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会芹
河北地质大学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岩石力学与工程包含的思政元素,并通过多种手段融入到教学中,使同学们在爱国情怀、安全意识、科学的工程思维等方面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该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思政;思政元素,爱国情怀
1《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概述
《岩石力学与工程》是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应在学习《土力学》课程之后学习。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岩块、结构面、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强度理论及其在边坡工程、洞室工程和岩基工程中的应用。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设,还将为学生参加工作后解决各类岩体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对于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不但要投入到祖国的工程建设中,甚至有机会进行世界工程的建设,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传授其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其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课程思政就是要发挥出课程的特色与角色,充分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融合思想政治元素,使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及爱国情操在日常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提升。本文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灌入到授课的教学当中。
2思政教育在本课程中的建设思路
2.1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
目前大学教育中主要是进行教授为主的教学,就是教师在上课中通过书本知识,传授知识点给学生,同时通过扩展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产、应用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兴趣,探讨学术前沿,很少有穿插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思政课程的实施,能够启发教师需要看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时事,主动学习相关的会议精神,提升教师个人文化素养、思政素养等,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真正触及他们默会知识的深处,亦即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授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岩石力学专业知识,深入挖掘《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详见3 《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蕴含的思政知识)。课程思政元素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即“四个正确认识”,在于要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无形的思政知识元素输送给学生。
2.3教学过程中凸显思政重点
每次课都充分准备,做好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设计。
(1)课前教学。课前布置预习为主,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布置的作业,联系教学内容,既可使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又使学生将内容发散。引导学生进入思政理念,将德育贯穿整过教学当中。
(2)课中教育。经过课前预习及提供的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學过程中营造思政教学氛围,探讨相关话题与授课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表达思政要素。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既解决了教学授课知识,又使“课程思政”扎根于学生心中。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方式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产生自豪感。
(3)课后教学。为达到“精熟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课后将布置相关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的知识,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夯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鞭策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3《岩石力学与工程》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绪论一章中,介绍课程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了解我国岩体工程发展概况。通过介绍一些重大工程案例,结合国内外的知识,比较国内外的水平,提升中国建设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兴趣和努力方向。特别是一些与岩体力学相关的宏伟工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古代工匠的智慧。尤其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采用人工火烧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建造古隧道,在没有力学知识及工程知识支撑的年代建造的赵州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有助于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使命意识,立志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结构面、岩体的力学性质章节中,通过讲解岩石、岩块、结构面与岩体性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其性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室内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明确细小的操作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所得参数结果的巨大变化,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3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
在地应力测量、洞室工程、边坡工程和岩质地基工程的章节中,蕴含地质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与道德修养的内涵,通过工程示例的视频资料和数据向学生介绍由于不可靠的测量数据或不精确的设计参数造成的重大工程事故,加强学生工程伦理道德修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对于二次应力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所造成的岩体内部初始应力的改变,打破了初始平衡,造成森林、土体和水资源的破坏,进而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
4 《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思政评价
从上述思政元素分析可知,《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思政模式主要采用隐形教学方式,授课教师主要对学生的价值追求和品德塑造等施加正向的影响。很难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1)教师个体有差异。不同教师的人生阅历、教学经验、思维能力不同,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思考程度不同,授课效果产生较大差异。(2)学生个体的差异。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价值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想方面的影响,无法通过常规的考试试卷的的形式显现。其他类似调查问卷和评教等方式也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在思想层面的收获和感受。
5结语
岩石力学与工程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对于工程设计、岩体力学性质测试等内容对从业者的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重要的教学意义。通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要素,探讨现阶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思路,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真正融入到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中,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达到教学效果,同时将思政之道潜移默化授之学生,也提高教师的思政能力。在课程思政评价需要在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2] 唐芳,《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21(04)
[3] 董玉宽,张慧欣,王昆,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相应对策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
基金项目:
1.河北地质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8J03)
2.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9GJJG293)
作者简介:谌会芹,女,河北唐山人,博士,河北地质大学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地质工程、岩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