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的综合管廊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9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月11期   作者: 赵雄辉 王淑萍
[导读] 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益高效,行业迅猛发展,随着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愈发增大,增加专业人才数量、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变得异常紧迫且非常必要。

        赵雄辉 王淑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1400)
        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益高效,行业迅猛发展,随着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愈发增大,增加专业人才数量、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变得异常紧迫且非常必要。
        1.目前现状
        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建设利用,从1958年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综合管廊开始,经历了概念阶段、争议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赶超及创新四个鲜明的发展阶段,近几年综合管廊的建设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给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总体而言,虽然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仍然呈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任务不少、规划不严、规范不足、方式不一。
        国内管廊建设起步较晚,直到2015年才开始大规模的建设,近几年的管廊建设项目都还未进人全面运营管理期,运营管理方面的总体状况为:经验不足、法规不全、平台不专、标准不一。
        《综合管廊》课程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本文根据本学期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综合管廊》课程的教学实际,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立足课程建设不同维度和层面的需求,以“三教”改革为切入点,坚持“教师”为育人根本,全方位提升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坚持“教材”为育人准绳,全面提高课程教材质量,坚持“教法”为育人手段,全员参与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发展。
        (1)教师:重理论教学,但理论教学深度不够。
        “谁来教”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教师作为中间桥梁作用,编写教材,贯彻落实教学理念,而当前教师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引进轻培养等问题。
        受社会环境及教师专业背景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践知识尚缺乏,以授课计划和课本内容为主体,普遍侧重于理论,而不太重视实践;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抵触较为复杂的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基础薄弱,导致主观学习意识不强,对所学内容浅尝辄止,无法广泛深入了解,学习的积极性难提高。最终导致教师主导理论教学,学生无法跟随教学进度,教学深度无法满足,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材:教材建设缓慢
        “教什么”是教学改革的载体,教师教授的知识,关乎学生个人职业技能的习得,个人职业素养的养成,当前院校的教材建设普遍存在内容过时、更新缓慢、教学资源匮乏陈旧、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教材编写及选用不合理等问题。
        作为特色专业,综合管廊课程教材严重缺乏,本轮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虽涉及众多城市,但是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维修养护、投资和运营管理周期长,单位之间竞争激烈,成熟经验还未反馈到课堂教材上。
        (3)教法:实训实践教学条件缺乏
        “怎么教”是改革的核心,根据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学生特点,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从当前高校的人才输出的结果上看,仍存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不能跟得上专业的发展。
        实践教学是工科课程的必备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通过实践、实训可以深化课堂理论知识,具体化抽象专业概念。根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实践类教学应达到总学分的1/3,而目前综合管廊与管道盾构建设体量大,施工设备复杂,导致缺乏实践实训条件,教师仅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微课、慕课以及图片、视频、模型以及挂图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疫情因素导致外出实习受到重大影响,使本课程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导,不能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因而造成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缺乏对基础知识的实践性理解,降低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通过组建多维协作教学团队建立基于校企协作模式的分阶段的过程性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开发与课程配套的“案例式”项目化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探究,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2.1校企协作实践教学模式
        一方面积极联系企业工程师,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进校指导,与师生面对面交流,为师生带来一线的实操技能和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在实践锻炼中进行实践知识储备。此外,校办企业、后勤集团等单位建设校园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可利用这一条件,与校内工程师就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开展实训项目。
        为有效把控学生学习状况,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建立分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体制。将课程考核采取分期考核形式,避免一裁定终身,对多个时段、环节的考核结果作为课程最终的综合成绩,建立分阶段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体制。
        通过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调配。调整校企指导教师的任务分配,纠正双方的指导方向,加强各方教师的工作职责,从而实现对教师队伍的加强。
        2.2开发“案例式”项目化教材
        紧盯产业升级需求,构建立德树人、职业特色、能力为本的新形态多媒体式教材开发体系。当前正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期,因此有足够的项目支撑课程工艺工法的讲解。针对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实训项目进行问题导入、案例分析、案例开发,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专业设计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收集各类在建、已建项目。通过日常的专业教学和校内外专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拓宽知识视野,对接市场。
        此外,案例还包括学科竞赛赛题及优秀案例。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消化赛题要求,专业指标,掌握国标规范、图集手册,熟悉行业常用软件。以竞赛结果考核案例的质量。
        2.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注重分阶段全过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强调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坚持发展性课程价值取向,建立以校企协作互补性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重视启发式、项目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合理、充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进企业职业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形成理论教学和工程教学相辅相成,项目任务教学为主,理论教学并行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灵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划分为三阶段:前期(事前)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师生反馈等途径,确定校企协同的教学标准和课程资源;中期(事中)立足教师和学生双主体,通过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模式创新、合理教学方法运用等,不断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上的提升,以达到特定目标;后期(事后)突出“双师”教学团队作用,结合教学反思、教学研究与讨论、教学评价与总结等,不断推进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方法等的迭代转化。
        3.总结
        依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紧密贴合本专业的行业特点,探索综合管廊课程教学改革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思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尚待不断检验,以期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YOU Xinhua. State of art and Prospectives of Urban Utility Tunnels in China(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 隧道建设, 2018, 38(10):1603-1611.
        [2] 司元雷, 梁赛平, 张莹. 协同创新模式下综合布线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v.22;No.80(02):45-47+62.
        [3] 沙玉英.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5):84-85.
        [4] 刘小鑫, 赵小军, 谢伟. 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运营实践经验[J]. 建筑技术开发, 2019, v.46;No.426(24):81-82.
        [5] 秦宣云, 李军英, 郑建梅,等. 融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大学教育, 2015, 000(005):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