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种感官,帮助低年级孩子理解数——以10以内的数字为例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潘菊芳
[导读] 课标提出,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潘菊芳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  上海  201805
        摘  要:课标提出,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数学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10以内的数,认识、感知、表征、表达10以内的数,我经常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来理解高度抽象的数字系统,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低年级   身体感官   理解数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数学十大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认识10以内的数,属于数感的培养内容之一,是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
        为了更好地理解10以内的数,我经常采用孩子的多种感官来理解高度抽象的数字系统,让复杂的知识以简单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多使用视觉认识数字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来自环境中的刺激首先作用于学习者的各种感受器,如眼、耳等,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人神经系统。信息首先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那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强化学生的感觉器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1.借助观察,认识数字
        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书第4页数一数,连一连时,1对应着1个小圆片﹑1本书;2对应着2个小圆片﹑2本书;3,对应着3个小圆片﹑3本书,以此类推,一直到10,对应着10个小圆片﹑10本书;再如,教室里黑板、窗户、电灯、桌椅、国旗、时钟﹑音响等,通过观察并数一数的方式,认识到数字就在我们的周围。
        2.延伸课堂,培养数感
        学习的真正需要来自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有如此重大的价值时,他们的学习内在动机被激发,学习欲望越发强烈。因此,让孩子充分认识数字,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内,要从教室内扩展到教室外,从学校内延伸到学校外,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字去描述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数量,走路步数﹑门牌号码﹑自行车数量﹑车牌号码等,甚至可以从孩子的生理特点出发,进行课间休息:领孩子们说数字拍手歌,使之放松心情。总之,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初步形成数感。
二﹑多使用听觉感知数
        听,是孩子从外界获取信息,进而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听觉是人的本能,听觉的训练有利于发展多元智能,听数数也是数概念形成的一个部分。
        1、借助听觉,感知数量
        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书第7页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比比谁的耳朵灵。先老师拍手,学生听声音说拍了几下。然后请一名小朋友当小老师,拍手,其他学生听声音说拍了几下。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声音的次数,可以先用画竖杠进行统计计数的方法,也可以孩子自己根据声音的数量计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听数数”。按照课本的提示,四幅图分别为击鼓、敲三角铃、拍手、镲锅。小组按图所示的方式操作后,将声音的次数记在图旁框中。记录形式可用小圆片、阿拉伯数字或中国数词。
        2.创设游戏,提升感知
         数学就是一个看起来很高深,但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门学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采用游戏的方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因为游戏这一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能变抽象的数量感知为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数量。如学生下课经常玩的游戏:猜猜我是谁,游戏时可以多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每组请一位学生用手捂着眼睛蹲在圆圈中央,其余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念儿歌:“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当念到“谁”时,圈上的小朋友站好不动,并轮流发出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圈中央的幼儿猜猜,是谁发出叫声?叫了几声?
         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历数的形成过程,是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三﹑调动身体触觉表征数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存在着动作性表征系统。动作性表征是指人们用“动作”来表达他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经验。这种通过适当的动作再现过去知识和经验的方式称为动作性再现模式。动作性再现模式具有高度操作性的特点。
        用手势表示1-10的数字。从1到5的数字是张开手,伸出不同数量的手指,就可以表示从1到5的数字。6:大拇指和小拇指张开,其余各指握于掌心;7: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伸出,指尖并拢,就是数字“7”;8:大拇指和食指伸出成直角,做英文字母"L"状;9:拇指与食指成弯勾状,其余各指握于掌心;10:五指握拳,通过游戏的方式,把1-10的数字在手上表示出来,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浓,理解了1-10的数字的含义。
        运用各种动作,把数字表征出来。比如:两个小孩之间做游戏,一个孩子说5,另一个孩子可以跳跃5下﹑可以拍手5下﹑可以张嘴巴5次﹑可以眨眼睛5次﹑可以往左转5圈﹑可以往右转5圈等。
        还可以用纸画一画的方式输出大脑对数字的认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先认识数字1-10,紧接着,把自己认识的数字,画一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可以画小猫,小鸭,小鸡等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文具等学习用品,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理解了数字的含义,并能够表征出来,从而更加理解抽象数字的意义。
        这种身体触觉的调动不仅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还进一步加强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沟通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借助文字表达数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还存在着符号性表征。符号性表征就是用词汇和语言形式建立的表征。即儿童已经能依据符号或语言问题等进行思维。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符号性表征是具有高度生成性和概括性的。
        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书第10页时,“数一数﹑记一记﹑写一写”讲解中,让小孩把彩色积木搭一搭,搭好之后让孩子数一数。通过搭积木,并数一数,红色的积木有几块?黄色的积木有几块?蓝色的积木有几块?把相应颜色积木块数用语言表述出来,经历输入再输出的过程,从而深刻理解数字。
        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书第17页,“比一比”这节课时,我先让同学观察图片中的车和人,然后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车多还是人多?接下来用语言表述“车比人少少几辆?”“人比车多多几个?”通过观察,表述出人和车的数量,并用语言表述出“多与少”的问题,把具体事物抽象成数字,并能够比较出数字的大小,逐步具备依据符号进行思维的初步能力。
        感官经验是人类赖以生存、学习、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必须条件,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作为低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充分理解数字这个高度抽象的符号,让孩子轻松地学习数学,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的学习要旨》[M],1974:72.
        [2]侯丽娟.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吉林教育教研,2014
(8):84.
        [3]布鲁纳.《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M],201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