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综合体应急院区工程设计初探—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9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月11期   作者:张劭焘
[导读] 文章从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三个主要方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状况下医疗应急院区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

        张劭焘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文章从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三个主要方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状况下医疗应急院区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深圳三院二期工程为例,从其背景、选址等相关特点进行了展开叙述。从而以点到面总结了应急病区项目设计的相关特点。
关键词:应急病区;深圳三院;设计理念
        引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位于龙岗区水官高速以南,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现址西侧,隔李朗圣山公园相望。院区总用地面积为69000㎡。总建筑面积为48000㎡。本项目为集装箱装配式临时建筑,作为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患使用,并设置接诊、放射科、功能检查、手术、ICU、检验、中心供应、病房及配套附属设施等。应急院区总床位数为1008床(含208张普通床位,784张负压床位、ICU16床)、手术室2间、DR1台、CT1台、预留CT1台。应急病区建筑面积44500㎡,为2层装配式结构体系(层高2.90m);生活区建筑面积2300㎡,包含3层宿舍楼(层高3.60m)及2层办公楼(层高2.90m);后勤区建筑面积1200㎡,包含水泵房、氧气站、生活垃圾间、医疗垃圾间、负压机房、太平间、库房、消防泵房、洗车间(层高分为2.90m、4.50m两种)。
1  基地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由第三人民医院运营管理,因此医院要求选址靠近既有院区。项目选址原定于医院北侧长条地块内(A地块),基地面积仅20000㎡,无法满足1000床的规模需求。经现场踏勘后,决定在李朗圣山公园西侧重新选址。但现场地形条件不佳,场地存在高差,向西高差逐步抬升至8m;北侧为淤泥厂,地势下限且无法使用,西北角为既有实验楼,东侧有一手机信号放大塔。经近日多部门协调,手机信号放大塔于2日内拆除、须避让实验楼、避免大规模的填方及挖方影响整体进度,因此最终决定将现状高差2m范围以内的区域圈定为临时医院建设用地,约60000㎡。
2设计理念
2.1安全、可靠的功能规划
   遵循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原则,实现功能分区的防护隔离,减少交叉传染,保证安全、可靠的诊疗环境。
2.2共享、高效的核心理念
        强调医疗服务平台的共享,提倡后勤公共设施的开放,简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2.3注重医患体验、展现人文关怀
        以疾病为中心,注重患者隐私,形成组团化功能主体,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折返距离,实现高效、集约的医疗流程。
3 规划设计
3.1规划原则
         以《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为依据,规划设计本着从传染病的源头、传播者、环境三者关系切断传染链,控制传染源的原则,在建筑总体布局与竖向布置上明确划分功能分区,明确控制各部门洁污分区与流线。在保证卫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流程的顺畅高效。
3.2总平面布局
除1000床住院部外,医院提出设置手术部(2间)、ICU(15床)、放射科(3台)、中心供应、输血科等配套功能。鉴于用地紧张且形状不规则,并结合主导风向及医院感控办要求,北侧较为方正的用地设置医疗区,南侧不规则用地设置医护生活区及后勤区,西侧狭长用地内设置能源动力中心。院区患者入口位于场地东侧中部,医护生活区入口位于场地东南角。医疗区医疗主体采用枝状布局,其中医技及ICU共设3个单元为1层;由于政府要求必须保证1000床规模,受用地形状限制,护理单元需设置2层,共设18个单元,每个单元50-60床方可满足功能需求。

针对护理单元较长,护理半径较大的问题,已与与医院进行深入沟通,同意目前护理单元的布局及设置形式,并采用增加每组医护人员的方式保证后续医疗服务。
3.3交通组织
        外部洁污分流:根据医院功能分区,医院设置:应急病区入口、生活区入口、液氧入口,每个入口相互独立,且均有门卫岗亭值班充分保证洁污隔离。
        内部流线控制: 患者及出入口设置于建筑东侧偏中位置,通过入口广场与主入口连接,尽量控制患者院区内的活动区域。医务人员及洁品药品餐食出入口设置于南侧。患者可通过外部连廊或室外电瓶车环线乘坐电瓶车完成检查急救,工作人员可通过病区中央清洁区进入病房及医技区域。
4建筑设计
4.1设计原则
本项目医疗工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通道(更衣、卫生通过、隔离防护)操作流程,降低交叉感染几率,有效保证医护工作人员安全。
4.2功能设计
        营造适应气候环境的建筑,注重人性化就医环境沿护理单元外围设置室内环廊,保证患者全天候、足不出户即可到达各个医疗科室;适应深圳地区多雨特征,护理单元入口处设置落客雨棚供电瓶车停靠。宽敞的入口坡道、楼层转运坡道、运货升降平台等一系列人性化设计细节,为患者创造温馨的就医体验,为工作人员提供顺畅、高效的工作环境。
体现对医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沿中央走廊两侧,对应每个护理区域分布工作人员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无性别卫生间配合整体卫浴,营造居家式的温馨环境;医护工作走廊面向庭院延展,室外景观能够缓解工作压力;院区南侧紧凑的生活区,提供21套公寓,室内宽敞舒适,设施完备,提供环境友好的休息场所。
4.3剖面设计
两层设计,节约土地,提高效率
        本项目按两层进行设计,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并明显缩短了医疗护理。通过楼梯解决疏散问题,利用无障碍坡道运送患者,设置升降平台完善物资运输及配送整体流线。
  本项目针对二层集装箱组合连接方式特征,广泛采用预制装配式楼梯、坡道、台阶、雨棚等建筑功能构建,在节约施工周期的同时,展现工业化制造的时代特色。
        在集装箱顶部增加一层压型钢板金属屋面,将箱体分散式自排雨水调整为有组织外檐沟排水系统,成为屋面防水及排水的第二重保障,彻底解决屋顶渗漏隐患。同时,金属屋面采用可靠的机械连接构造方式抵御风荷载影响。
结语:
        以轴线对称、切合地形、树状体系的模块单元组合,实现清晰的导向明确的总体架构,便于应急期间工作人员快速熟悉、识别内部整体环境;本项目设计为两层,高效节约了土地资源,有效缩短了医疗、护理、运输等整体流线,大幅提高效率;总体规划进行了严格划分,共分为应急病区、后勤保障区、生活区三个大区区域本身再进行二次洁污分区,从布局层面暨实现物理隔离;按照严格的三区两通道流程设计,有效降低交叉感染可能,保证医护工作人员安全;室内环廊串联所有护理单元及医疗科室、入口设置供电瓶车停靠的落客雨棚、工作走廊面对室外庭院等细节措施,提升对患者、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结合集装箱规格尺寸设计的病房及卫生间模块,便于选材及加工,提升安装效率、实现快速建造;病房通风系统独立设置及运行,避免患者污染空气影响其它区域,保证安全可靠的整体环境。

参考文献:
[1]许海涛,徐聪,庄宇,王伟等.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建筑学报.[J]2020-03-23
[2]郭春雷 .大型传染病医院的设计实践.建筑学报[J]007-10-20 期刊
[3]魏臣娟.绿色医院建设的探索 ——以南京鼓楼医院为例《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03-30 期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