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学院
摘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它问世之后轰动了文坛,具有无穷的魅力。作品中多次写到了死亡,本文以文本为依据,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死亡意识。
关键词:《简·爱》,死亡,疾病,消解
死亡是一个虽沉重却不可回避的话题,在西方文学史中,对死亡的描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希腊神话有很清晰的死亡意识,自此死亡成为了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的母题,对死亡的表述因其结果的确定性和表达的多样性而具有神秘的魅力。而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也有大量的死亡叙事,其中蕴含的死亡意识值得关注。
一、《简·爱》中的死亡描述
死亡人物死因描述
里德舅舅病重“里德先生过世已经九年,他就是在这间卧室里断气,在这里停灵,他的棺材也是从这里由殡仪馆的人抬出去的。从那时起,一种哀伤的神圣感就使得这屋里不常有人闯进来。”
简爱父母传染伤寒“不到两年,这对冒失的夫妻就双双去世,默默地合葬在一块石板底下(我曾见过他俩的墓,它就在××郡一个过度膨胀的大工业城市中,一座阴森古老、煤烟熏黑的大教堂四周的一片大坟场上,成为它来往过道的一部分。)”
海伦肺病“我看见了她的脸,又苍白,又憔悴,但却相当平静。” “我靠近她的床边,吻了吻她。她的额头冰凉,面颊又冷又消瘦,手和手腕也这样,但是她的微笑仍和从前一样。” “简,我很快活。当你听到我死了的时候,你千万别伤心,没有什么可伤心的。我们大家都总有一天会死……”“我的脸紧贴着海伦·彭斯的肩头,两臂搂着她的脖子,我睡着了,而海伦已经——死了。”“她的坟在勃洛克桥墓地里。她死后的十五年中,那上面只覆盖着一个杂草丛生的土堆,不过如今已有一块灰色的大理石碑标出了那个地方,碑上刻着她的名字,还有’我将再生’这个字。”
简爱的舅妈病死“她很快就又陷入昏迷状态,再没恢复神智,当夜十二点钟,她去世了。我没有在场给她合上眼睛,两个女儿也谁都没有在场。次日早晨别人来告诉我们一切都过去了。这时的她已经只等着入殓……塞拉·里德一度健壮灵活的躯体,僵硬不动地平躺在那儿。冰冷的眼皮盖住她无情的双眼。她的额头和强悍的容颜上,还依旧带着她冷酷心灵的印记。在我眼里,这具尸体是个古怪而庄严的东西。我眼看着它,心中既忧伤又痛苦。”“我回味着落葬的那一天,棺材,灵车,黑压压的一长串佃户和用人,——亲戚很少,——开着的墓穴,肃穆的教堂,庄严的仪式。”
约翰 自杀 “约翰先生到昨天刚过去了一个礼拜,死在他伦敦的住所里。”“……接下来的消息就是他死了。到底怎么死的上帝知道!人家说他是自杀的。”“他毁了自己,也几乎毁了他的家。”“……我有时候梦见他正等着入殓,喉咙上有个很大的伤口,或者脸又黑又肿。“
简爱的叔叔病死“……既不是吃惊也不是惊呆,这消息在她们看来与其说是令人悲痛,倒不如说是事关重大。”
伯莎跳楼自杀她大叫了一声,往下一跳,转眼间她就躺在了石路上摔得稀烂。”“死得就跟溅满她的血和脑浆的石头一样。”
二、对灾难性死亡的书写
灾难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心理恐惧感,而传染病带来的死亡在西方文学中表现很多。死亡的群体性是传染病灾难性死亡的一大特点,而西方文学也用大量的笔墨渲染这种灾难性死亡所带来的痛苦和恐慌。
西方文学中也有大量的作品反映了疾病带来的死亡,比如《十日谈》、《浮士德》等都有描写因瘟疫而带来的死亡。
