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文化陶冶,树高尚品德之苗一一农村小学诵读经典诗文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潘春燕
[导读]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潘春燕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中心小学  529800
        摘要: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等同于一次全民文化的洗礼。当前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发展程度依然存在差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强化经典诗文诵读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多元化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诗文诵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诗歌文字间获得精神滋养,以经典诗文为基础,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与高尚情操的养成。
        关键词:农村小学;传统文化;诗文诵读;实践研究
        引言
        中华经典诵读教育进校园活动是当下一个大形势,城区中学实施起来可能相对容易,而农村小学因为本身的局限,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障碍。农村小学教学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创新经典吟诵践行方案,将诗词的温润之光照进更多学生的心灵。以经典文化陶冶其情操,树高尚品德之苗。
        一、诵读经典诗文融入农村小学教学实践的意义
        传统的展读方式,是古诗词创作最主要的方法,也是古诗文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吟诵,可以让学生触摸到中华汉字的温度,可以让古诗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一首首诗词,在平仄高低起伏的吟诵中,显得是那样的古韵悠扬,余音渺渺,在学生们耳旁及心灵回荡。将吟诵引入课堂教学是崭新时代语境下语文教学的良好创新途径。吟诵课堂教学,是指运用吟诵对古诗词和现代诗歌、儿歌、童谣、韵文等进行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主要是先以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诵读为主线,在反复的不同形式和着力点的吟诵中,将解题、背景、语言、意象、意境、典故、解字、声韵含义等有机整合在一起,从文义层面和声韵意义层面感悟诗词;再通过吟咏寓教于“乐”,在具有浓郁音乐美的吟咏中,体会诗词的意境、情感与文化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在体会古人的心态和情态中,力求情通古人,自省自育。农村地区小学相比城市地区存在文化氛围不浓郁,文化底蕴不深厚等问题,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提升学生诗文背诵水平,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与文化氛围。
        二、诵读经典诗文融入农村小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强化教师人文素养
        农村小学应积极创建具有一定体系的教师素养提升模式,例如将个人自学与集中进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线上学习与线下以雅集形式进行交流互动的模式、适时组织校内培训与积极参加高质量的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等,以培促教,促进教师经典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吟诵经典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推进经典诵读诗文在校园中的广泛开展
        经典诵读活动的广泛开展是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前提条件。小学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经典诵读与校园各项活动的有机结合推进经典诵读活动的持续深入。如经典诵读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每天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跟读、分角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诗文摘抄,定期小讲台演讲经典内容。此外,诵读活动还可以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并通过活动制度化与活动主题化彰显活动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在每逢周一升旗仪式后举行国旗下诵读,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时举行经典诵读活动。


        (三)建设经典诵读诗文特色课程
        经典诵读特色课程的建设是经典诵读活动实践落实的良好途径。在打造中华经典诵写讲特色过程中,农村小学可以基于田园生活特色,积极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以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本教材编写可以以地区历史文化积淀与地域文化为蓝本,结合中华经典,开发经典诵读课程。在诵读课程教学中创建运用吟诵进行古诗词教学基本的课堂结构框架,即以朗读、正音识字、初步感知字面意思为起点;再以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诵读为线,将解题、背景、语言、意象、意境、典故、解字、声韵含义等有机整合在一起,从文义层面和声韵意义层面,进行诗语品读、诗美鉴赏、诗心探幽和诗道寻踪;最后再通过反复的吟咏,寓教于“乐”,在通过音律来表现诗词的意境、情感与精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同时体会古人的心
态、情态,力求情通古人,自省自育。此外,学校也应注重社团课程的开发,例如对文学社、剪纸社、书法社等文化社团校方可根据社团不同文化特点,选取不同经典教材,如:《大学》、《论语》和古诗词,经典在各个社团中的渗透,有利于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
        (四)创设诵读情景,强化诵读效果
        创设诵读情境,是指在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合理地利用物质环境资源配合教材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因素的,从而营造增强教学效果的良好情感氛围。在课堂实践中,一般可采用与教材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料、背景音乐、幻灯片等多媒体展示手段,或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艺活动,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增设创新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更易体悟教材文本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诵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之前,教师可以以一位年迈老人与稚幼孩童对话的幻灯片来呈现诗句情景,以节奏舒缓、音调低沉的乐曲来烘托“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物是人非之情,从而帮助学生对诗词情感基调有更好把握,从而更好地开展诵读活动。例如,诵读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一粥一饭,当思来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时,教师可以创设吃饭、穿衣的情景,让学生在诵读中觉得粮食和物品来之不易,在觉中醒悟应好好珍惜粮食和物品,在醒中做,在做中不断修养心性品行,从而强化诵读经典诗文效果。
        (五)彰显经典诵读诗文的特色成果
        将特色建设与环境营造相结合,彰显经典育人的效果。学校可以通过国学书栏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多元化活动的呈现,彰显经典诵读特色成果,例如举办关于经典的手抄报竞赛评比并予以展示;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设立文化讲坛,定期按班级排序让学生去讲坛做小型讲座,宣传中华经典。
        结语
        通过吟诵经典活动的落实,可以激发学生们吟诵的趣味,积累丰富的诗词文化。在经典诗文的优美意境中,小学教学工作者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简单吟诵,更是要引导学生领会诗里蕴藏的催人奋进的力量,汲取经典文化精华,从中领悟为人处事之道,让自己变得更有气质,胸襟更加开阔,启其智润其心,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觉醒和发展,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让学生在诗词的滋润中学会做“温文尔雅、知行合一”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银鹏.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困境与对策[J].学周刊,2020(21):71-72.
        [2]贾盖宇.如何培养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兴趣[J].科幻画报,2020(05):84.
        [3]薛在秀.诵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上),2019(1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