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佳敏
浙江省仙居县双庙乡中心幼儿园 317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幼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教师的教学生活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众多幼儿教师通过故事的方式详细记录了幼儿在参与活动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这种“备忘录”的教学方式可谓是课程故事的一种静态理解。本文深入探究了农村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有效开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故事;思考与开展
引言
所谓的幼儿园课程故事,其主要是幼儿教师借助回忆、分类、总结以及筛选幼儿园课程教学过程中真实出现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有趣事件,通过叙述手段呈现某个主题以及分析反思进一步形成的故事。通过相关实践研究发现,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开展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课程故事实施策略,提高课程故事质量,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故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故事存在单一化内容
幼儿园阶段课程故事教学中,内容存在严重的单一化,其只要体现于课程故事涉及到的内容大部分是课程开展期间取得显著效果课程事件的讲解,对于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困惑问题以及效果不理想等相关事件几乎没有。随着幼儿园所创设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逐渐成为课程的注重设计者以及开发者,由于教育存在较强的复杂性,且教师缺乏高水平的教育能力,在课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惑、矛盾,严重的是失误。然而幼儿教师通常会对问题事件的阐述存在忽视,仅仅一味地分享和交流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经验,进而导致课程故事出现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现象。[1]
(2)课程故事的开展存在严重的形式化,反思相对浅显空泛
与一般故事相比较,课程故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重点在于孕育着幼儿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反思、感受以及再次运用故事时的深层次反思,存在的“双重反思”促使幼儿教师在创编故事期间产生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正确认知自己所坚持的教育观念,实现自身观念的完善,获得丰富的教育经验。然而,立足于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开展现状而言,其教学反思存在严重的浅显空泛,缺乏针对性等多种问题。例如,在幼儿园大班中实施的课程故事《青菜生长记》教学中,教师所产生的课程反思是“幼儿体会:有趣、好看、好吃;家长体会:结构化活动,内容多元化,形式新颖,趣味十足;幼儿教师体会: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创造了较强的自主感以及成功感。”又如,在大班教育中实施课程故事《邂逅马蜂窝》活动中,教师所产生的课程=反思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课程,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将幼儿、家长以及教师进行了融合。充分保护了幼儿的求知欲望,教师仅仅作为辅助,支持和引导幼儿进而自主探究,促进探究逐渐成为一种良好习惯”。通过以上叙述的课程故事反思分析发现,教师的反思存在严重的浅表化,仅仅停留于表面形式,无法彰显幼儿教师针对课程事件进行深刻反思的足迹。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实施策略
(1)追随幼儿学习,深层次观察分析
课程故事属于课程教学工作落实的一种研究手段,同时是幼儿教师关注幼儿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在“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的课程教学中,幼儿与课程两者之间不单单产生了有效互动,而且还生成了众多趣味十足的故事。
幼儿教师的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实施者,应当积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对幼儿的学习做到追随,对幼儿参与课程活动中发生的一切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而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思考课程的后续开展方向。基于此,教师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关注:
①观察
观察可谓是幼儿教师综合技能体系中的一种,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例如,在“雨路花香”主题的项目课程开展过程中,在幼儿穿过紫荆花路时,幼儿教师察觉到幼儿在走路的同时,数着步数,并未参与其中询问幼儿究竟在做什么,而是仅仅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认真观察,原来幼儿是想通过脚步测量的方式明确紫荆花之间究竟有多宽。
②评价
评价是幼儿教育针对幼儿学习行为给出的一种客观分析和判断。例如,在“雨路花香”主题的项目课程开展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脚步测量学习行为,深入分析和思考幼儿在参与活动过中掌握了哪些数学概念,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遇到了哪些困难等。在这个表面看待简单没有价值的活动中,幼儿教师不仅能够明确分析和掌握幼儿具有较强的数学测量经验,而且能够分析出幼儿对测量活动充满了浓厚学习兴趣,在测量活动中保持着认真、专注以及主动思考等优秀的学习品质,以及借助与同伴手拉手方式的测量,促进了幼儿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互动。无论是观察,还是评价,不仅是幼儿教师必须建立的专业能力,而且是幼儿教师编制高水平课程故事的基础。只有仔细观察、客观评价,才能促进课程故事具备较强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
(2)彰显重点内容
彰显课程故事的重点内容,有助于课程故事具备加强的聚焦性。具体而言,第一,通过描述性语言,促进课程故事呈现的更加真实、生动。描述性语言能够将事件情节原封不动的叙述出来,彰显故事所具备的形象性和真实性。例如,在《布的奇妙世界》主题的课程故事中,教师可以详细介绍“谁的布最具光滑元素的比赛”活动中幼儿“通过科探室再次借用道具放大镜进行比较”中班级幼儿所反映出的语言、表情以及动作,并且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呈现事件相关视频或者图片等,关注细节方面的描述,将重点内容原封不动、形象的展示出来。第二,借助感性语言,为课程故事增添美感。感性语言的合理运用,有助于为课程故事的重点内容画龙点睛,透过文字彰显教师的情感表现和教育思想。[2]
(3)丰富的叙述方式
对于课程故事而言,幼儿教师在叙述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形式可选择。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夹叙夹议的方式,在课程事件的实际叙述期间融入自己对课程事件的认识和反思,情节叙述中引进教师的独特议论,议论不仅基于实际情节基础上,而且深化了实际情节,防止情节描述过于枯燥,避免教师的议论存在严重的空泛性,为课程故事增添生动性和形象性。此外,教师可以借助顺叙、倒叙以及补叙等丰富的叙述方式,促进课程故事框架变得更加丰富,激发听者以及读者的思绪情感,为听者和读者创造独特的体验。
结语
在农村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对幼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做到认真观察和客观评价,促进课程故事呈现较强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彰显课程故事的重点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叙述方式描述课程事件,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活动体验,推动课程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故事[J].天津教育,2021,{4}(14):119-120.
[2]舒婷婷,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审思:内涵、问题与对策[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4}(0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