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运行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9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月11期   作者:詹向东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的发展进程,选取某海水淡化厂展开膜法(反渗透法、组合膜法与电渗析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运行条件试验,以此明确该工艺最佳运行条件。

        詹向东
        珠海市江河海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海水淡化是借助现代化工艺实现水资源开源增量的手段,不受气候影响,为沿海居民稳定供水,为促进水资源开源节流,需提高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的发展进程,选取某海水淡化厂展开膜法(反渗透法、组合膜法与电渗析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运行条件试验,以此明确该工艺最佳运行条件。
关键词:膜法;组合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脱硼工艺

        引言:水资源短缺及时空分布不均极大限制了城市的发展,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落实开源节流,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指出,即使将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考虑在内,到2030年,沿海地区仍存在214亿立方米的缺水量,膜法作为海水淡化脱硼的主要技术,需结合实际优化工艺运行条件,提升淡化脱硼效果,提升海水淡化水可用性。
一、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的发展进程
        现阶段海水淡化水已被应用到钢铁、石化、化工、电力等行业企业的生产工作中,在海水淡化行业发展中,现主要应用蒸馏法、膜法及其他方法,其中蒸馏法内包括压气蒸馏法(VC)、多级闪蒸法(MSF)、多效蒸馏法(MED)等;膜法中包括电渗析法(ED)、反渗透法(RO);其他方法主要为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溶剂萃取法、冷冻结冰法等,据统计,在全球海水淡化工艺发展中,膜法中的反渗透法占海水淡化产能的65%,在膜法海水淡化工艺中占较大比例,为实现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研究完整性,本次运行条件优化主要围绕膜法中的反渗透法、纳滤法、电渗析法进行[1]。
        气候变化加剧了淡水供需矛盾,对经济生产活动产生制约,在此大环境下,全球各国均致力于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自1990年以来,全球海水淡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至2020年,全球海水淡化水容量为5540m3·d-1,占全球脱盐水总容量(9720m3·d-1)的57%,具体如图1所示。我国水资源总量与经济、人口发展不匹配,且存在水质污染情况,导致我国缺水范围表现出日益增长的特点,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开源增量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产业发展中备受重视。截至2020年底,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已达180.34万立方米/日,具体如图2所示,此外,在当前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中,采用膜法反渗透技术的工程产能为121.64万立方米/日,占全国海水淡化总产能的67.45%,因此为提升海水资源转化率,围绕膜法工艺展开运行条件优化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图 2 我国2010~2020年海水淡化产能
二、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运行条件分析——反渗透法
(一)案例概况
        膜法为海水淡化的主要方式,当前可达99%脱盐率,效果显著,但海水脱硼率较低(40%~80%),而硼含量较高则会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等造成不利影响,使海水淡化水的使用范围被限制,为提升海水淡化水利用率,需加强对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膜法海水淡化脱硼运行条件,本次基于某沿海海水淡化厂展开运行条件试验,为提升本次研究效果,主要围绕膜法中的反渗透法组织试验,该海水淡化厂产能为10005t/d,主要供给市政管网及工业产业。
(二)工艺试验
