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姬瑞丽
[导读] 北碚区具有重商兴商的历史传统。
        姬瑞丽
        中共北碚区委党校  400711
        摘  要:北碚区具有重商兴商的历史传统。自2018年确立为重庆市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以来,全区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但是也面临着市场主体总量偏少,综合实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制约要素较多,营商环境不优等一系列问题。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进北碚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锁钥,具有强烈的趋势性、必然性和紧迫性,亟需探索适宜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民营经济  高质量   发展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北碚区民营经济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经过四十余年的蓬勃发展,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6月重庆市专题召开民营经济大会,强调要高质量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在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全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的现实背景下,北碚作为重庆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深入研究探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不仅关乎区域经济增长,而且关乎市委交付北碚创建“全市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点”政治任务达成,可以说具有双重意义。
        一、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北碚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
        (一)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溯源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由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两位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提出的理论,具体划分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对生活质量追求阶段。按照阶段划分,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可概括为高速增长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可称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并且高质量发展已经从单纯的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
        北碚作为重庆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民营经济创造了59%的财富,缴纳了65%的税收,“四上”民营企业以3.2%的数量占比创造了50%的就业岗位,2019年北碚新增民营企业同比增长33.26%,2020年北碚区民营企业数量增速达31.6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纳税占比达75%以上,正在形成民营经济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待形成
        民营经济在产业布局上重点集中在传统产业,以汽摩、建筑、零售餐饮等行业为主,相对分散。

民营经济中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企业主体还相对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间关联带动作用不强,无法实现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区域科技竞争力有待加强
        科技竞争力反映的是区域和行业科技资源、政策环境、人才技术、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的能力与水平,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2020年度重庆市区域与行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北碚区科技竞争力在全市38个区县中排名第10,在主城中排位相对靠后。民营经济处于创新驱动前期,但仍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囿于产业结构、观念意识、投资风险和技术依存等因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科研转化的中介纽带功能不健全,缺乏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人才。
        (三)营商环境还有待改善
        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设立和经营状况,并对其经济发展、财税收入、就业状况等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对标对表世行营商环境评价要求还有差距,服务效率还有待提升,有待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流程。“放管服”改革还存在不协同的现象,部门之间办理审批互为前置的意识和现象仍然普遍。
        三、加快推进北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产业链条,加快集群化步伐
        一是加强企业主体培育,提高主体质量,加强重点企业招引,打造民营汽摩全产业链,在民营汽车零配件、汽车电子及汽车后市场等领域加强配套企业集聚布局。二是围绕核心环节,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以科技核心企业为引领,促进科技创新企业衍生式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合作的生产体系和产业网络。依托西南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布局科技研发集聚区,引进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产权、设计策划、成果转化等服务机构,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集群。强化园区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创新开发模式,提升平台能级,为企业集群发展提供高等级空间。
        (二)强化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一是放眼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综合研判区情,精确对标科技创新模式学习样本,探索最适宜的发展模式、发展框架和发展思路。二是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包括财政投入和科技金融信贷,重点支持重大(技术攻关、产业化)项目、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三是提升政府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型,打通政产学研间梗阻,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四是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从高校院所、社会企业和政府部门三个层面,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
        (三)确保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是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充分了解和听取企业家实际需求,确保政策精准。二是健全政策宣传平台,拓宽宣传渠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高效落地,权威公布涉企政策清单,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三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汇聚,加快全市各类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促进“一窗式”改革和信息互联共享。四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审批服务事项梳理和流程再造工作,实现权责事项“颗粒化”管理,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力度,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