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杰
锦州市委党校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1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下发的1号文件再次对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指标,地位独特而不可或缺。近年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普遍取得长足发展,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尚有较大差距。 “十四五规划”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该背景下探究锦州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问题,将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的落实。
一、锦州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锦州市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倡导建设乡村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市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人们衡量生活水平和生命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党中央大力倡导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市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对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表现出明显关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生态文明建设被确立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后,锦州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生产方面,农业发展以绿色高效为目标,逐步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向生产资料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生产模式生态化转移;在生活方面,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在农村村容村貌改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农村已经完成垃圾定点投放,集中处理,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等,农村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迅猛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很多地方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环境保护和经济收益同时并举的道路,利用特有的丰富民情文化传统,创建自然人文景观,建立相应的产业链,打造与旅游业互补的服务业。
二、锦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实困境
通过对锦州地区农村的实地调研以及分析关于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到我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村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力度不足
农村教育覆盖面不广,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乡村生态文明思想宣传体系,未能将生态文明建设所蕴含的内生动力通过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宣传出去,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生活方式,致使农民只看到眼前利益,农民普遍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部分农民还未意识到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不可逆转的损失,没有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之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急剧增加,原来乡村可承受的废弃物被电子垃圾塑料制品、农药、化肥所取代,新产生的废弃物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处理,没有相应的设施设备紧跟发展的需要,致使农村生产生活的废水、废气、垃圾长时间滞留,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三)农村生态环保方面制度体系不健全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所保障,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为依托,现阶段锦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体系有待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这就使部分不法分子滋生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获取经济利益的心理,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埋下潜在的隐患。乡村生态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创建中,紧紧依靠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是远远不够的,缺乏配套的旅游管理机制、完善的基础设施及旅游产品的监测管理制度,成为当前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阻力,也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负面效应。
三、 锦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这一重要指示,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力度
农民是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监督者,同时也是乡村生态文明成果的受益者,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各级各部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农村干部群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要通过学习增强生态环境生产力意识、生态环境承载力意识、生态环境成本意识、生态环境系统意识等,增强内生动力,做到思想自觉、行动坚决。
(二)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抓住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废弃物第一时间被处理,彻底切断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源。
一要改进环境保护设施。垃圾的处理过程要经过收集、分类、处理三个步骤,可与专业的环保公司签订合作计划;企业排污和生活污水要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把工业废水转为无污染水;应大力推行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应用。
二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重提升农村供水、供电、道路、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同时除了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和垃圾转运站,还应大力建设便民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刚性约束作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依靠强有力的监督体制和监管体制,留住“绿水青山”,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则,需要从刚性约束和正面激励两个角度出发,既要坚持依法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也要对环境保护典型模范进行正向激励。
首先,要建立乡村生态资源管理制度,生态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等,让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
其次,要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监督体制监管机制的指引下,明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利和义务,将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并举,解决好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一些农村的域内自然资源可能涉及集体、国家所有制两种类型,需处理好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等多种权益的分离与统一。在充分考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特殊性的基础上,把中央要求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统一起来,系统推进。
(四)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投入
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利用科技转变生产发展方式,重点是要在农田中贯彻落实有机肥料的生产和使用,同时,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也十分必要,通过让农民掌握前沿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耕技能,在科技上扶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要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使城乡各要素互补性流通,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充分发挥农村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吸引城市资金技术投入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拓展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建立旅游餐饮一体化发展模式,不仅能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目标,还能吸引乡村富余劳动力回流乡村,激发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只有立足市情,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才能有序有效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力争到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作者简介
姓名:栾杰 女 1967.9
民族:汉
籍贯:锦州
学历:本科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态环保
工作单位:中共辽宁锦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