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华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570208
摘要:在对高校的教学楼进行设计时,公共交往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设计内容。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当前教学楼空间的应用现状,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对空间进行具体的设计,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本文就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方法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方法;分析探讨
高校在进行教学楼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原有的一体化建设模式进行改善和优化。需要提高对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视程度,还要联合资质更高的设计单位,对其进行精细化的设计,确保空间的功能特点,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使用需求,并促进公共交往空间设计形式向着多元化等方向进行更好的发展,这样也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化设计水平的提升,实现建筑设计行业的进步[1]。
一、项目实例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采取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规划建设。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是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校区,位于海南西部素有“诗乡歌海”之称的儋州市,毗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区,校区面积占地1700余亩。本项目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第七教学综合楼位于校区北部教学综合区,建筑面积约为10013.21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约为:8612.19平方米、不计容建筑面积约为:1401.02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8.80米,为从校区北门进入校区后所看到的一栋标志性建筑,第七教学楼周边为各学院的专业教学楼。本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为高等学校用地,设计为二类高层教学综合楼[2]。针对此教学楼,本文所考虑的关键内容是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根据项目情况,分析具体的空间设计方法,以提高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水平,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二、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方法
(一)严格遵循空间规划原则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原创性原则,要充分发掘本项目建设基地的自然人文特色,融入现代的规划建筑设计与环境规划设计手法,创造与众不同的、与自然保持良好亲近关系的度假、居住环境。还要遵循地域性原则,尊重地域文化,充分挖掘项目所处地段的景观环境特征及文化内涵,创造项目地域特色。要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整体尺度设定、环境设计以人为本,把项目的建设纳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轨道,合理确定开发强度,打造具有热带滨海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体系。还要遵循引领时代新生活的原则,关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引领新时尚学习生活模式,打造高档次、高智能物业。提升学生学习读书的功能品质与环境水准,在确保学习环境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开放、灵活、适用、高效、经济、安全、智能及富有艺术性的现代化藏阅一体化教学空间[3]。
(二)总平面设计方法
本项目位于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北边,处于教学综合区位置。结合校区人文环境及校园景观环境,使之融入规划设计之中,建设成为一个与校园整体和谐相融、具有现代气息、人文色彩,富有生命力的教学建筑。在进行交通组织时,要保证项目的整体性与景观性。可以结合校园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强调教学楼主要入口的同时,创造人车分流、不同人流分流的道路系统。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框架。同时,景观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规划注重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为了教学楼更有效方便的使不同人流的进出,在用地南北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了出口。在南面校道上设置了教学楼的主要出入口,做为教学楼的形象入口。同时在另一侧设置人行通道[4]。
本项目在环境设计上突出两点:一是加大绿量以提高空气含氧量,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增加人们在树荫下的活动空间;二是加强文化内涵建设,表现在建筑风格的探索,景观主题文化的地域化探索。步道、花径、小品、等细节都体现教学楼的典雅与大气。充分挖掘和创造景观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空间,同时达到生态与环境的融合,整个建筑融入环境之中,建筑反而成了绿海中的点缀。通过对建筑的合理组织,构建开阔的景观视线界面,延展景观轴线,加大景深,减少建筑对人的压迫感。本项目采用园林院落布局方式,使建筑在景观绿地中有序地分布,并通过各个景观节点相互连接贯通,达到动观为游,妙在步移景异;静观为赏,奇在风景如画。竖向设计对于教学楼的环境品质至关重要,本项目竖向设计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场地和道路排水,通过竖向设计,从大趋势上求得合理的排水坡度;二是结合环境的营造,利用地势的高低变化组织高低起伏的园路创造“步移景异”的庭院景观,体验空间序列的变化,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回归胜景的情怀,一切烦心的事情都将随着美景而去;三是打造美妙的环境景观,从空中向下欣赏庭园,看到的决不是平地一方,而是富有韵味、起伏变化的“园林”艺术[5]。
(三)总体设计方法
本项目在规划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建筑顶层有所收退,形成丰富变化的天际线,使主体更为灵活而富于动感;建筑风格与校区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建筑整体的庄重感及标志性;色彩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比,勾勒出梦幻的南国风情,追求更具品质的气质美感,彰显细节之美。本项目设计为一栋七层教学综合楼,根据教学楼使用功能的需求,及各人流流线的分布,对教学楼进行了不同区域功能分区划分,以满足教学楼日常使用的便利及舒适。地下室平时为自行车停车库。一层设计为一个半开敞的场所化内部空间,大空间教室均布置在本层,保证大教室有开敞的视野和良好的景观朝向。二层设计成一个开敞的行为界面,作为建筑内外空间之间的一段过渡区域架空层、办公室以及两间普通教室。三~七层均为普通教室。教学楼外型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着重塑造独具特色的建筑形象。在进行装饰设计时,分户墙、外墙填充部分使用200厚灰砂砖加保温砂浆,内墙使用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或水泥空心砖制品。外墙主体采用真石漆,局部采用石材,炭黑色铝合金窗框、无色透明玻璃。普通房间为采用耐磨、防滑地砖等预留条件。上人隔热屋面/不上人隔热屋面等均视当地施工市场情况灵活确定。室外道路、硬质铺地:透水路面、成品彩色水泥广场砖、天然石材、成品空格水泥砖等材料灵活组合应用。地面停车场为生态停车场,采用联锁式植草砖间植高杆乔木,既满足停车位要求又增加了绿化面积[6]。
结语:综上所述,在对高校的教学楼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从多个方面,对界面的构造进行充分考虑,还要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进行空间的规划,确保空间在使用时,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习和交流的需求。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审时度势,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设计更加完美的空间结构,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为大学生课下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有效的支持。设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完善教学楼的功能,促进空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文杰.校园室外共享空间设计在九年制学校的实践——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设计有感[J].建筑技艺,2021,27(05):98-99.
[2]郭嘉,李贤泽.基于CFD的夏热冬暖地区高校校园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与设计优化——以汕头大学东校区项目(三期)规划设计方案为例[J].建筑技艺,2021,27(04):115-117.
[3]王志强.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交往)空间室内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1):62-63.
[4]魏亚萍.探讨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J].科技视界,2014(19):137+189.
[5]张曦,林耕.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设计方法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1,17(03):162-166.
[6]宋婷.现代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