        本次试验用水选自广东珠海某海岛,经检测后得出,该试验用水电导率为43000,海水温度、PH值分别为5~20℃、8.0,而海水硼浓度处于3.8~4.3mg/L范围内。本次试验采用该海水淡化厂反渗透膜组(两级反渗透),一级反渗透所得水的45%进入二级反渗透流程,其中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进水压力分别为5000kPa、1200kPa,各级反渗透膜组均含有16个膜壳,采用陶氏SW30HRLE-400反渗透膜,除探究反渗透膜对脱硼率影响时,均采用该型号反渗透膜。为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于进水管线处设置电导在线仪、PH检测仪、压力检测仪等设备,试验期间的进水、产水参数均需通过在线检测仪完成数据记录,而硼浓度的测定需运用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而本次膜法海水淡化脱硼率需按公式计算:
                                                    (1)
        式(1)中,-进水硼浓度,mg/L;-产水硼浓度,mg/L。
(三)脱硼效果影响因素
        1.进水PH
        本次试验中,为探究进水PH值是否对膜法海水淡化脱硼率有所影响,对进水PH值进行调控,所得结果如图3所示。PH值处于5~8.5范围内时,海水淡化脱硼率相对平稳,当PH值达到8.5后,脱硼率逐步提升,直至进水PH值达到9.5时脱硼率达到最高,为95%。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可知,硼酸为硼在海水中的主要形式,反渗透膜带有负电荷,当硼酸穿过反渗透膜时将不会被截留,但当硼酸处于8.5~9.5PH条件时,将转换为硼酸根离子,此时易被反渗透膜截留,以此实现脱硼率提升,但从实际淡化生产活动来看,PH过高将导致反渗透膜结垢,成本增高,因此为兼顾成本及脱硼率,在实际运行中必须防止膜元件结垢,不可轻易对原海水调高PH值。

图 3 不同进水PH值条件下的海水淡化脱硼率
        2.进水温度
        本次试验于3月中旬进行,为准确得出不同进水温度条件下的膜法海水淡化脱硼率,需对进水温度进行控制。本次试验将进水温度跨度设置在5℃~17℃范围内,因外部条件影响,因此本次试验进程为控制17℃的进水温度逐步下降至5℃,经试验计算得出,在17℃进水温度条件下,膜法海水淡化脱硼率为70%,当温度下降至5℃时,膜法海水淡化脱硼率提升至85%,该试验结果表明,在特定范围内,进水温度与膜法海水淡化脱硼率成反比,即进水温度越高,脱硼率越低。结合现有研究来看,水温下降时,水黏性提高,海水内溶质分子扩散变慢,继而起到提升脱硼率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海水淡化生产工作中,需根据周围条件调整进水温度,以此提升膜法海水淡化脱硼率。
        3.多级反渗透
        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分为一级反渗透与二级反渗透,为了解不同级数反渗透的脱硼效果,需于试验期间控制好变量。经试验后发现,一级反渗透工艺的脱硼率处于61%~70%范围内,二级反渗透工艺的脱硼率处于20%~30%范围内,二级反渗透工艺脱硼率效果并不明显,将二级反渗透的进水PH调高到8.5以上,脱硼率方有明显提升,再一次说明硼酸为硼在海水中的主要形式,反渗透膜带有负电荷,当硼酸穿过反渗透膜时将不会被截留,但当硼酸处于8.5~9.5PH条件时,将转换为硼酸根离子,才容易被反渗透膜截留,高PH的一级产品水经二级反渗透工艺处理后,产水硼浓度可以稳定保持低于0.5mg/L,以此实现脱硼率提升二级反渗透工艺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在多级反渗透试验期间,进水硼浓度处于3.8~4.3mg/L范围内,此时可得出结论,若水硼浓度高于3.5mg/L,需应用二级调PH反渗透工艺进行海水淡化,以此提升脱硼效果,同时也可以提升淡化水的品质。
        4.双膜法组合的海水淡化(纳滤+反渗透)
    为进一步探讨脱除硼的优化工艺,我们采用了小型试验设备,对海水先进行纳滤,然后将纳滤产品水调PH值再进行反渗透脱盐。这种工艺的特点是通过纳滤,将海水中的二价离子(容易在膜表面结垢的钙镁离子)进行了脱除,然后再将纳滤产品水PH值调到8.5~9.5,试验结果发现,此种状态下一次可将海水中的硼脱除达到0.5ppm以下,这种工艺的特点,同时实验中发现,与一级单纯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相比,纳滤+反渗透组合在同等产水量的情况下,能耗并没有显著上升。因此,采用纳滤+反渗透是脱除硼又能保证产品水的一种较优的工艺。(已申请专利工艺技术ZL 2017 2 1348391.1)
        5.膜清洗效果
        反渗透膜性能在淡化应用期间将不断下降,海水中微生物、污染物将在反渗透膜上堆积,并产生堵塞侵蚀现象,导致反渗透膜脱硼率、脱盐率下降。在本次反渗透法工艺条件优化研究中,提出采用PEG聚乙二醇进行反渗透膜清洗修复,PEG聚乙二醇亲水性良好,而反渗透膜表面存在()羧基官能团,PEG聚乙二醇可修复可渗透膜表面损伤部分,且可处理堵塞问题,改善反渗透膜亲水性,减小表面孔径,以此提升反渗透膜脱硼率及脱盐率。表1为反渗透膜经PEG聚乙二醇处理前后的性能变化,反渗透膜经CIP在线清洗后,运用PEG聚乙二醇循环处理,为探究性能变化效果,采用一级反渗透工艺进行脱硼率对比,二级反渗透工艺进行脱盐率效果对比,具体如表1所示。在实际生产作业中,运用PEG聚乙二醇处理反渗透膜的条件需进一步细化研究,避免修复清洗效果不均降低反渗透膜性能。
表 1 反渗透膜经PEG聚乙二醇处理前后的性能变化

三、膜法海水淡化脱硼工艺运行条件分析——电渗析法
(一)工艺实验
        膜法中的电渗析法主要借助硼离子的迁移转化实现脱硼,硼的形态转化公式如下:
                                        (2)
