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萍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桃李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8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意象。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程设计为切入点,从吟诵的角度出发,分析吟诵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探讨吟诵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手段,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潜力,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设计;吟诵应用;方法分析
引言:
早在古时,吟诵就是读书人学习诗文的经典途径,这里所说的吟诵,强调的是抑扬顿挫的声调,植根于汉语平仄的发音特点,也涉及到作者本人对作品的情感认知。但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之后,吟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甚至也不为人所知。这一现象也恰好印证着,许多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也把握不好乐曲的韵律,节奏感稍有欠缺。对此,在素质化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发展的新时期,教师也需要提高对吟诵的关注和重视,并在音乐课堂上做出优化设计。
一、分析传统吟诵的历史和基本内涵
早在魏晋时期,吟诵这一词语就已经在一些书籍上出现,隋朝时期的相关文献,也对此有所记载,直到宋朝,吟诵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和关注。由此可见,吟诵本身就是古代文学作品诵读的重要方式,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读者在这一方式的引导下,能够从个人的情感与作品的基调出发,在汉语发音特点的限制下,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去表达作品的感情。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吟诵也涉及到中国范民族音乐体系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文化价值。从历代的诗词歌赋中也可以看出,从吟诵的例子也层出不穷,在古代发展中也盛极一时。清朝末期,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受到的冲击是显而易见,在废私塾立新学这一浪潮的影响下,古文诗词在课堂上所占的比重也大大下降。而这里所说的新文学,又涉及到大量的西洋乐器,这就让中国传统诗文吟诵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再加上,五四运动的浪潮本就十分迅猛,反旧革新更是削弱了古诗文原本的地位,这也导致吟诵的进一步没落。
总的来看,吟诵是读书人对汉诗文的轻盈和诵读。著名学者陈炳铮先生也指出,吟诵本身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首先是传统性,其次是地方性,最后是即兴性,能够面面相守且口耳相传,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士或者是诗人,都可以在吟诵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吟诵也可以跟随文化的浪潮不断发展,传承不绝。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所以不同地区的诗文吟诵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会跟随民族的发展,展露出独特的差异,这也就意味着,古代传统吟诵带有浓重的方言特色,显露出了南腔北调的特征。很多吟诵者也没有宏观上的规范和标准可以依靠,只能按照自身的理解作出即兴发挥。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吟诵也涉及到各类散韵文和辞章的表达。以我国诗经为例,诗经中的旧体诗词,大多都是以歌唱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展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不配乐也可以配乐,可以是咏唱,可以是吟哦,也可以是乐歌,或者是诵读。相对于咏唱来讲,诵读的形式和内容要更加简单,只需要把文本读出即可,所以也能被大众所接受。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吟诵也逐渐退出了课堂,很多人也并没有真正把握好这一理念的本质,不知道真正的吟诵指向的内涵是什么。
二、吟诵研究与传承
近些年来,国学的热度逐渐攀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吟诵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被大力发掘。自上世纪30年代起,部分学者已经针对吟诵理论展开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赵元任为例,其自身就在著作中,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吟诵展开了论述。除此之外,郭沫若和俞平伯等人也针对吟诵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拓展。直到80年代,吟诵理论才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和框架,为后续的吟诵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绍松先生就在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吟诵选修课,这就受到了许多古典文学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叶嘉莹先生也率先成立了吟诵研究课题组。同时,台湾师范大学的邱燮友教授也采编了部分老先生的吟诵语音,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公开发行,推动了台湾省诗歌吟诵活动的蓬勃发展。在这一态势的引导下,大陆地区的学者也开始做吟诵的搜集整理工作[1]。
三、分析吟诵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吟诵兴趣小组,要让学生在入学之后就掌握吟诵的基本理念,加大对吟诵这一方法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肯定这一学习方式的价值,并激发出他们的兴趣,组织学生一起展开观摩学习,当学生获得了相应的感性印象之后,在组织学生参加特定的小组。鼓励学生展开文化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和理解[2]。
其次,那也可以成立吟诵社团,当小组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教师就应当着眼于学校层面让学生加入吟诵社团,这样可以扩大学生学习交流的范围,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集中的指导和辅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的学习吟诵的基本技巧,掌握运送的规则,观摩名家吟诵古典诗词,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全校吟诵比赛,让学生在具备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多元化的实践探索,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知识的迁移运用和举一反三,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这种比赛的形式不仅可以检验吟诵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最后,学校应当积极展开校园与校园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跨区域的切磋学习,通过吟诵比赛,古典情境表演,文艺节目演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在集体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吟诵水准,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吟诵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程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引导学生摒除浮躁心绪的应有之策,也是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小组的举办,社团的延伸和拓展,比赛的锻炼,区际交流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吟诵的应用方法,充分结合了吟诵自身的特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需要通过吟诵来开发学生的大脑。
参考文献:
[1] 王颖轩. 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2):377.
[2] 徐盈盈. 浅谈学习吟诵方法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与实践应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2):0208-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