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1期   作者:龙再海
[导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终端设施普及
        龙再海
        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营中学  554103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教育信息化工程作为一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伟大工程,它将信息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资源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对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繁荣和社会进步意义非常大。然而,大多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外实中空,浅尝辄止,浅表层应用,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真正做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更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思考      
        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展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网络学习空间,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建立网络环境下开放学习模式,鼓励更多学校应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立跨校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定制度。完善准入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支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
        诚然,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一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伟大工程,它将信息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用信息资源带动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农村薄弱学校繁荣和社会进步意义非常大。
        然而,大多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及使用上,存在外实中空,浅尝辄止,浅表层应用,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真正做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更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一) 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力度不够。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领导已经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功用,却因为专业人才紧缺,没有专业教师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一般技术问题解决不了,老师想用不得用。有的学校勉强落实兼职管理人员,却因工作任务重,没时间钻研业务,技术难题解决不了,结果襟长手短、事倍功半,工作成效差。还有管理人员被“边缘化”,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方面不给指标,单一以学生成绩论“成败”,结果是人人怕管理,甚至觉得做此项工作,不仅体现不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还受排挤,所以能不管的尽量不管。
        (二)教师专业基础差,“敬畏”现代教育技术,不敢越“雷池”。
        作为农村薄弱学校,青年教师难进,进了难留,真正撑起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热心教育事业的中高考落榜的“才子”——当时的代课教师。虽然这部分教师后来参加进修,已经被招录,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较弱。他们没有计算机基础,“先天营养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所以最“敬畏”教育信息化。他们徘徊在教育信息化门外,生怕误闯信息化“迷宫”。
        (三)后期培训跟不上,教师技术水平低,工作成效让人“汗颜”。
        一套新设备进校园,软件开发商组织一次技术培训,以后就交由学校教师自己“负责”,这相对于有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学校无可厚非,然而,对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土生土长的毫无计算机基础的农村教师,他们却犯难了:培训课上一知半解,课堂教学无“法”展开。我们在调查学校“班班通”建设时,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用得最多最好的是其自带的展台,我们展示、评价学生作业太方便了,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放大展示到“黑板”上,还可以进行直观的批改,让共性的作业问题得到有效的反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诚然,教学信息化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可是,“班班通”难道仅仅限于“展示台”吗?肯定不是。可是对于“弱势”教育人,怎敢有过高的要求!
        还有,校本培训浅尝辄止。让一个本身就不太懂技术的人来搞“技术”培训,本身就是一件让人痛心疾首的事。矮人堆里挑将军,肯定是矮子将军。甚至就连搞调查研究的人,也不能将问题谈得深入浅出。
        (四)农村学校网络带宽不够,严重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调查中了解到,有一个乡镇,借着“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股东风,“班班通”已经覆盖到山村小学,甚至是教学点,可是部分学校迟迟没有接入宽带网,“班班通”脱离网络,网络资源不能使用,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的老师只能让“班班通”共享手机“个人热点”。这样高投入的课,一个星期不敢上几节。还有,学校即便接入宽带网,可大多学校的出口带宽在4M以下——仅乡镇中学和乡镇中心完小出口带宽达10M,很难满足新课堂教学的需要。
        (五)教科研力量薄弱,信息资源和学科教学不能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薄弱学校由于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学校教科研工作未能有效开展,教师交流、分享和积淀时间不够,很难形成理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脱离教科研,教师的教学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会有盲目性。提倡信息化教学的今天,时常会出现生拉硬扯、生拼硬凑的课堂怪相,有的教师甚至无限放大数字资源,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可圈可点的东西。
二、改变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的思考
        (一)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层面,对教育现代化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也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作为基层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执行好国家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政策,
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学校领导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各项目学校,必须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配备专(兼)职技术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落实岗位待遇,给技术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平台。另外,还要让技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再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不断充实自我。
教育信息化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目学校,应建立健全以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和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团队,落实职责,明确分工,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化观摩教学、案例交流、问题探讨、教法研究等活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时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制度,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例如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新教育技术提升培训方案,学校教科研制度,学校资源运用考核制度等等。学校领导要经常督导教师的信息化课堂,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二)加强计算机技术培训,给教师充实计算机知识,打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否则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网络资源的水平。只有教师先会用,才有可能用好。农村薄弱学校大部分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驾驭计算机的能力相当弱,他们即使知道信息化教学能提高课堂效率,也很难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训,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唯一出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得一步一步地走。要让老师们充满自信,由简到繁,手把手地辅导。例如:怎样有效获取网络资源,怎样加工下载的PPT课件,怎样进行资源重组。
        (三)以县为单位统筹,加大网络经费投入,扩张网络运行通道,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护航。
        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结合国家“宽带中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具备条件的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接入;有效提升各类学校和教学点出口带宽,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4M以上;推进“无线校园”建设,东部和具备条件的城镇各类学校应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国家教育部从国家层面给学校的网络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为确保学校的互联网建设,避免学校因购买力问题止步于互联网建设,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以县为单位,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学校的互联网接入及出口带宽的买进问题,平衡县域内学校的互联网建设,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优质资源共享。
        (四)建设校本资源库,丰富学校课程资源。
        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网络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涵盖学科广泛,学校应该着力于资源库的建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收集和整理,建设一个既方便于教师,又有益于管理的校本资源库,以方便教师浏览、查阅和调用,丰富课堂教学。
        (五)加强网络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终究不能替代老师,所以在网络资源的利用上,一定要打破 “装样子、走形式”的使用现状,不能一味地运用。好的东西可以拿来用,但生搬硬套却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网络资源要怎样用才高效、科学,怎样才能让网络资源成为拓宽师生的视野、推进教学改革步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形式、扩大课堂容量的强有力的工具,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

【参考文献】:
[1]佚名.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J]. 中国民政, 2016(16):6-6.
[2]人民出版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 西藏教育, 2010(8):3-6.
[3]曾召文, 雷薇宇. 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教学:机遇,挑战与应对[J]. 中小学电教, 2020, No.500(03):5-7.
[4]李江.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及思考①[J]. 读天下(综合), 2018(14):270-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