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双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 110164
摘要:如何加强和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其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们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在前人对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与自己工作实践结合,从演示和学生参与两个角度,提出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一、关于演示实验的改进策略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主要发挥着实验教学的示范作用。演示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实验方法,使实验操作更加精确,从而为学生分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演示实验紧扣课本,并且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一)演示实验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演示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重要作用,但决不是说处处都要演示,决不是演示的数量越多越好。因为演示实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掌握生物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如果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直观、形象,追求表面上的活跃、有趣,把演示实验搞成看把戏、耍魔术,这就会走向反面。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安排演示实验,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感知
演示实验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感知,不能用教师的感知代替学生的感知。例如,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中,老师想让学生观察活家鸽在空中的飞行状态,然后观察家鸽的体形、羽毛、胸肌、骨骼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但老师一人抓着家鸽就不如让同学们都来尝试抓一抓,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家鸽的体形呈梭形、翅膀上羽毛的排列、发达的胸肌。前者的演示只是教师个人的感知,学生并没有感受到,只能根据教师的口述去想象而己,这样的感知效果有限,而后者就来得更为直观,学生极为容易地掌握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因此,在实验器材、教学模型及其形体动作的计划上,要充分考虑到生物现象主要属性的刺激量是否突出、有效。
(三)突出重点关键,排开次要细节
一个演示实验,总是为了解决一个重点或关键的问题,使学生得到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因此要预见到学生可能会被哪种强烈刺激所吸引而忽视本质现象,计划好排除这种心理干扰的有效措施。如果层次不分明,细节不回避,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例如,演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时,学生很容易对天竺葵的漂亮花朵、用到的锡箔纸、水浴加热装置等产生好奇心,忽略了最后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演示实验还应当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增大可见度,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清楚。除了改进仪器,还常采用白昼幻灯,显微投影等手段,如淀粉实验中,最后的天竺葵叶片展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实物投影,以增大可见度。
(四)演示讲解结合,启发学生思索
要使演示达到预期的效果,演示时必须与讲解相结合、启发学生认真思索。备课时,对演示实验前后及过程中,如何提问,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总结归纳,都要仔细推敲。尤其要让学生发表意见,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分析的,结论是什么。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在探索中求得知识。
二、学生参与实验的改进策略
(一)积极主动组织学生参与
学生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实验课是最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动手”能力训练,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真正做到规范操作。这有利于提高实验成功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在自行设计时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灵活地变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和实验能力的现状,灵活地将一些教师做、学生看的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既可增加学生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中,笔者指导学生课前利用溶液培养法分别用相同健壮的大豆幼苗培养在蒸馏水、全营养液、缺N营养液、缺K营养液、缺P营养液中,进行观察与对比,在课堂上出示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又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师可带领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用土壤浸出液、琼脂等制成胶冻状培养基,装在试管或小烧杯中,将小麦种子“播种”进去,置于温暖处,一组竖立培
养,另一组横放培养,而后观察“根的向地性”及“茎的背地性”可在课堂上将其展示给全班学生等等。
(三)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强化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意突破常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加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课堂演示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后,又增加了学生实验:如何在天竺葵叶片上洗出自己的照片?银边天竺葵制造淀粉的情况又如何呢?从教学效果看,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中探索并理解生物规律,比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硬性地记忆好得多,这正如常人道:“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
(四)把实验课教学任务融合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实验的基本过程,通常分成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操作阶段、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及完成报告阶段。如果把这三个阶段都集中在实验课45分钟内进行,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如果把实验准备阶段应完成的任务一弄清有关实验内容,原理的理论部份,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逐步解决,不仅可保证学生在实验课内有动手操作的充裕时间,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知识的深化与活化。如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做了两次安排。一次是让学生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次则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重点强调了显微镜的规范使用。实施下来发现效果较好,学生动手操作时间
充裕。
(五)搞好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效果
争取领导、实验员的支持、配合,以保证实验仪器性能良好与规范是提高学生实验课课堂效率的物质保证,每次实验课前必须检查、调试实验仪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使仪器性能良好、规范。另外 每次实验前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准备。预习并不是简单的浏览。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答。实验可内容多而时间少,有的实验原理复杂,学生对实验仪器很陌生。如果在课前对实验不做好充分的预习,实验时必将会难题百出,障碍重重。学生们或束手无策,或忙乱一团,或只能呆板的按教师列好的程序机械的操作。其结果,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达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基于此,在进行每个分组实验前,都让学生充分认真地做好预习,甚至到实验室对照仪器进行预习,尽量使学生对实验应该达到的结果,所用的实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例如“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先进行实验设计,然后小组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实验方案进行实
验。通过预习,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以往生物实验课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然而在他们的心中可能有很多的疑问。其实很多生物实验本身具有发散成份,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探索能力,具有进行探究的价值,这一类实验可以改为探究性实验。这类探究性实验必须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明白观察什么而不是看热闹,必须使学生在观察现象和变化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释生物现象,归纳生物规律。
参考文献
[1] 吴举宏.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5):59-62.
[2] 董专山. 浅析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考试周刊,2021(24):111-112.
[3] 黎运来. 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 读与写,2021,18(4):205.
[4] 李慧琴. 借助实验促进学生理解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1(4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