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颖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第一小学 新疆 和田 848000
摘要: 数学不仅是一门计算的学科,同时对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想象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不仅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培养小学生最基础的能力,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平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大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符号意识的培养、对空间的观念认识、几何的直观性以及小学生的推理能力等。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培养数学素养很重要,因为小学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阶段,也是接受新知识最好的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组织的数学活动要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要真正关注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以下剖析,分为以下几点阐述。
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就是讲台上的“圣人”,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课堂上,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记老师的授课内容,观看教师播放的演示过程,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有着重要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从“讲台上的圣人”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而学生也要“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探究过程、主动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过程的指导,协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例如:培养数感是小学低学段的教学重点。虽然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的数,但是仅仅停留在会背数,以及对于数较为浅层次的掌握与理解上。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只是让学生被动的听,被动的学,我想其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更谈不上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了。如何采取有效策略,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能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成为富有内涵的数字呢?我曾做过以下尝试: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一上课我通过猜数游戏引出“11”这个数,然后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这时告诉大家,和同学们一样,数也有自己的位置,并出示计数器,认识个位和十位。1根小棒表示1个一应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1捆小棒表示1个十应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另外,通过拨珠子让学生掌握1个十和10个一的相互转化关系,体会数位和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同时,计数器的教学又在不知不觉中对后续教学中“份”的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因为从“份”的概念来分析,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学完后我问学生当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我班篮球架上有20个篮球。20的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我有20本图画书,小明有15本,20比15大。”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说的自由,不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的要求听、记,大概就没机会知道孩子心中的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了。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学生是有思想、有思维的独立个体。
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灵活而有趣的教学形式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进行知识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得到数学规律。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知识探索的魅力。在教学形式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的通过实物投影、PPT、视频,电子白板教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与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时时,首先让学生进行教材准备“卡纸、一些小棒、1支彩笔”,教师准备“月饼图、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通过设问“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的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紧接着,开始通过PPT分月饼,让学生掌握1/2、1/3、1/4等分数的意义。随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卡纸,让学生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卡纸上表示分数。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画分数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与意义,构建学生对知识的新的认知。举例“妈妈有一把糖,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这把糖的几分之几?”,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数数,每份是这部分的1/3,接着教师做出分析,无论有多少块糖,只要是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得到的都是1/3,然后做出总结“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这样通过先引入后总结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新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大胆严谨的逻辑推理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数学学习与学生思维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除达到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必须关注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要想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必须重视给学生更多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机会。可以通过设置数学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推理,引领学生合理猜想,开拓他们头脑中的数学空间,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小老师讲题、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演绎推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可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拼成的长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学生探究、学生讲一讲、说一说等不同的方式,掌握这种推理能力,这样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2=10、2×5=10所以5×2=2×5还有:12×4=4×12等等,通过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得出乘法交换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之前的旧知“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乘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让学生通过类比,得到小数乘法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类比推理的方法。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挖掘这三种推理能力的存在点,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实现推理能力的提高,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有着不可推辞的重要责任。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六个方面和小学数学教学所独具的特点,浅议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这六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艺术与水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露.例谈数学建模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6,6.
[2]郝明亮.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体现[J].青年阅读,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