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月4期   作者:梁彩方
[导读] 本文旨在探究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
  梁彩方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例儿科所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结果 在护理文书分数、病房护理分数、基础护理分数、特色护理技术分数、健康教育分数等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等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突出,一方面减少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整体上提升了儿科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例儿科所收治的患兒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具体干预手段
  对照组:针对于该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操作的内容涵盖遵医嘱为患儿实施临床护理、用药护理、输液护理等。
  观察组:针对于观察组患儿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操作的内容包括下列几项:①组建风险防范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全体护理人员组成,由组长定期组织召开科室风险防范会议,保证护理模式得以有序推进。②为该组患儿实施个性化的防范护理管理,第一,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尤其是新上岗护士必须参加岗前安全培训,以此来增强其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要求全体护理人员掌握儿科风险隐患的处理方式、相关注意事项等,要求护士注重自身仪态仪表;第二,注重增加巡查频率,深度剖析巡查计划,结合儿科护理风险,记录儿科患儿出现的导管异常、行为活跃、情绪躁动等特殊现象;第三,为患儿和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向患儿家属讲解住院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其中包括疾病预防知识、用药知识等,在日常安全教育中向患儿家属普及安全管理理念,护士应将安全手册发放至患儿家属手中,通过播放DVD光盘等方式提高患儿和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第四,加强安全管理相关内容的学习,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为法律法规、案例研讨等相关内容,使全体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安全管理内容,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树牢安全理念。③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防范安全护理模式应形成循环机制,每月固定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判,根据护理部相关要求严格检查护理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护理风险问题是否得到完善,对仍未纠正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给出改进建议,将这些问题纳入到下个月护理管理计划中,逐渐实现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针对于儿科护理质量的评判,利用本院护理部门自制的护理质控评分系统,该系统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护理文书、病房护理、基础护理、特色护理、健康宣教等内容,得分高证明临床护理质量好。详细记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护理操作错误以及出现护理纠纷的状况,利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文书分数、病房护理分数、基础护理分数、特色护理技术分数、健康教育分数等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等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院在明确分类儿科风险因素之后,发现导致儿科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具体分成两类:一是医生以及护士的操作导致。儿科工作量十分繁重,儿科医生以及护士每天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自身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有些患儿年龄较小,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以及护士开展工作,这极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有些护士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不端正,尤其是实施护理操作时极易出现失误,这将造成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从而导致护患纠纷;与此同时,有些护士上岗时间不长,没有参加过护理知识培训,技术操作不熟练,在护理过程中常常失误而为患儿带来不舒适的护理体验,造成家属的不满;二是患儿家属对于患儿具有较强的保护意识,要求高水平的医疗护理服务,有些患儿家属不理解护理人员的操作,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其误解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而引发各种护患纠纷。除此之外,有些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严重缺乏责任心,儿科患者数量较多,一位护士在同一时间内间面对多个患儿,如果责任心不强极易造成疏漏,降低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开展护理工作之前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实际状况预先设定风险防范护理管理方式,通过设立管理制度、建立管理体系、提出管理模式等多项措施防范护理风险,使临床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尝试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经过建立风险防范护理小组,使儿科护理形成统一流程,在全面分析风险事件之后,制定统一的护理流程,为患儿实施预防性护理手段,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强化了护理效果;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模式还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有效缓解了患儿的焦虑心理,稳定患儿的情绪,使患儿更加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让患儿家长满意。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模式在治疗患儿的过程中渗透爱和鼓励的方式,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对患儿患病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熊娅,赵君莉.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24):15,28.
  [2]颜丽丽,于丽荣.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