对施工温度的管理
        在沥青路面施工时,搅拌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搅拌环节的管控,才能保证沥青化路面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由于一般的沥青施工方式只有热拌热铺、冷拌冷铺两种方式,因此对搅拌时温度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要确定施工方式,并根据施工方式控制温度。比如在选择热拌热铺时,施工人员要在温度检测室下进行工作,将温度控制在之间,维持沥青的稳定性,并进行均匀搅拌。此外,在搅拌环节也要加强对沥青材料混合配比的把控,根据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结合实际的效果进行铺设工作,能够使沥青化道路的质量得到保证。
        3.3严格控制沥青路面的压实工作
        沥青的压实工作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压力、再压缩和最终压力,在每个阶段都可以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首先,初始压力阶段的目的主要是使混合物光滑和稳定,因此在此阶段压路机应缓慢、均匀和笔直地压实混合物温度应不低于120℃。其次,再压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因此在此步骤中,通常使用重型压路机,路线也均匀且笔直。在压实和再压缩阶段,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不应低于90℃。最后的压实阶段是去除沥青路面上的轮痕,并且在此阶段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不应低于70℃。低温会影响路面的压实质量。此外,施工队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及时处理十字路口,以免对道路造成安全隐患。
        3.4现场检测
        在市政街道沥青路面施工阶段采用现场检查方法,有利于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例如,中国某个地区的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目视检查,以验证材料的均匀性和混合物的整体外观。一旦发现不适当的地方,便立即停止材料准备,并将相关问题报告给上级部门,并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继续进行施工。另外,总部根据物料运输单据确定了道路的实际位置,并对混合物的质量和温度进行了合理的检查,以确保在施工现场采样可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3.5强化监理方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了更好地提高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管理水平,还应该加强监理方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混凝土道路改造整治过程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全面提升建立工程师的业务能力,强化人员的培训活动,在保障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人员的实践水平。其次,在监理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满足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强化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工程监理保障着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必须全面提升监理工程师的专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严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消除施工安全隐患,从而保障道路改造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工程施工时,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工程改造、建设工作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进一步满足城市对道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蒋玉红.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9):172-173.
        [2]秦泰.浅析城市道路“黑化”工程管理[J].价值工程,2019,38(17):49-50.
        [3]田玉龙.城市混凝土道路“白改黑”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建筑科技,2019,3(1):24-25.
        [4]李灵芝.道路沥青混凝土的绿色化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2):112-113.
        [5]武林林,王海霞.路面裂缝在市政公路施工中的控制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15):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