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广东省化州市林尘镇坦塘小学,525143
摘要:感恩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还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效性,完成教书育人总体目标,那么就需要高度重视感恩教育,塑造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的习惯,重树中华传统美德。文中从怎样开展感恩教育这难题下手,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探寻。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作风,是社会发展上每一个人都应当有的基本上社会道德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感恩”一词的表述是:“对他人所给与的协助表示感谢。”我国的感恩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喝水没忘记挖井人”、“知恩没报非谦谦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经典词因而,大家务必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效性,塑造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承继中华文化传统式的传统美德。
一、了解感恩内涵,树立感恩意识
小学生感恩观念欠缺的直接原因取决于他们不知恩。不知恩又怎样感恩?因而,感恩教育中,识恩是最重要的流程。现实生活中的“恩”是多种多样的,有着孝亲敬长、尽忠报国、喜爱故乡、自然之道、珍惜生命等传统式基础理论使用价值,是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建设的关键內容。因而,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务必留意让小孩切身体会感受来源于别人、社会发展和当然的“恩”,让小孩认知来源于痛楚、挫败和不成功等的“恩”。
感恩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环境的影响。学校不仅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更要高度重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老师在开展感恩教育时要从不一样视角、多方位地将感恩教育渗入学生的内心。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感恩实践
环境是无音的教育,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的功效。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媒介,让小学生从活动中感受感恩,并重归日常生活,从点点滴滴学起,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活动感恩。老师在开展感恩教育时构建一些多种形式的情景活动,使感恩教育越来越绘声绘色。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加活动,亲自体会,从而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1.召开各种形式主题班会
定期举办“学好感恩”的班会主题,对学生开展感恩文化教育,班会主题的方式应当灵变多种多样。比如,让学生结合实际,以“谢谢父母养育恩”、“学好感恩”等主题风格举行班集体诗歌朗诵比赛,在演说中提升学生观念,激起学生的感恩父母及教师文化教育之情。此外,还能够举行有关感恩的故事汇,根据搜集、梳理和提炼出自身身旁“感恩”小故事,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叙述感恩的小故事,使学生搞清楚到善心和孝道是一切品行之源。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观看《地道战》、《地雷战》、《董存瑞》、《长征》等一些抗战题材的电影,通过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影片,孩子就会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学会感恩和珍惜。
2.利用晨会时间进行分享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代表以“感恩”为主题,以真人真事作为例子,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大家一起分享真实生活中助人为乐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感受乐于助人,真诚帮助和关心别人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3.结合各种节日开展活动
节日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出板报、手抄报内容,制作卡片等对学生开展感恩文化教育。比如,灵活运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机构学生出“庆贺节日,感恩父母”为內容的板报、手抄报内容,正确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不辞辛劳养育恩。教师节到了,让学生制作卡片,通过赠送一张张亲手制作的卡片,向教师寄予满满的感恩之情,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可以互换礼物,感谢同学的无私帮助之恩……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设计和写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情,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根植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4.引导学生落实感恩之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老师开展感恩教育时要积极主动正确引导,文化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作行动,从我做起,将感恩之旅贯彻落实在日常个人行为当中。
(1)适度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园林绿化校园内,清理课室寝室,整修路面,卫生大扫除等校园内公益活动;植绿护绿,抗灾捐赠,交通出行宣传策划,尊老扶残这些学校外公益活动。让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校园内外的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凭劳动来回报社会,既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能体会到奉献所带来的快乐,让感恩之心永存心底。
(2)要求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教师在进行感恩教育时,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家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适当进行家庭自我服务劳动。如收拾餐桌、洗碗筷、打扫卫生、喂小动物等。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每天与父母早晚问好、打招呼;为长辈捶背、端茶;陪伴爷爷、奶奶散步、谈心等等,使学生养成孝亲敬长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认识到感恩就是从平常小事做起,感恩就是平时为他人做的点点滴滴。
三、及时反馈,升华感恩情怀
教师进行感恩教育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样,需要及时收集反馈,检测效果。学生是否已经具有感恩意识,在生活中能否实践感恩之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和家长进行评价与反馈,从而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怀。
1.布置感恩作业
为了检测学生在家里的感恩行动,让学生的感恩行为常态化,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完成“感恩家庭作业”。学生在“感恩家庭作业”上面填写自己在家里完成的家务活动,并由家长签字为证。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班级中布置“我为父母洗洗脚”、“我的家务劳动日志”等感恩作业,让学生通过具体行为,落实感恩行动,长年累月,学生的感恩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2.家校联系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胜过老师的万语千言。科技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化平台,定期向家长发布友情提醒:敬爱的家长,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离不开你的言传身教!另外,教师在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时,也要经常提醒家长不要忘记让学生多做些家务活,监督并配合完成老师布置的感恩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践行感恩行动。最后,家长也可以向教师进行反馈学生在家里的日常行为,让教师反思感恩教育是否收到预定成效,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再展开感恩教育。
3.建立感恩档案
给每一个学生创建感恩档案资料。老师要把感恩文化教育做为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多方面执行,让学生把自己感恩个人行为的一点一滴记下来。根据那样的方法,学生就会了解在自身的成长阶段中,除开自身的勤奋以外,也有许多家人、朋友乃至路人给予关怀。他们就会由单纯性的感谢父母,转换为对社会发展的感恩,进而学好去关注和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然后,还可以每周一评或每月一评,评出班里的“感恩之星”,让榜样学生起带头作用,让学生每天都提醒自己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感恩教育是提高德育教育针对性的一项关键方式,把它做为品德教育的突破口,非常容易造成学生的共鸣点,使感恩意识在每一个人心里传送。当学生具有了感恩意识,就会主动保护生态环境,严格遵守校纪,主动尊师重道。当学生具有了感恩意识,就会节俭,对社会发展的一切都充斥着幸福憧憬。感恩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 一个长期的耳濡目染的全过程,学校、家庭、社会各层面的相互配合。小学感恩教育的实际主题活动也应当走实践活动路面,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加深了解,经受考验,唤起感恩心,激发使命感,进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趋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当代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探索[J]. 余鹏飞,陈港明. 中小学教育. 2021(02)
[2]医学生感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某医科大学为例[J]. 吴月苹,陈晶,颜雄.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