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71卷5期   作者:宋开勇
[导读] 内容提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
        宋开勇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委党校 安徽省宿州市235300
        内容提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适时提出党的“三农”政策,有力推动革命建设改革的深入开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为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要求,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就总结“三农”工作经验,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新篇章,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农工作”  党的领导  乡村振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适时提出党的“三农”政策,有力推动革命建设改革的深入开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为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1978年我国GDP为364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万亿元,人均GDP连续第二年超过100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行动指南。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①。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的土地政策是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兴国,在那里制定和颁发了《兴国土地法》。这个土地法共8条,是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1928年底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基础上修改制定。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兴国土地法》的颁布解决了五十多个区、五百多个乡的土地分配,约有六十多万人得到土地。广大农民欢天喜地,积极从事生产,粮食产量增加,生活也得到改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一直是阻碍中国历史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顽症”,也是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一个焦点。拥有自己的土地,是贫苦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土地政策。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主政府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正如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从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1/3的地方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为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进一步发展,1947年7月9日,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②。制定《中共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4.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但制约中国生产力的最大障碍还没有清除,那就是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既是为解放贫苦农民,也是为把农村的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彻底完成中国革命最基本的一个历史任务。全国在1953年春天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一)安徽小岗村“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1978年11月24日晚,小岗村18户农民不怕杀头坐牢,将田地分到各家,实行“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搞起了“大包干”,以按红手印方式订立生死契约。“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收获粮食13.3万斤,油料3.5万斤,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增长到1979的350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普及。2016年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村民由2017年的人均分红350元增长到2020年的600元,小岗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4700元跃升至2020年的27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67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160万元。小岗村获得国家4A景区、全国美丽乡村、全国生态文明村等称号。
        (二)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中央先后出台20个中央一号文件,有力推动了“三农”工作的稳步发展。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调研时,对大包干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三)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生重大历史性变化。1978年底,我国农村改革逐步实行并推广全国,到1990年全国农民温饱问题总体上得以解决,逐步告别了“票证经济时代”,现在迎来了全面小康新时代。1978年-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元增加到17131多元,城乡居民9亿多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13.5亿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全国农村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目前,14亿中国人民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若有所扶”等民生社会事业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加强基层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始终坚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一)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由于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业基础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短板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我们党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明确农村改革的方向不动摇,改革步伐更坚定,不会放慢。
        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需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发展迎来新机遇,党中央号召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纵览全局、协调各方,发挥政治保障作用,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按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规划先行、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四)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体制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产业振兴是基础,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要以深化农业供计策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生产出优质、安全、生态、绿色农副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③。
        中国共产党胸怀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推进强村福民,强化为民服务,健全乡村治理,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乡村。
        
注释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41页 学习出版社
②《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22-123页 中共党史出版社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出版社第14-15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