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月3期   作者:翟志颖 闻加升 陈阳
[导读] 本文旨在讨论胸痛中心建设对主动脉夹层诊断所产生的影响。

翟志颖 闻加升 陈阳
(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昆山215332)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讨论胸痛中心建设对主动脉夹层诊断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建立胸痛中心前及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建立胸痛中心后来我院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29例,对其病例予以回顾性分析,依照其接受诊疗时间在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建立胸痛中心前的分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建立胸痛中心后接受诊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各个时间节点用时情况、死亡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结果:实验组患者ECG时长、cTnI时长、CTA时长、诊断时长、以及治疗时长相较于对照组更短,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误诊率、漏诊率、主动脉夹层破裂率、半年内死亡率以及院内死亡概率等同样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检验以及诊断所用时间,减少患者漏诊、误诊、破裂率以及死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胸痛中心;主动脉夹层;诊断工作

引言
主动脉夹层属于心血管病症之中危急重病症,该病症十分复杂,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存在较大的概率破裂,死亡率居高不下且表现为不断增长的趋势[1]。主动脉夹层患者之中存在65%至70%的患者是在急性发作阶段因心脏压塞或是心律失常而死亡,临床救治的难度相对较高[2]。故而,针对该病症,患者需要采用更为高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早诊断、早发现以及尽早治疗的目的,对管理患者病情以及改善患者预后而言至关重要。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以及区域医疗资源之间的合理整合,进而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更为精确、迅速的诊断以及危险评价,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此,本文即讨论胸痛中心建设对主动脉夹层诊断所产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建立胸痛中心后接受诊疗的患者为实验组,即建立胸痛中心后收治的患者,共计15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28岁至84岁之间,平均值为(55.84±5.45)岁,病程在1小时至1天之间,平均值为(11.51±2.51)小时。患者病史情况如下:并发有高血压、脑梗塞以及冠心病等其他病症的患者总计3例,没有既往病史的患者总计4例,Stanford分型情况如下:A型7例,B型8例。
对照组是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建立胸痛中心前收治的患者,总计14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28岁至85岁之间,平均值为(55.46±5.24)岁,病程在2小时至1天之间,平均值为(11.35±2.41)小时。患者病史情况如下:并发有高血压、脑梗塞以及冠心病等其他病症的患者总计5例,没有既往病史的患者总计4例,Stanford分型情况如下:A型7例,B型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结构以及年龄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为建立胸痛中心前和建立胸痛中心后收治的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是建立胸痛中心后接受胸痛中心诊疗,胸痛患者直接进入急诊科接受预检,负责护士安排患者及时将患者安排至抢救室,并开展心电图检验,第一次进行医疗接触直至ECG,并要求在10分钟之内完成检验,另外开展心肌肌钙蛋白床边检验,要求必须在20分之内完成检验工作。此外,急诊医生需要及时阅读ECG诊断报告,然后针对患者开展对应的诊断,针对已经确定不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是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需要给予主动脉强化CTA检验。对照组患者是建立胸痛中心前,接受常规诊疗方式,依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患者开展分流,分别转入急诊科室,门诊科室,医护人员依照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自身临床经验,诊断患者病况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针对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可以要求患者接受主动脉CTA检验,获得检验结果之后,和有关科室开展会诊,在确认治疗方案之后开展转运,每两组患者均接受长达半年的随访工作,并评价患者治疗效果。
1.3评估指标
本次评估指标包括患者首次ECG检验需要时间、cTnI检验时长以及主动脉强化CTA时长、诊断时长以及治疗时长。同时需要检验患者主动脉夹层预后状况,统计与对比两组患者误诊状况、主动脉夹层破裂状况等。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实验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予以统计与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测,通过百分比(%)进行表示,而计量资料则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利用t检测,以P<0.05代表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各个节点时长方面,实验组患者ECG时长、cTnI时长、CTA时长、诊断时长、以及治疗时长均较对照组更短,两组之间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3.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受到撕裂伤,主动脉腔之中的血液渗漏,流经主动脉内膜撕裂所产生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层,导致患者中膜呈现一种分离的状态,同时开始向主动脉长轴方向延展,进而导致主动脉壁或是管腔之中产生真假两腔之间分割的病理性表现。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概率相对较低,平均发病概率处于十万分之一至二十万分之一内。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50岁至70岁之间,其中男性与女性之间发病概率在2:1至3:1之间,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患者突然出现胸部或胸背部撕裂样疼痛。A型普遍处于前胸或是肩胛区域,B型普遍在背部或是腹部。该病症患者由于痛感十分强烈有可能产生休克或是心率加速等问题。主动脉夹层如果不及时给予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治疗,2天之内死亡率高达50%。故而,尽快确诊患者病情,并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死亡概率便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就本次研究结果而言,实验组患者ECG时长、cTnI时长、CTA时长、诊断时长、以及治疗时长均较对照组更为理想,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误诊率、漏诊率、主动脉夹层破裂率、半年内死亡率以及院内死亡概率等同样较对照组更为理想,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在治疗以及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状况方面的效果十分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超, 闫永红, 徐俊蛟,等. 胸痛中心建设在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作用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019(004):358-359.
[2] 黄影兰, 杜国强, 陈卓莲,等. 胸痛中心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医学, 2020, 044(002):164-166.
[3] 高红星, 黄明和, 李万红,等.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过程再灌注策略的转变与对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v.8(01):199-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