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下走向未来的美好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与语文学科应用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1期   作者:程德宁
[导读] 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理念
        程德宁
        桂平市第一中学  广西 桂平  537200
【摘  要】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理念,是一个超越当时现实而影响后世的超高范本,与高中语文审美教学有若干契合点,两者需要整合,值得新课程改革下每一位语文教师借鉴并在课堂进行尝试。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生活 美好语文 审美
刘铁芳教授在唐文红《所遇美好皆教育》一书的序言中说到“好的教育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能引导激励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能让教育从当下走向未来。”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教育理论体系以及进行的教育实践,就是这样的好的教育。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现代课堂理念、反映时代需求的“生活教育”理论、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即学校”的论点,“引领着当今教育变革方方面面”。
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教育史硕士研究生罗福益和曾萍莉的研究综述可知,陶研是国内同时代教育家思想研究的显学。然而漂亮的文献数据背后却是:高中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多埋头做教授应试技巧“教书匠”,忘却争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大先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继承不多,研究偏少。可是,语文学科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影响并塑造着一代代的学子,可见重视与挖掘语文学科审美功能势在必行。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若干契合点
通过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相关主题的内容及意义,笔者发现与语文教学相契合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有:生活教育、创造教育、师生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做合一、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等七个主题。进一步比较研究后发现它们可归纳为三部分:“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是与语文教学契合的核心理念与前提,而“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做合一”是与语文教学契合的重要过程,最后“师生德育”、“教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是与语文教学契合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三者从不同层次与不同阶段对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学科审美教学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
二、新课程下美好语文教学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融合
1.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是打开新型美好语文课堂的前提理念
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时代和世界的潮流,而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塑造需要把生活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革社会的精神”创造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身就离不开与社会的“互动”。而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基础教育的落实,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类似例子,里面的人物与故事,既是纸张上的,也是社会生活中的,给学生一个引导、一次尝试,会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新火花。这就是陶先生“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思想的真正要义所在。
例如: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梳理结束林的行踪等情节后,能否让学生去思考贾府的布局反映出古代封建建筑什么特点以及等级观念?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深入探究,升华了教材内容。又或者在讲解分析《卫风·氓》时能否结合李宗盛的歌曲《等》和学生特别是女孩子探讨未来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女子。再有上到人教版必修5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是否可以让学生比较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以现代商品房做例子引导学生关注土木工程,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学建筑专业的种子。


2.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做合一
新课程标准在阐释“教学”时讲到“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相长和共同发展。”这与“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一致的。所以说,思想与方法来源于实践,那么它实施的落脚点也必定是实践本身,照本宣科、夸夸其谈是无法真正埋进学生心底的。就好比如游泳是水里做的事,“须在水里学,水里教。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教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教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他还是要沉下去的。”
例如:在讲授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时,除了感受作者为自由的呐喊外,我们还可以播放一些如《超级演说家》里面的演讲视频并给学生补充演讲的技巧,最后可以在班级甚至全年级组织一次演讲比赛来强化演讲的知识与能力,纸上是无法教出优秀演说家的,只有让学生亲自实践才是最佳打开方式。又如在上到近现代诗时,我们是否可能举行一次诗朗诵比赛来提升学生的朗诵热情与水平?又比如上到古诗时,我们是否可以举办一次诗歌创作大赛让学生练练手?
3.师生德育、教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在原因、目标和过程方法方面是极为相似的,这种相似性在于不管是旧中国还是今天新时代,我们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解放教师与学生这个“人”的问题。“素质教育”是我们改革的落脚点与参考点,而“师生德育”是新课程改革两大“主体”的本质要求和最终指向点。“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建立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现代课程。”这是新课改的要旨,也在告诫我们:语文教学因其基础性与融通性决定了它必须承担起新课程改革下“育真人”的首要责任,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创造精神和审美能力,要有“敢人未开化的边疆”的气概,在课堂内外引领学生求真、求美、求厚。
例如:在正常的讲解文本知识下,我们是否可以融入音乐、美术、科学、农艺等知识,拓宽课堂内外的通道,发挥语文乃“万科之母”之功能?我们是否可以在作文素材积累方面让学生更加关注时事之人生百态,从万卷书海中“抬头看看星空”、“睁眼看看世界”?我们是否也可以在写作时让学生少喊空话,莫做“语言巨人、行动矮子”,提倡知行合一的真实写作状态?我们是否还可以让学生既要学现代语言,也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学会赞颂时代,也要学会带着冷静客观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既能提笔迅速回答试卷中的提问,也能用脑迅速给人生“卷子”写下可行的方案?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超越现实的范本
陶行知教育思想脱胎于西方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又高于其实践范畴,根植于旧中国土壤却又不断滋养着新中国的教育领域,成就自己独特教育观,散发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是一个超越当时现实而影响后世的超高范本。处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与开放的今天,改革的关键也是核心问题系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管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内容的调整与整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评价手段的革新,都拷问着广大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与创新力。再次诠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与语文学科应用策略,领悟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新时代意义,必将会引领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并必将对当今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能全面地领会陶行知思想甚至是带着轻视式的一无所知,这不是一种健康的教育者心态。我想,如果人人都舍弃那谦逊弯腰的稻穗而推崇那骄狂之姿抬头之穗,也许谷穗无罪,但稻田一定有毒。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
[2]李志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1):55-56.
[3] 陈佳.浅谈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并探讨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 新课程(下), 2016(8):218-218.
[4]吴金忠.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J]. 福建陶研, 2005(2):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