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颈椎病用穴规律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月4期   作者:郭翠萍1 杨爽1 于美2杨雨珠
[导读]

郭翠萍1 杨爽1 于美2杨雨珠3通讯作者
(1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500;2临沧市云县栗树乡卫生院;云南临沧 675814;3云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昆明市中医医院郭翠萍名医工作室629份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处理,深入挖掘出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穴的规律,总结郭翠萍名医用穴规律,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据挖掘技术  颈椎病  用穴分析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引起多种疼痛及各种不适,甚至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了挖掘出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穴的规律,我们整理分析了昆明市中医医院郭翠萍名医工作室629份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转归,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郭翠萍名医用穴规律,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检索
1.1资料与方法
以“颈椎病”为关键字,检索郭翠萍名义工作室2018年1月至9月的临床病人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 纳入标准
  所选病例确认为颈椎病;治疗手段以针灸为主,包括电针、温针灸、拔罐、刺络等;治疗对象必须是针对病人的临床观察,临床治疗方案设计科学合理设计有对照组。
1.2.2 删除标准
  重复的病人只选1次,阴性对照的结果者
1.2.3 资料提取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从全部病人列表中筛选出来,共有病人629人。
1.2.4 数据挖掘方法
  把上述629个病人逐一仔细辨别,提取有效治疗方案,用SPSS、Modler技术挖掘出629个病人的治疗主穴,进行穴位、经脉、特定穴位分部的频次,频率分析,并把频次大于或等于70的主穴汇总,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
2.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结果
  2.1.1 穴位频次分析
  把629个病人的穴位治疗方案的主穴进行频次和频率分析,共涉及腧穴13个,总频次5357,把使用腧穴按降序排列,结果见表1。     
  把629个病人治疗的穴位的主穴归经,并对各经脉进行频次分析,共涉及7条经脉,13个经穴,总频次5357,结果见表2。
  2.1.3 分部频次分析
  把629个病人治疗的穴位的主穴按所在部位分类,进行用穴频次和频率分析,结果见表3。
  2.2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数据关联是数据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以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的某种规律性,就被称为关联。关联规则挖掘时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描述数据项之间相互联系的有关知识。关联规则属于描述性分析模式,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描述一个关联规则属性的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支持度是对关联规则准确度的衡量。                                                                                                                                     
  将挖掘的主穴使用频次>=323次(频次>=5%)的13个穴位使用SPSS21.0和MODELE18.0数据挖掘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用标准:支持度>10%,置信度>=80%。如肝俞-风池-天柱-肩井-外关-肩髃同时出现时,曲池出现的概率是100%,支持该关联规则的治疗方案是51%,如此之类的规律还有好些,表4列出了部分规律。网络图显示这13个穴位之间的关联规则,两者之间的线越粗表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越高(见图1),如天柱与肩井、肩髃、臑会、外关、风池的相关性非常高。
            表4 高频腧穴(使用频率>5%)的部分关联规则表

  
            图1 高频腧穴的关联规则网状图
  2.3 聚类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在一起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分析领域中。所有数据当中,越接近的两类越先被聚为一类,因此通过聚类过程,就能直观地知道哪些数据更为接近。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腧穴应用规律。


  
  图2 高频腧穴冰柱图                                        图3 高频腧穴树形图
  利用SPPS21.0数据挖掘软件对主穴中使用到穴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冰柱图(如图2所示)和树形图(如图3所示)。分析冰柱图:按群集数5来划分,可以得出3个有效基类群,7个无效聚类群,2个有效聚类是:天柱、曲池、风池、肩髃、臑会、肩井、外关 , 肺俞、肾俞、脾俞、膈俞 、肝俞、大肠俞。树状图可以把主穴分为2大类,天柱、曲池、风池、肩髃、臑会、肩井、外关7个腧穴为一类,其功效是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其他腧穴为另一类,主要调理脏腑、补虚固本。
3.  讨论
  本文研究显示,针灸治疗颈椎病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是风池、天柱、肩井、肩髃、臑会、曲池以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其次是外关、曲池、合谷、配合肺俞、肾俞、脾俞、膈俞、肝俞、大肠俞活血通络,健脾补肾固本为主。这与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完全相符。
  聚类分析则可更进一步深入的挖掘629个病历处方中的选穴规律。根据高频腧穴聚类树形图,首先可以得出3个关联度极高的穴对,分别是肺俞—肾俞—脾俞、隔俞—肝俞—大肠俞、风池-----天柱—肩井—肩髃—臑会—曲池—外关,其中较有意义的是天柱—曲池—风池—肩髃—臑会—肩井—外关以祛风散寒,舒筋通络;肺俞—隔俞—肾俞—脾俞均为背俞穴,既是脏腑经脉之气所输注、集结的部位,即能益气活血通络,又能益气健脾补肾固本。它们可治疗相应脏腑疾病,又可治疗颈椎病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的疾病,以体现中医学标本兼治的特点。
  其次,分析树形图中的两类腧穴:①第一类为风池—天柱—肩井—肩髃—臑会—曲池—外关,多为颈椎病临床症状分布的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进行“循经取穴”的原则。同时这些穴位多为阳经之穴,其为“多气多血”在经脉,治疗中可鼓舞阳经气血,达到舒筋通络止痛之功效。此外,这7个穴位与穴位频次表中使用频率前7位的穴位亦恰好相同,可作为临床治疗颈椎病的重点主穴使用。②第二类腧穴可分为2组,均为治本要穴。第1组:肺俞—脾俞—肾俞,颈椎病为慢性长期反复发作性疾病,日久会至人体脏腑气血亏损,配合脏腑背俞穴,可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舒利全身关节,健脾滋肾,补气固本。第2组:膈俞---肝俞—大肠俞,现代人随着生活压力及工作节奏的增大加快,很容易导致肝郁气滞,日久气滞血瘀发为颈椎病,配合膈俞---肝俞—大肠俞,以疏肝解郁,活血祛瘀为主共奏其功效。因此,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时,均可选用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类腧穴天柱、曲池、风池、肩髃、臑会、肩井、外关,再根据患者辨证情况的偏重配伍第二,三类腧穴,如肺俞、肾俞、脾俞、膈俞、肝俞、大肠俞等,体现了中医学整体与局部的整体观念。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的分析总结临床用穴规律,结合颈椎病病因病机辨证分析,针灸在治疗该病过程中,其选穴和配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符合临床选穴规律,其规律具有可循性,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管遵惠等,管氏针灸经验集,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56
2.郭翠萍等,针灸临床杂志,2001,12 :19.
3. 赵丹群,数据挖掘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0,83: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