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高衔接模式下注塑模具实训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罗金
[导读] 中高职衔接是推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罗金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佛山 528300)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推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之有效手段。文章对注塑模具制造实训的中高衔接课程进行实践,结合深化产教融合的思路,从实践成效和问题方面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中高衔接;注塑模具实训;实践;思考
前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要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目标任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注塑模具制造实训课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的完善的课程体系,中高衔接效果明显。
一、注塑模具制造实训中高衔接培养标准
        《注塑模具制造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向学生提供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方法,运用CAD/CAM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模拟真实生产场情,完成从图纸到零件的模具生产过程。
(一)中职学段培养目标
        学习模具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机床操作、模具钳工等工作,具备识读模具图样、操作模具加工设备、编制简单加工程序、装配模具等职业能力,具备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 、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
(二) 高职学段培养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模具设计方法、模具典型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编制、工序卡分析等基本方法;掌握典型模具零件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的基本方法、电火花与线切割基本方法及普通机械加工方法;掌握模具装配工艺过程、模具装配调试基本方法。熟悉模具制造企业设计部门、技术测量部门、装配车间的工作流程和内容。
二、控制盒盖注塑模具制造实训课程实例简析
(一)中职阶段实训安排
1. 识图并了解模具结构与运动形式。
        本阶段直向学生接提供模具结构图、零件图、三维模型图,提供半成品模架。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进行模具开合演示,让学生了解模具生产时的运动效果,明白模具的工作原理。

图2-1 控制盒盖注塑模具三维图
2. 型芯、型腔件的编程与加工。
        本模具结构相对简单,只需要对型芯型腔件进行机加工,在此环节需要学生初步学习CAM计算机自动编程,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出程序进行机加工。学习加工工艺的有关概念,自主完成加工工艺卡的编制。
3. 完成修模、装配与试模。
        熟悉修模的步骤,实践模具钳工的操作技能,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模具修整,熟练完成装配过程,最后进行试模。
        
                                  图2-2 模具组装示意图
(二) 高职阶段实训安排
        通过中职阶段的实训课程,学生对模具制造的过程具有初步的认知,但是制造水平不高,且不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因此在高职阶段要以同样的产品进行注塑模具训练要加大难度和深度。
1. 仅提供产品图,要求学生完成整套模具设计。


        本阶段要熟练使用模具三维设计软件,熟练掌握模具的基本结构,并且要使用一些常见的斜顶、抽芯等结构设计。本例中使用的依旧是中职阶段的控制盒盖产品图,只是对产品图加入了内扣结构,模具设计更加复杂。
2. 模架为标准定制模架,学生完成模具设计后需要对模架进行加工。
通常模具企业实际生产制造时,模架也需要自己加工制造,为了实训更加贴合生产实际,高职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不但要会模具关键零件的加工,同时也要对模架的加工制造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参照中职阶段实训过程,完成型芯、型腔镶件及斜顶件的机加工。
         在中职阶段的培养基础上,本阶段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更全面的CAD/CAM能力,要求自主编程,熟练使用数控设备,完成相对复杂的曲面加工,加工斜顶时要求使用线切割设备进行加工。
三、中职与高职阶段的培养核心与方式对比
(一)中职重素养,高职重技能。
        中职阶段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培养职业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参与引导内容较多。高职阶段注重深化技能训练,要求具较高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更多需要学生自主专研和突破,教师只需要做好监督和考核内容。
(二)中职重基础,高职重综合。
        中职阶段的实训内容是分小项目进行训练,细化到车、铣、钳、磨、钻等项目各个击破。是一个对行业工种工作的体验与认知阶段;高职阶段需要提升到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设计的制造再到出产品一系列的过程完全参照企业生产实际标准。
(三)中职重经验,高职重策略。
        高职阶段的创造知识,不在于对中职阶段的突破,而在于对结合工厂实践的总结提升,由知道怎样做(经验)转向怎样做的又好又快(策略);创造知识的过程就是策略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实现“技术源自工厂,技能高于工厂”的追求。
四、关于中高衔接不足的三点思考
(一)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对接程度不足
        中职高职是两个院校,往往有着较远的地域隔离,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实习实训资源是比不上高职院校的,包含实训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怎样设置合理的教学安排,能够更加有效的使用两者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互补变得尤为重要。
(二)中高职院校间课程培养节点划分不明确
        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发现中职阶段培养目标设置过高,而高职阶段教学内容空洞的现象,两者之间存在“你以为我已经教过,我以为应该你教”的情况,最终导致出现两不管的现象,因此,培养计划的节点划分和明确非常重要。
(三)衔接制度不完善,缺乏考核与监督,对接过程存在较大漏洞。
        在中高衔接制度方面,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都出具过一些文件和制度,但是中高衔接的核心是结对的中高职院校两者。特别在衔接过程的监督方面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划分好责任才能高效地对接。更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第三方对两者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上进行考核,否则中高衔接只会长期停留在理论层面。
        参考文献:
        [1]印晓玲.国内外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研究综述[J].青年与社会2018 (33).
        [2] 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3]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
作者简介:
罗金(1992.7- )男,贵州遵义人,本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模具专业教师,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