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谢惠云
[导读] 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谢惠云
        广东省丰顺县千顷学校  
        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虽然交际能力很重要,但是对农村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那种“田间小路追逐式”的交流——想聊就聊,东一句西一句;不想说就不说,一点也不影响玩的默契。当课堂需要讨论之时,他们的嘴巴就像上了一把无形的锁,没上锁的,门也呈半闭式,吞吞吐吐,上句接不了下句。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给予时间,让学生有话可说。俗话说的好:“骑驴还得看唱本。”学生每天学习都离不开书本,而书本就似唱本,想要有戏(话)可唱(说),就得先与唱本(文本)对话。这对话是学生有话可说的基础。我们平时教学,给学生熟悉文本的时间特别少,课前虽有安排预习,但能自觉完成的学生却是屈指可数。学生读得少,何来感受?更不用说让他用口头表达自己读后之得益了,又或者他能说上一二句,那他说的效果又好到哪呢?所以本人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话可说与给予的时间是否充足有很大关系。具体怎样安排时间让学生熟悉文本呢?
        首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随之学习任务也要明确,如哪个时间段完成哪些任务;其次,老师要担负起检查任务,定时去抽查他们完成情况(检查时间:早读前或早读时);最后,当堂还要设计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如果老师只安排不检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松懈。总之,想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就得培养他们养成课前与文本对话,熟悉文本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之时,本人要求学生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晚上就得先预习课文,扫清生字障碍和抓住关键性的重点作备注(师在早读前随意抽查)。早读课让学生大声朗诵文本一遍(可采用跳读,粗读),读后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随意抽查批阅)。在教学中,再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生字障碍,还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特别是对于几个关键人物(于勒、我、我的父母)性格评价更是到位。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积极的探索、勇敢的追求。而对于现在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强制是行不通。所以课堂上避开了强制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是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如上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之时,本人不是采用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先给同学们展示了几张熟悉的图片,借此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这些图片拍摄于校园,当一张张图片出现在展示台时,开始学生的表情是愕然的,应该猜不到此时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都不敢冒然开口。当图片播放到第五张时,他们再也忍不住讨论起来,这个说这是哪……哪的……?那个又说我还在那怎么样过呢,还有人说以前我怎么就没发现这里这么美呢?……讨论声不绝于耳。

此时我发现,学生的神情由开始愕然变成了兴奋、期待,好似眼前放着的是美食,谁先发言谁就有品尝美食的资格一样。此时,我知道机会来了。当我按停播放之时,讨论声也随之消失了。我趁机问道:“同学们,刚才气氛怎样?”学生爽快地答道:“好或活跃!”老师:“为什么?”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老师:“嗯!很好,都有话想说。不过,能听清其他同学说什么吗?又或者其他同学能听到你说什么吗?”(先肯定他们再让他们认清事实)学生备受打击地小声说道:“不能或不一定。”老师:“同学们,想不想在课堂上自己既能说个痛快,又能让对方听清或听清他人说什么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想!”(学习兴趣被激发)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本堂课《讨论》的含义,原则,以及遵守规则等内容。   
         一堂关于“讨论”的新课,如果按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这样模式进行,这会是一堂老师问学生答,且枯燥无味的有关“讨论”却没有真正讨论的讨论课。此堂课本人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有话想说的欲望,再来学习新内容,那学的劲头自然不会差。事实证明,学生收效挺好的,不仅了解了讨论的含义,而且还懂得了师与生或生与生之间该怎样进行讨论了。
        三、鼓励诱导,让学生有话敢说。俗话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句话明显体现的是一种肯定的方法,启发我们教育教学中应该坚持表扬鼓励为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因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的不良现象。本人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试着根据“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等情节梳理课文内容。一个学生负责梳理一个情节,前两个同学把“三问答”“三类比”两个情节梳理得很好。等到点名梳理第三个情节时,本人有意把目光投向了班里唯一一个“零发言”者。据教过他的老师说此人性格执拗,行为令人捉摸不透:说他胆小嘛,楞是老师好说歹说就不吭一声;说他胆大么,可头从来没抬起过。久而久之教他的老师也不再自寻烦恼,直接把他屏蔽了。当我点到他的名字时,我从他那不自在的坐姿可以看出他似乎带有怀疑,又否定不了自己所听到的结果一样,然后才慢悠悠地站起,头低低地站着,看不到他的表情,更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些什么。我连续问了他三次,可他的姿势就像石化一般。本来我很想趁机骂醒他的,可我也很快认清了事实,想到曾教过他的那些老师们会没尝试过这种方法吗?我赶紧抑制住想发火的冲动,平心静气地对他说:“XX同学,你很有礼貌,被老师提问知道要站起来(第一次肯定他有礼貌),刚才前两位同学的分析,我知道你听得很认真(第二次肯定他听课认真),听后也知道齐王为什么受蒙蔽之深,齐国作为一国之君都有缺点,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让他正视自己的缺点)!老师只希望你能把心中所想的说出来,李宁不是说过:‘一切皆有可能’嘛。”此时他破天荒地抬起头看了看我,我对他报以微笑,此刻他好似受到了莫大鼓舞一般,呼了口气,然后说了起来,一开始说的有点乱,不过慢慢的流畅了。至今我都还记得他刚说完后的情景:整个教室除了掌声还是掌声。
        从此之后,“零发言”的标签正式远离了他,他不仅在课堂上常举手发言,而且在课后还喜欢找科任老师探讨疑问。他的转变,让本人明白了:学生不发言,对于学生来说原因可能有很多种,而学生肯发言,本人敢肯定的是为师者刚好找到了开启他心扉的那把钥匙——就是鼓励与诱导相结合的方法。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只要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越走越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