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波
(常州市武进区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100)
【摘要】目的:评估精神病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精神病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43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方案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分值。结果:(1)精神病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分值类似,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组的精神病患者经由护理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护理后进行对比,其生理状态、精神健康、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分值较高,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2)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分值相仿,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组的精神病患者经由护理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护理后进行对比,其焦虑、抑郁分值较低,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结论:精神病患者行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有效调节。
【关键词】精神病;语言沟通;心理护理
现阶段人民群众生活及工作带来的压力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中精神病发生比例,精神病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也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2]。对此,本研究针对精神病护理方案加以分析,讨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精神病予以项目研究,选于86例,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组间分布: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数量:43。实验组的精神病患者,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高值是76岁,年龄最低值是24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50.17±11.89)岁。病程在1-16年,平均病程为(5.6±1.2)年。参照组的精神病患者,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最高值是77岁,年龄最低值是24岁,年龄平均值经计算为(50.20±11.97)岁,病程在1-16年,平均病程为(5.8±1.1)年。对全部的精神病患者年龄、性别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其一,语言沟通方面,整合精神病患者相关资料,依据患者文化背景、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对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采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多种沟通方式,以温和、耐心的心态予以沟通,并充分尊重各个精神病患者。鉴于精神病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使用以善意作为沟通的方向,秉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根本原则,提升患者的自我能效、安全感,进而建立其与精神病患者的和谐关系[3-4]。其二,心理护理方面,分期指导精神病患者拨打亲属电话,同时亦可通过与亲属通信、亲属共同活动等形式,使其重温亲情,给予患者人生励志的电影、电视剧等作用,帮助精神病患者重建希望,树立生活信心。对患者实施精神病健康知识宣教,并实施心理疏导,组织患者进行读书、户外活动、下棋、打牌等娱乐,改善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5]。掌握患者心理状态情况,帮助患者释放内心压力,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认真聆听患者的各种想法,并通过心理学知识开解精神病患者,以便于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应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生理状态、精神健康、社交能力、环境适应,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强。通过《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估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满分为100分,分数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86例精神病病案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予以计算,计量资料(护理前后生理状态、精神健康、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分值及心理状态分值)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展现,采用t检验形式进行校准。如果组间差异呈现为P<0.05,则表明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分值比较
精神病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分值类似,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精神病患者经由护理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护理后进行对比,其生理状态、精神健康、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分值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分值比较
精神病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分值相仿,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精神病患者经由护理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护理后进行对比,其焦虑、抑郁分值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精神病是一种受到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因素诱发的疾病,其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精神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多表现为精神、行为、意识、情绪异常症状,其发生诱因较为复杂,临床护理难度相对较高[6-7]。对此,本研究针对精神病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其临床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分值、心理状态分值类似,实验组的精神病患者经由护理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护理后进行对比,其生理状态、精神健康、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分值较高,其焦虑、抑郁分值较低。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应用于精神病患者干预中效果确切,语言沟通以患者自身状态作为基础,在取得患者信任感之后进行有效沟通,逐步引导患者,可有效促进精神病患者尽早恢复[8-10]。同时联合心理护理形式,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鼓励、家属支持、生命感知等多种形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疏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患者精神病症状进一步加重。
综上其述,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于精神病干预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立志,曹丽娟.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74.
[2]柯进美. 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在精神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3):143-144.
[3]牛雨晴. 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9):235-236.
[4]马新. 浅析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8):283,287.
[5]董晓云.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2):107,111.
[6]柳婷.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用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25卷6期, 832-834页, 2021.
[7]徐兰. 精神病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 v.15(08):116-116.
[8]王艳红.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14):227.
[9]杨宝凤. 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 000(009):54-55.
[10]王苏景, 符丹萍. 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3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