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
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永盛中学 四川省凉山州 616553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学习难度的逐步增大,教学定位的不断提升,认知范畴的不断扩充,以全体学生认知需要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应用,则呈现出了更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性。而且,面对兼顾整体、关注个体的教学思想引领,教学措施落实的层次性、延展性、递进性也会得到切实增强,更利于每一个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加强对分层教学的实施与应用,并通过对教学目标、要求、任务、活动的科学化、合理性分层,使每一个学生在最为贴近自身认知特性的层级内开展数学知识学习,探究数学特性内涵,获得认知能力的强化与身心需要的满足。同时,分层教学的践行,可以于无形之中来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精准度、精细化、针对性,更利于“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思想理念的落实,以促使教学活动在充分兼顾各类学生认知特性的基础上得以深度践行,来实现对教学效能的强化,来确保对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应用
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理念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教学策略、手段、方法的尝试。其通过对班级学生真实认知情况的充分兼顾,进而根据其认知能力高低、差异,来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指导,使处于不同认知特性的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多展示、参与、探究、思考的机会,以促进教学效能提升。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使各类教学活动的设计、构建、实施趋于科学化、精细化、合理化,以促使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强化。进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自己所处层级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获得认知迁移,来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此外,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还可以有效化解学生两极分化情况的出现,以切实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确保教学效能提升。实现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认知潜能的开掘、核心素养的塑造,为缩小不同学生认知之间的差距,来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打造而提供助力。
一、做好学生层级划分,精准确立分层任务
进入初中阶段,面对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与学习任务,很多学生由于自身基础、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便会在学习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而分层教学的实施,则为教学效能提升、学生认知发展铺设了道路。因此,教师应从做好学习层级划分出发,科学设定分层任务,对处于不同认知现状的学生给予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帮扶。在兼顾各层级学生认知实际的基础上设定分层目标、分布分层任务、开展分层指导,尽量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以提升教学设计的精准度,让每一个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特性的视域内开展数学知识学习,获得自身认知能力提升。例如,在开展“平方差公式”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需要,对学生在课前进行分层,随后按照简单、一般、困难三个层级发布教学任务。由基础较弱者完成对“平方差公式”性质、特点、概念等开展自主学习,并由教师对其开展针对性指导;由能力中等者完成一些基本的训练:(x+1)·(x-1)=?(m+7)·(m-7)=?并总结自己训练中的收获与经验;由素养较高者结合自身掌握情况自主查缺补漏,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内化。通过对各类分层任务的设计与构建,来促进各层级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科学设定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必须以不同学生的认知现状为载体,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实现对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学路径的延展、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教师在设计分层教学活动时,应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促使各层级学生在逐步夯实自身认知基础的过程中,对所学数学知识予以内化,获得认知迁移。
而且,教师还应以较为常见的生活实物、辅助道具、数学模型等为辅助,来设计教学活动,以确保各层级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更为直观化、具体化,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究性,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热情的调动、能力的培养,获得对各层级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例如,在开展“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问题:已知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2K,那么一个存储量为222M(1M=210K)的移动存储器能够存储多少张大小为36K的数码照片呢?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分析、判别、计算,得出算式:222·210/22=?随后结合算式结构特性,组织学生继续探究,并引入分层活动。由低层级学生完成训练:( )·32=33、33/32=( ),并自主理解其计算规则与特点;由中层级学生开展计算:(1/2)2/1/4=?针对其计算过程中的困惑或谬误,借助教师的点拨,使其找到解题规律,即:1/4可简化成1/2·1/2,以促进其认知迁移;而高层级学生,则由其结合自己学习情况,自主训练,总结规律。通过分层活动作用的发挥,来确保教学效能强化。
三、兼顾学生认知诉求,灵活实施教学指导
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诉求不同,认知差异较大,以致其在数学学习中对应的方法、态度、习惯、定位等也存在较大区别。而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时,除了应兼顾各类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之外,还需切实兼顾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意识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并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点拨、开导、指引,以不断调动每一个学生投身分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思想理念得以深度践行。而且,结合不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的实际表现与认知情况,教师还需在课外对一些基础较弱、认知不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以借助分层指导作用的发挥,来提升分层教学的延展性与实效性。例如,在开展“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中,教师可以“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为引领,组织各层级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深度学习。让C层级学生自主开展对于全等三角形特征的回顾与判定方法的复习,以夯实其认知基础,为后续实践应用指导落实铺设路径;让B层级学生在完成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和证明方法复习的过程中,回查自己前期学习中的缺漏、谬误、问题等,在次基础上强化学生认知发展;让A层级学生结合教材例题、案例等,开展自学,以促使其认知迁移。此外,还可结合不同学生分层学习中的现状,确立分层规划对其开展分层管理,来弥补其分层学习中的各类缺憾,实现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
四、结论
总之,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的科学化、实效性教学思想的体现,更为对“因材施教”理念的充分践行。其不仅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诉求,更是对各类学生认知特性的充分关注,且为消除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促进不同学生的认知提升夯实了基础,铺设了道路。而且,在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也会更加充分,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必将更为精细,进而使课堂教学真正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更利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因此,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首先必须正视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并以此为参考,对全体学生精细、科学、合理分层,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夯实基础。而在设计分层目标、任务、活动等过程中,则应以不同层级学生认知特性以及具体教学项目的要求,来实现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途径的延展、教学方法的变革,尽量使分层教学的实施无限契合于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诉求,来推动分层教学的深度落实,借此来确保教学效能强化,助力学生完备认知体系构建、综合认知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虎兴.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才智,2020(30):73-74.
[2]石迎春.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