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
身份证号: 4506021985072905** 广西 防城港 538000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表面平整、无接缝、行驶舒适、噪音低、耐磨性强、无粉尘、易清洗、施工周期短、通车快、维护简单、可再生利用、适合分期施工等优点,在各级公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对创造优质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与提高我们路桥行业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道路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满足城市交通运行的要求,保证人们的畅通和安全出行,应加强道路工程质量的控制。在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环节尤为重要,该环节的施工处理效果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一环节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加强质量控制。
1、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通病
1.1路面离析
施工用石料过大,超过路面厚度;劣质沥青混合料;物料搅拌不充分、不均匀,导致车辆运输过程中因晃动而离析;在铺设过程中,没有正确实施,导致路面密实度不均匀。
1.2沥青路面压实不合格
沥青混合料级配不良;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够;压路机质量小,压实遍数不够;道路两侧施工不良,压实度低;铺设密度不达标。
1.3沥青表面厚度不足
试铺时未仔细确定松铺系数;道路运营过程中,未及时调整现有松铺厚度;摊铺机或调平装置调整不当。
1.4沥青表面裂缝
配合比不科学;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和摊铺过程控制不当;路基不均匀沉降。
1.5角度下降
由于排水不畅或板下基层细料过多,以及冲刷作用,板底被冲空,造成板角集中应力不足,进而造成路面板角脱落。此外,混凝土的粗骨料成分较少,振捣时间较长,导致表层存在过多的泥浆。随着骨料下沉,整体面临坍塌现象,抗弯强度降低。如果振动不够紧,拐角的一侧就会出现蜂窝坑。另外车轮的撞击会导致掉角的概率非常大。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配合比设计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结果与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材料消耗和工程造价密切相关。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和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只有通过三个阶段的配合比设计,才能真正提出工程实际使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1)建议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实验室马歇尔试验确定。
(2)在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搅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和试铺,试铺时将沥青混合料现场进行马歇尔试验,验证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试铺后根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试验,从而确定生产的标准配合比,并将此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控制依据和质量检验标准。
(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和检验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E20—2011)和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检验指标应分别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2.2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沥青搅拌站远离施工现场,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快速安全。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使用20t以上的自卸车进行运输,有效防止沥青粘在车厢板上,清洗车厢,在车厢侧板和底板上涂一薄层油水混合物(柴油与水的体积比为1: 3),但车厢底部不能有多余的液体堆积。二、从搅拌机卸料至卡车时,每次卸下一桶混合料时,移动卡车的位置,以减少粗细料的离析。
三、在摊铺过程中,货车应停在摊铺机前10 ~ 30cm处,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四是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用激光温度感应器测定其料温,并检查拌和质量。不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遭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
2.3摊铺
试验路段有三条车道,铺装宽度约12m。两台摊铺机同时进行摊铺作业。摊铺时发现内摊铺机右侧边缘出现轻微离析,离析呈条状分布,离析部分粗骨料比例偏高。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沿螺旋布料器轴向,中间混合料的温度明显高于两侧,中间混合料的温度下降到11.1,冷却速度约为3.7/m,当温度下降时,混合料沿刮板从中间向两端推进,粗、细骨料更容易因部分细骨料的粘结和聚集而发生离析。除温度外,摊铺离析还与摊铺宽度、螺旋布料器转速等有关。以及转速、分配器节距和叶片直径一起决定摊铺效率。调节搅拌站的出料温度,将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提高5至175度,离析现象逐渐消失。
2.4材料控制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是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沥青和骨料,沥青的质量控制相当复杂。首先,施工人员应选择工程沥青。施工人员需要通过分析当地气候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沥青材料,以确保沥青的技术指标和强度指标,并在施工前进行沥青材料试验,以确保施工沥青满足施工要求。根据设计文件、渭南的自然、气候和环境特点以及各层沥青路面的功能要求,一般采用A-90#或A-70#沥青。粗骨料应干净、干燥、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无风化和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粗骨料的质量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证施工时粗骨料的材料坚硬耐磨,使用时不易风化,颗粒形状好,以保证骨料更有棱角。第二,骨料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保证材料的摩擦角和抗滑性。第三,要保证集料与沥青之间的良好粘附,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如果材料之间的附着力不好,可以在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来提高材料的附着力。建筑用细骨料可选用天然砂或机制砂等材料。近年来,在普通主干道的施工中,要求尽可能在沥青混合料的上层使用机制砂,在下层使用机制砂。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天然砂代替机制砂,但天然砂的用量不能超过总骨料的10%。同样,细骨料在采购过程中应清洁、干燥、无风化和杂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机制砂是由10-30毫米的石灰石碎石通过制砂机制成的,禁止使用石屑加工的机制砂。
2.5滚动
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初始压力、再压缩和最终压力三个步骤。初压:使用BW202ADH-2双钢轮压路机碾压2-4遍,温度控制在130以上。速度控制在3-5 km/h,如果第三次振动时温度降到115度左右,则使用轮胎压路机进行再压缩。重新压实:用轮胎压路机碾压4-6遍,沥青混合料应控制在100度以上,最终压实:采用DDl10双钢轮进行抛光,消除所有压痕。一般轧制两次,终轧温度控制在70以上。碾压采用纵向平行中线和重叠法,一般路段从两侧向中心。有超高曲线段,由内而外推。相邻的轮距每次重叠约2厘米。压路机以规定的速度均匀行驶,不在新铺的混合料上停留、旋转或制动,也不让驱动轮靠近摊铺机。直到碾压到规定的密实度,所有轮迹消失。
2.6检测
试验检测是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检验阶段,应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实验检验。检验工作包括:原材料质量检验:包括沥青、填料、细骨料、细骨料。混合料质量检验:矿料级配、油石比、稳定性、空隙率、流动值、混合料温度(出厂、运输至现场、初压实和碾压完成)、混合料拌和均匀性。表面质量检查:平整度、密实度、厚度、宽度、标高、横坡、偏差、摊铺均匀性。(4)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检查,准确判断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有质量问题的零件要及时修复。如果很难修复,需要返工,不允许疏忽。
结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建设项目对环境和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好沥青路面的摊铺和压实技术。在科学配置基准线的过程中,努力做好摊铺机的方向、厚度和速度,严格控制下承层的平整度,按照施工要求和程序进行施工。在充分提高施工单位的强度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城市道路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文军.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1,(01).
[2]王鸿祥.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264-265.
[3]曹荣谦,高军。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