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凯
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福建 武夷山市 354300
摘要:与其他课程内容相比,体育学科更注重对学生动作行为的互动性。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在体育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眼神交流、手势交流以及表情交流等肢体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化教学成效,这也是笔者将要重点讨论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肢体语言;价值分析;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引言:
合理地将肢体语言贯穿在体育课堂上可以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切实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确保体育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理想的教学目标。接下来,笔者将围绕肢体语言这一核心内容,基于小学体育课程的视角上对其基本概述、价值分析以及具体应用等内容展开阐述,旨在为从事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一、肢体语言概述
所谓肢体语言,其主要是指人们利用头、颈、肘、身、足等身体部位的活动来向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用于沟通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从广义的角度上来看,肢体语言不仅涵盖身体动作,同时还包括面部表情。体育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肢体语言的精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在体育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训练效果。
二、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属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堂通常处于室外,从心理上会使得学生自认为自身行为很难受到限制。而合理地将肢体语言融入体育教学中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管控学生的行为。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一些特殊手势所表示的含义,如向学生竖起大拇指表示对学生的肯定、呈现OK的手势则表示对学生所提建议的认可、手指放在口边则表示安静的意思、摇头耸肩是向学生传达对其行为不满或者遗憾的情绪、击掌则代表教师将要传达重要指令等等[1]。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来更好地控制学生在体育课堂的行为,从而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投入到体育课堂上。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只运用语言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则往往很难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偏低,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肢体语言的灵动性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通过合理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语言来描述体育动作得要领,再通过肢体语言向学生展示体育动作的难点,使得学生在理想化的语言描述中还能观察到实质效果,从而为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增加一丝趣味性。
三、具体应用
(一)眼神交流
眼睛是人们表达情绪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视来与其进行眼神交流,从而向其传达自己的意图,使学生能够快速领会,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列队集合时,可以先以报数的方式来查询学生人数,然后再以“立正”、“稍息”、“看齐”等口令来调整队伍的整齐性,在看齐的过程中教师若发现队伍中的某一位学生所处位置偏离队伍的整体性,则可以用眼神示意,先注视该名学生的脚再注视其眼睛,便可使其快速意识到自己偏离队伍,并迅速做出调整。抑或者队伍中某位学生的衣领或袖口没有整理好,教师也可用眼神交流的方式来提醒他,与传统的语言提醒相比,眼神提醒更加快速且温和,可避免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利影响[2]。此外,在体育课堂的前期阶段教师还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热身活动,在人生过程中若教师发现有学生脸色发白或状似虚弱,也可通过眼神交流的方式来询问其是否能够继续坚持,若学生摇头否认教师便可将目光移至休息处并示意其去休息,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热身的前提下完成对生病学生的处理,深切地体现出师生之间的默契。
(二)手势交流
与眼神交流相比,肢体语言中的手势交流的表现力更强。体育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手势交流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例如,在五十米的短跑测试中,教师通常会站在终点位置,而学生则站在起点的位置,此时师生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很难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避免部分学生未听到教师的口令而产生误差,教师可以选择使用肢体语言中的手势交流,将开始的口令通过将手从高处快速放下的手势来向学生进行传达,此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手势动作,并迅速开跑,从而顺利完成短跑测试[3]。再例如,在长跑训练中,部分学生因体力不支很难坚持跑下去,此时教师在旁边可以利用拳头上下轻微晃动的手势动作来向学生传达鼓励加油的情感,给予学生能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下继续坚持下去。此外,由于体育课程通常在室外举行,因此教师在利用语言文字去传达命令时通常需要比在教室内授课所使用的音量更大,处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更是活泼好动,当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规范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行为活动时,便可通过手势交流来传递口令。例如教师可以先利用口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左手食指置于右手掌心向下的手势来命令学生暂停当下活动等等。
(三)表情交流
除了上述我们所提到的眼神交流和手势交流之外,表情交流也是肢体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表情交流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自己当下的心情和命令,使学生能够快速明确教师所传达的要求和命令。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列队集合时,若其中有部分学生过于调皮不服管教,则教师可以走到调皮学生的面前,以严肃的面部表情观察对方,让学生能够通过表情交流深刻地感受到老师生气的心情,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威慑力,加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约束力。再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发现很多学生面部表情出现不开心、疲惫的情况时,便可以获取到学生此时过于疲累的信息,便可以科学地改变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较为轻松的体育游戏,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4]。此外,教师还可对于一些在体育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微笑的表情,以示鼓励和认可,这样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关系,为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四、结束语
传统的语言授课已然无法满足当前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应合理地将肢体语言与传统语言进行有机融合,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价值,为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强化教学效果,为体育教学增加趣味,以期最终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盛圣俊.肢体语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0(03):61.
[2]谷彪.让肢体语言在体育课堂“说”起来[J].运动,2017(22):113+72.
[3]梁劝.注重肢体语言 塑造自信人格——试析体育教学中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树立学生自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169.
[4]施利凯.论教师肢体语言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