十九世纪的英国,肺结核成为了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仅1831年到1848年,英国因霍乱而死的人数就超过9.4万人。”夏洛蒂的两个姐姐就是得肺病去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夏洛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笼罩在因瘟疫疾病而死亡的阴影下。作者笔下人物的死亡,大多数都是因为疾病和瘟疫。简·爱的父母双双死于传染病伤寒,简爱幼年时期在寄宿学校遭遇了大规模的伤寒,作者用了“暗黑石子”、“铁灰色的天空”、“死亡那么冰冷的寒雾”、像“一排排死人骨架一样”的树林等意象来展现疾病灾难所带给儿童群体的恐惧感和不确定感。对死亡的恐慌极力的渲染,通过死亡的焦虑营造悲剧的审美心理。
三、梦境中烘托死亡的恐怖
人类对于梦的认识是一个从蒙昧到理性的过程,在蒙昧阶段,人类无法将梦境和现实生活区分,发展出了梦境的神秘感,认为梦境带有着某种预兆性。《简·爱》中有一段这样的陈述:“预感是个奇怪的东西!感性也是,预兆也是。而三者在一起,构成了人类至今还未找到钥匙来解开的一个谜。”可见蒙昧认识是这部作品中贯穿的对梦境的态度。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也表现了大量的笼罩着神秘色彩的梦境,这些梦境或预示着人物的命运,或渲染了神秘的氛围。《简·爱》中五次描写了梦境,第一次梦境就和死亡产生了神秘的联系。
父母双亡的简被寄养在舅舅家, 舅舅死后,舅妈和表弟约翰厌弃甚至虐待简,最后把她打发到寄宿学校, 之后就不再联系她。儿时的简无意中听到过梦见小孩会遭遇麻烦,并且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预兆是非常可靠的。成年的简在一个星期里,几乎每天会梦见“一个小孩……这一夜是个嚎啕大哭的孩子,下一夜又在哈哈大笑。”而几天之后,简就看见了象征着死亡的丧服和黑纱,表弟约翰奇怪地死去了,舅妈也处于弥留。作品中没有直接描写约翰的死状,而是运用带有神秘色彩的梦境间接地渲染了死亡的恐怖,梦境预示了死亡的来临。用不确定的梦境来表达确定的死亡,这就增加了死亡的神秘感和恐怖感。用人们所敬畏的死亡和梦境中孩童之间诡异的联系,加剧了死亡的可怖又带有着强烈的非真实性。
四、对待死亡的平静态度
作品中死亡虽然被渲染了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但作者对待死亡的态度却是平静和安宁的。
这表现在能够坦然的直面死亡上。对于亲密伙伴海伦将要死去的事实,儿时的简第一次有意识的思考死亡的问题,她感到“第一次畏惧起来,不知所措了。它第一次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却只见走入一片无底深渊。”她感到了生命的不可预测性,对死亡的认知是迷茫和混沌的,因此产生了恐惧感。然而简仍然坚定地想要见到濒死的海伦,直面死亡的勇气战胜了对死亡本身的恐惧。
而海伦面对死亡是平静和解脱的,她告诉简没什么可伤心的,“回我永久的家——我最后的家。”海伦认为死亡使她摆脱贫穷、饥饿和被欺凌的生活,前往幸福的所在。作者把对死亡的恐惧消解为对新生命的渴望,将死亡看作是对现世痛苦的解脱。文学具有多样的审美功能,它不仅仅可以使人们认识死亡,而且可以消解死亡所带来的恐惧感。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多次描写死亡,用梦境等意象营造死亡的恐惧感,但却用积极平静的态度消解这种恐惧感,用自由、安宁和爱消解死亡所带来的阴森恐怖的气氛,对死亡这个文学母体的审视也进一步延伸了。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著,吴钧燮译:《简·爱》【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2】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苟晓晓,李敏民: 论《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死亡叙事.文学教育.2017年9月
【4】王文革:文学梦的审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