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 眉山 62086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很多高职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旅游专业,在每年的毕业季为社会输送出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训基地是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其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对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新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将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高职旅游类专业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
高职院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基本目标是为我国旅游行业提供更多具有旅游服务管理技能的人才,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基本技能培养。旅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一定要能够将实际旅游产业链中岗位需求的重点凸显出来,要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际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形成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二)利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教学中采用的还是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差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应用的旅游专业培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并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特色办学模式的形成,可使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高职学生在完成学业到进入企业工作有一定的过渡期,如果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较强,就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就业竞争中也会占有一定的优势。而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未,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迅速的进入角色,适应旅游专业相关工作,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设施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社会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也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扩大旅游专业学生的招生规模,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相继增加了专业师资的投入,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条件。但因为高职院校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所以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投入,导致实训设施不够健全,只能进行模拟情境训练等简单基础训练,无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旅游企业实习环境,而这就会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校外实训管理建设缺乏科学性
部分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的目的只是为了专业评估或者宣传,和签订合同的企业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合作,没有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企业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和机会。
其次,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对于实训的需求也随之扩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能够给到每个学生实训机会,就会降低自身对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实训之后获得的实际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实训企业在经营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可能会造成学生无法稳定的进行实训,这就会对学生实训效果造成预定的影响。此外,学校在安排旅游专业学生去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时,并没有委派专业的指导教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因缺乏指导教师,所以无法及时获得帮助和指导,再加上学生并不属于企业正式员工,企业也没有针对实习生的相关管理制度,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约束性。
(三)实训教室的实践经验较为缺乏
高职院校想要使旅游专业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训教学效果,实训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高职院校内的实训教师数量不足,在实践经验方面也有待提升,无法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训,而这对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就会造成直接的阻碍。
三、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的新模式
(一)多渠道集资建设实训基地
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需要高职院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但学校自身的资金有限,且在基地建设中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因此说在资金筹集方面学校一定要不断拓展相关渠道,积极地争取社会和相关企业的支持,共同进行基地建设资金的筹集,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进行校外酒店等校属单位的建立,为学生教师提供实训的平台,酒店经营的过程当中还可以获取一定的资金,可以解决现阶段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职业环境
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并要遵循旅游市场的内在规律进,确保实训基地的设备、环境以及消费需求等和旅游企业相符合,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为了能够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升,高职院校还要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确保校内实训的管理能够更加的标准和规范。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依据真实的旅游职位以及企业流程布置为学生进行实训任务的设置。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实习合作单位
高职院校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合作单位的选择,选择的旅游企业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且要运营良好,薪资待遇合理,相关制度健全,对员工具有责任感。为了能够使学生、企业以及高职院校三者之间的合法权益都能够得到保障,在实习时一定要进行合同以及相关协议的签订,将这三者之间的义务关系和违约责任等进行明确。高职院校应积极的保持与合作企业之间的联系,逐渐与其建立起信任关系,进一步拓展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范围,使企业能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
(四)对顶岗实习制度进行完善
高职院校一定要做好对顶岗实习生的跟踪和指导工作,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对实习计划进行调整,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要向学生布置相应的实习任务,让学生在结束实习之后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要严格的考核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对顶岗实习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比如说奖罚制度、学习效果、评定制度等。
结束语
近年来,社会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强学生实习指导,使旅游专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综合型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邱瑛.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64-65,80.
[2]章斐瑾,余经纬.产教融合高职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32(1):72-73.
[3]张劲柏,周源.高职旅游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商贸,2012(25):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