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校、吴馨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 363000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实现高校高质量就业、促进社会经济结构有效转型的重要基础。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仍旧受到教育教学理念、方式、管理机制以及师资储备等条件和问题的限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解决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束缚条件,为国家经济的腾飞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培养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在2035年实现跻身于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战略远景目标。作为高校来讲,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之一,也是应当予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远景号召实现的重要基地。从现如今全球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越发增多,从光刻机到芯片制造,“卡脖子”的发展状态严重拖沓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从客观上限制经济的更好地腾飞。为此,要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发展要求,而这种要求的落地实现必须要以高校对双创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战略启航的基础。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与运行的方式已经完全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转变。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需要我国在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方式上,尽快实现的转型,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这样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积极转变发展的方向,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高精尖端化产业领域不断迈进,并积极向创新型产业发展进行靠拢,并逐步将其打造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创新产业发展来讲,要以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基础,从而推动产业更加合理、科学的转型与发展。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阶段,企业应当成为创业人才的用武之地,并且应当与高校构建起联合培养创业人才的合作机制,使企业不断处于国家乃至国际市场合理化竞争的核心力量,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整体向前的不断发展。
(二)以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鲜活力
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来讲,人才的储备力度始终是衡定国家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指标,更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重要影响的核心。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人才竞争是实质,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性基础。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面对来自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与不稳定的国际社会局势,重点需要调整和完善的应当是自我发展的路线和方式,要想能够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不断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它也是全方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发展路线、提升竞争力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为主导,需要积极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更要积极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的开放。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竞争趋势和特点,归根溯源还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以资金、技术、市场资源等元素为基础,也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因此,积极适应发展需求和环境变化,站在新起点,看到新高度,要以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鲜活力,更好地实现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提升。
二、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状态问题的分析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缺乏
当前,从高校教师获取教师资格证并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主要是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讲课评定后加入到高校教师序列当中的。因此,从专业构成来看,大部分教师缺乏系统性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缺乏创新创业的经验,无法有效成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从整体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缺乏。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主体,本应当是教学与实践的主导者,并要以储备的教学知识与实践经验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引导者,使学生的成长能紧跟时代步伐,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为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发展而不断注入学习的动力与热情。但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缺乏完全成为发展思维与实际行动的束缚,广大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创新创业的方向与能力培养,阻碍了国家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储备和应用。
(二)高校所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优秀的创新创业思维需要通过课程教师的积极引导、借助于科学合理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对于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去适应社会形势与市场经济对于人才需求的渴望。从目前来看,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无法实现科学的体系化,基本上所依靠的仅为部分教材而缺乏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并构,使得学生无法精准掌握创新创业的知识,更无法将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虽然近些年我国实行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但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旧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形式要求,使得学生从小成长都是以相对局限性思维环境为基础,不能也不愿意形成创新思维,这也必然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埋下巨大的隐患,使得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瓶颈较大。
(三)高校的创新创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鉴于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提出的时间相对较晚,因此高校在管理机制上并不具有相对健全形态,使得其运行过程也存在有较大困难。从学生的角度讲,受制于传统学习理念和被动性思维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与就业选择的过程中,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缺乏也不愿意进行思维的拓展与灵活的变换;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无法有效摆脱传统“灌输式”教育教学理念,不追求方法的变革与思维的发散,使得教学形式固守不变,难以在教学成果上取得更为积极的效益。从教学评价体系看,高校教师普遍受困于科研工作的沉重负担与压力,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形式又同多数教师科研方向并不相同,也无法与教学构成有效融合,因此,使得部分教师放弃了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机会,限制人才的全面发展。此外,从高校就业的情况来看,创新创业人才选择就业的标准要求较高,而这种标准又成为难以恒定就业去向的评判,从长远来讲影响到学校整体就业率的完成,使得高校不得不放弃或放缓对于创新创业的扶持与宣传。
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建议与意见
(一)要加强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机制
机制的完善是成就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高校有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也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参与性和努力攻关性。高校要根据实际发展的状况,利用高校间相互学习、互相取经的过程,向国内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成绩的高校进行学习与交流,获取丰富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机制的构建,努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创业管理、考核与评价机制的有效构建。积极开展对教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培训工作,增强教师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书评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实践能力发展,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要与市场、与社会进行精准对接。此外,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做到“私人定制”而不断努力,全面深刻的分析学生能力的实际状况,注重学生教育和培养的重点引导,使学生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不断优化与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强调以尊重学生主体身份为前提而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引导,不能以单独“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大水漫灌式教育。因此,需要不断优化与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关键性的作用。其一,不断注重师资培养,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的门槛,积极鼓励有兴趣教师能够广泛参与。学校应当以更多机遇的提供为教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强参与的信心和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准确把握好市场发展动态的前提下,对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做到精准化、精确化;其二,学校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创新创业已经取得卓有成效的成功人士“引进来”,介绍经验、提供机会,开展具有实践针对性的普及时政思想教育,为高校具有创新创业理想抱负的学生做好经验传授与分享,能够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思想上,树立起创新创业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巨大意义。
四、结语
新时代教育体制的发展,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加明确化、细致化的要求,也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渠道空间。但从目前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机制仍旧不够完善,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还有很多。要以管理机制有效改善、教师师资力量储备、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等多方面予以入手,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进一步突破,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贵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
[2]张蓉.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