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其俊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景小学 山东 东营 257000
【内容分析】
《入奢易 入俭难》是齐鲁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三年级第四单元第四课。本单元主题是“勤俭”,《入奢易 入俭难》旨在让学生深入领悟“奢俭之道”,不能因为现在生活富裕了、有条件奢侈而心安理得地拒绝勤俭。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无论在生活阅历还是个人理解能力上,都存在较大局限,主动实践的意识比较弱。
在认知层面上,对于“节俭”有着一定认识,但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却认识不足,缺乏“节俭”的精神动力。
在行为层面上,学生大多生活条件较好,家庭生活中很难有机会体验“苦日子”,在行为表现上大多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因而,需要让学生明白“节俭”更深层面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修正自身行为。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在“学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领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深刻内涵,把握“奢”与“俭”的关系。
2.在情境体验中加深对“奢与俭”的认识,初步树立“戒奢以俭”的意识。
3.在是非评判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奢侈行为,并在生活中持续践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刻把握“奢”与“俭”的关系,初步树立“戒奢以俭”的意识。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践行节俭,自觉抵制奢侈行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勤俭的袁隆平
1.出示图片: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3.“俭”和“奢”是一对反义词。节俭就是要求我们远离奢华,奢华就意味着没有做到节俭。
4.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俭”和“奢”的关系。引出课题:入奢易 入俭难
【设计意图】
用近期学生耳熟能详的袁隆平的事迹引入课题切合主题且学生有话可说,学生谈感受的过程也正是摸清学情的过程,用探讨的语气导入新课,学生既能明确学习任务,又调动了他们课堂主人翁的积极性。
二、读典明理
1.课题来自于司马光《传家集》中的这句话:
出示板贴读: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传家集》
2.结合“古语今说”部分,试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3.理解句子的意思后,怎样读出节奏呢?
注意声调和停顿,读出情感,指名展示。
4. 尝试背诵。
总结过渡:“入奢易 入俭难”变得奢侈再容易,也不能奢侈!节俭再难也一定要节俭!这就是古人的“奢俭之道”!
【设计意图】
此句经典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背诵比较容易,但是这句话背后隐含的精神价值却异常丰富。因此,重在引导学生思辨:奢与俭,应如何抉择。让思辨贯穿整堂课,循序渐进推进教学。落实教学目标一——领悟“入奢易 入俭难”的深刻内涵。
三、绘本启智
学生自读绘本启智:《守俭慎奢的司马光》
1.学生分享读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
2.小组合作演一演。
情境1:
旁白:司马光做了朝廷大臣后,家庭生活仍十分俭朴。有一次儿子司马康埋怨母亲道:
康:母亲,父亲呢?
母:父亲在书房写文章。
康:父亲每天除了理政就是著书,你看隔壁王大人,官职还不如父亲,但日日高朋满座,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再看看我们,为何过得如此清苦?
母:康儿,你的父亲虽位高权重,但他清正廉洁,从不贪污受贿,他的俸禄大半都拿去买书了,皇帝的奖赏也都充了公,家里当然就得清苦些。
这时,司马光从书房走出来,听到母子俩的对话,他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儿子呢?
情境2:
司马光一生廉洁奉公,勤劳俭朴,以至于妻子死后都无钱置办丧事。司马光只好典当了家里仅有的三顷薄田,简办了丧事。当老百姓看到司马光妻子的葬礼竟然如此俭朴,他们纷纷感叹……
但是有一个人却轻蔑地说:“有福不会享,这不是傻吗?”
如果你在场,你怎么反驳这个人?
3.总结:司马光后来在写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正是因为司马光一生俭朴,从不奢靡,他才最终编纂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世代受人尊敬爱戴,流芳百世。无怪乎大诗人陆游会这样说: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放翁家训》
4.在“奢”与“俭”的问题上,著名企业家李嘉诚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学生自读故事《俭朴的李嘉诚》
(1)师生交流:李嘉诚的财富帝国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2)反面举证:匡衡身败名裂
(自读材料:匡衡小时家里穷困不堪,但他酷爱读书,凿壁偷光,最终凭借自己的学识,走入仕途,一度官至丞相,一时间权倾朝野。但他后来欺上瞒下,占用公地,贪污受贿,最终匡衡被贬为平民,回归原点。浮华中失去前进的动力。)
(3)对话时光机:如果来一次时空穿越,当李嘉诚遇见匡衡,猜一猜,两人可能会说什么?
5.总结:两个人的对话印证着一个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破由奢。
【设计意图】
本环节用位高权重的司马光和富可敌国的李嘉诚做案例,寓意深远。通过深入挖掘学生有话可说的“体验点”,让学生在对话、劝说、比较中升华情感,在情感被激发处咏叹,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戒奢以俭”的重要性,从而突破教学目标二,初步树立“戒奢以俭”的意识。为接下来的“知行合一”做好思想准备。
四、知行合一
1.火眼金睛辨是非
(1)三个小组代表分别表演以下三种情境,其他同学评判:
①“我的手机3000元,我的手机5000呢!”
②“这个文具盒我不喜欢,我让爸爸再买一个喜欢的。”
③“我过生日可不能丢了面子,我要请全班同学吃好吃的。”
(2)学生按表演顺序依次分析评判
2.总结: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号召,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3.习主席讲话进一步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
“戒奢以俭”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反思和践行。本环节选取三个贴近学生生活又颇具时代特征的情景进行情景再现,评判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戒奢以俭”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初就是先要学会自我克制。人人厉行节俭,就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在建设“低碳”中国。
五、星星点灯
1.谈收获:这节课,我们一起辨析了奢与俭的关系,你有什么收获吗?
2.勤俭节约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更是一种行为习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持续地践行。
【设计意图】
“星星点灯”环节,最主要的是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勤俭节约从行为转变成习惯需要在生活中持续地践行,只有养成习惯才有可能形成品质。因此,必须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持续化跟踪,以“道德银行”、“行为记录卡”等方式巩固教学效果,让学生实现从“情感态度”层面向“行为习惯”层面的转变,从而真正达成“知行合一”的课程目标。
【板书设计】
入奢易 入俭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传家集》
戒奢以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