        电渗析期间,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离子传递,整体反应向右进行,当水合态硼酸分子经过离子交换膜时实现脱硼效果。在本次运行条件优化研究中,因上述所选海水淡化厂主要采用反渗透法进行作业,无电渗析法设备装置,因此本次采用实验室法,借助搅拌棒、容量瓶、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同时为避免玻璃仪器中微量的硼对脱硼条件优化实验造成干扰,本次采用高品质聚乙烯制玻璃仪器,除此之外,还需借助直流电源、水泵、淡化室、浓缩室、极水室、电渗析膜堆、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等设备材料,同时,为准确测量工艺运行条件及脱硼效果,需准备PH测定仪、分析天平、电导率测定仪、流量计、万用表、分光光度计等实验用仪器。
(二)脱硼效果影响因素
        1.电渗析时长
        电渗析工艺实验中,完成海水淡化脱盐后,硼浓度于四段法、五段法电渗析实验结束后将至0.5mg/L,测量不同电渗析时长的硼浓度,发现硼浓度在实验结束时仍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为探究电渗析膜法脱硼效果最优条件,在本次实验中,适当延长电渗析时长。分别进行一段法、四段法进行电渗析实验,实验进行80min后开始记录硼浓度变化趋势,具体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 4 一段法、四段法电渗析80min后的硼浓度变化图
        经图4可知,截止到180min电渗析实验原时长,硼浓度仍表现出下降趋势,将电渗析实验延长至240min,发现硼浓度在210min时达到最低,一段法、四段法电渗析在210min时的硼浓度分别为0.53mg/L、0.37mg/L,210min后,硼浓度表现出回升情况,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硼离子在浓度差作用下逐渐反迁移,出现反向离子渗析情况,继而表现为硼浓度上升,经该实验可知,采用膜法中的电渗析法进行海水淡化时,为提升脱硼率,可将电渗析时长延长至210min。
        2.淡水室PH值
        淡水室内设置6.5、7、7.5、8、8.5五个PH实验值,为控制变量,实验采用四段法电渗析,将极水室内溶液浓度控制在0.3mol/L,实验期间调节PH值主要采用添加溶液与溶液。图5为不同淡水室PH值条件下硼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图 5 不同淡水室PH值条件下硼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对比不同PH值条件,发现PH为6.5、7时的硼浓度变化效果区别不大,当PH值从7.5逐渐提升时,硼浓度出现了显著变化,经分析后得知,PH值升高促进了硼酸转化,即式(2)反应速度加快,使离子交换速度提升,继而起到了提升脱硼率的效果。结合整个电渗析过程进行分析,当电渗析70min进入淡水室后,此时可将PH值调节至8.5,加速硼酸水解过程,但此时水中含有,将会对迁移传递造成阻碍,使传递速度变慢;当电渗析时长达到80min时,工艺条件中盐成分降低,已逐步开始传递,此时可将PH值调节至8.5,起到提高脱硼效率的作用;若于电渗析时长达到130min时调节PH值,则无法起到提高脱硼率的作用,原因在于此时淡水室内PH值已达到8~8.5范围,甚至已出现较大浓度差,若此时加入溶液,将对电渗析过程造成干扰。经淡水室PH值实验分析,采用四段法进行电渗析海水淡化时,可于110min、120min时长时将淡水室PH值调整至8.5,加速脱硼速率。
        3.离子交换膜
        电渗析海水淡化脱硼主要凭借离子交换膜完成,其在整个工艺中具有分离带电物质及离子的效果,且淡水室、极水室、浓缩室间均需运用离子交换膜进行阻隔,以此保障工艺整体效果,因此在海水淡化脱硼作业中,离子交换膜性能可直接决定脱硼效果。含水率、离子交换容量、电导率、厚度、膜电位、溶胀度、迁移数、离子选择透过性、机械强度等因素均可影响离子交换膜质量,在本次膜法电渗析海水淡化脱硼实验中,主要选择科佳3号、科佳4号、日本、国产亚德士四种规格的离子交换膜进行实验,从离子迁移速率、离子电迁移系数、离子浓度扩散系数、水的电迁移系数、水的浓度扩散系数四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日本离子交换膜在上述指标实验中表现良好,性能优异,科佳4号与科佳3号性能差距不大,国产亚德士性能不佳,进一步从脱硼效果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仍为日本离子交换膜的脱硼效果最佳,但考虑到整体工艺成本,在实际工艺作业中,推荐使用科佳4号离子交换膜。
结论:综上所述,反渗透法、组合膜法、电渗析法运行效果直接决定了海水淡化脱硼率,根据上述试验验证,最终发现需适当提升进水PH值,以周围环境为依据,调低进水温度,若进水硼浓度超3.5mg/L,需采用多级反渗透技术和组合膜法(纳滤+反渗透),并结合水质及工艺选择适宜的反渗透膜,采用PEG聚乙二醇进行反渗透膜修复与清理,此外在膜法电渗析工艺中,应从时长、淡水室PH值、离子交换膜方面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邓近远.清洁海水淡化与资源化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王晓玲,肖亚苏,李露等.膜法海水淡化集成测试平台设计与开发[J].盐科学与化工,2021,50(01):4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