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00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1期   作者:都 静 邢庆超
[导读] 当前,“0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呈现诸多新的特征
        都 静  邢庆超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摘  要] 当前,“0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呈现诸多新的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未来。为此,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成为必然,本文提出了了辅导员矩阵式双团队工作新模式,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三个方面入手,把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有机融合,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成长探索出一条新路。
        [关键字]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实现路径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重要角色。研究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成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00后大学生与高校辅导员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必须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依据学生群体特征科学设计辅导员发展路径。
        (一)00后大学生成长的特点
        当前,0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的环境或自身呈现出诸多显著特征,重点介绍以下四个方面情况:
        1.MOOC环境。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019年,美国多所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涌现出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在中国,MOOC发展同样迅猛,多所知名院校或录制自己的MOOC课程、推出MOOC平台,或加入美国三大课程提供商。MOOC的发展,可以让校园中的大学生跨越国界、突破时空分享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
        2.移动互联。00后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的时代,他们或者被称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或者被称为“网一代”。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社会上,“全民不一定是网民”,但在大学校园里,“网民即是全民”,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全天候上网,网络不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已成为00后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生活元素。
        3.全球竞争。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逐步融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与世界的联系日益频繁,中外之间人员密集流动。2019-2020学年,赴美国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人数总计为274,439人[1];世界500强公司已有490家在华投资。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居住在我国境内并接受普查登记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外籍人员合计1020145人[2]。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人力资源强国与创新型国家战略,00后大学生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4.自我中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传统的“单位人”正向“社会人”转化;加之家庭的小型化,0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享父母、长辈关爱,成长在这一环境下的他们,普遍对个人的价值比较看重,有着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正如人民日报所报道,00后自述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世界”,“不论是大集体还是小圈子,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中心”[3]。
        (二)高校辅导员对00后大学生的认识
        作为高校中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教师,辅导员将00后大学生评价为“一群捧着手机奔跑的‘草莓’青年”。
        1.“捧着手机”,即前文所讲的移动互联。0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高度依赖网络,买衣服主要依靠淘宝、唯品会等购物网站;吃饭已经从挤食堂转变为点鼠标,飞饭网、美团网等外卖预定网站更是打出口号:“你吃饭,我买单”;外出住宿依靠去哪网、途牛网等;出行有滴滴快的;娱乐与社交主要是QQ、微信、微博等;学习方面有超级课表及课程格子。
        2.“奔跑”,指00后大学生面临“较高成才预期”与“现实激烈竞争”之间的矛盾。现在的大学生要忙于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准备出国留学或考取研究生,学习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
        3.“草莓青年”,指00后大学生外表看起来光鲜,但内心脆弱,有着近似于草莓的特性。00后大学生很新鲜,比较单纯,表里如一;不能碰,缺乏挫折教育的历练;不能压,远离榜样,拒绝权威;也不能放,有强烈的被关注的需求。
        (三)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
        面对教育对象的显著变化,仅仅依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爱心和经验,难以胜任做好0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现实需要,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势在必行。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8个方面。这是在原来“政治辅导员”职能基础上的深化与拓展,为高校辅导员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了方向。依笔者所见,职业化,即构建辅导员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科学工作体系;专业化,即辅导员要成为能有效解决学生问题,受到学生认可与欢迎的专家。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职责众多
        中国高校的辅导员与西方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均为承担高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但中国高校辅导员扮演了导师、顾问、咨询者、助理、管理者和导演等多重角色,工作中需要与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教学秘书、宿舍管理员等密切合作,承担着思想教育、学业指导、经济资助、心理健康咨询、职业规划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和校园危机管理等众多职责。这与西方高校学生事务人员精细化分工、专业化服务有着明显不同。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侧重点因教育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别
        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高校辅导员又分为研究生辅导员和本科生辅导员。目前的研究生均为95后,与00后本科生相比,一般而言,年龄增长了几岁,学历层次较高,社会阅历较广,思想也较为成熟。所以,笔者认为研究生辅导员扮演的是“导师之邻、家人之侧、领导之外、朋友之间”的角色,和研究生更多的是一种朋友般的沟通,在具体的活动中渗透思想引领的内容,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前所述,00后的本科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笔者认为,本科生辅导员扮演着“青春岁月的陪伴者、校园生活的引导者、学业进步的助推者、职业发展的咨询者”的角色。
        (三)高校辅导员需要平衡工作中的矛盾
        育人工作是一项高度精细化的工作。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时,需要妥善处置多对工作中的矛盾,一是做到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平衡;二是做到群众性和私密性的平衡;三是做到经验性和科学性的结合;四是做到严肃性和随和性的结合,从而展示工作的艺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筑梦引航”。
        (四)高校辅导员多重身份、多通道发展
        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职业发展方面,辅导员存在三条通道,一是转岗为高校的行政干部,按照教育职员序列进行晋升;二是攻读博士学位,转岗为专业教师,按照专任教师的专业技术序列进行晋升;三是长期担任辅导员,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进行发展。本文研究的发展路径,即这一部分辅导员的情况。当然,还有个别辅导员选择离职,另谋职业,本文不涉及这种情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探索
        通过对00后大学生群体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现状的分析,建设高素质、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成为贯彻落实中央43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以最新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指导,从日常工作、教学、科研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搭建职业发展平台、系统设计工作内容、加强团队建设等举措,切实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成长与职业化发展。
        (一)推行本科书院制,搭建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
        与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行政办公场所远离学生、承担院系大量行政事务、地位比较边缘化、学生住宿社区处于教育的“真空地带”不同。书院制实施后,教学部门立足于“教”,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辅导员关注“学”,以住宿社区为依托、以第二课堂为阵地,通过构建温馨便捷的学生学习生活服务体系、专业教师参与的学业辅导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和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学生自我管理服务平台,深入细致开展思想教育与学业辅导,重点解决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等问题,精勤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为增强。书院以其开放性、包容性和自主性等特点,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广阔平台。
        (二)实施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计划,促进辅导员育人工作系统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德育靠自治,智育靠自学,体育靠自强”。第二课堂以其高度的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观念的影响,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活动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缺乏系统化的建设。“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是高校第二课堂的传统形象。
        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和集中建设。全建立与高质量的第一课堂相衔接、相匹配、相补充、相融合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提升辅导员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化,学校启动实施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计划,按照项目制管理,以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辅导员为主导,以“理论讲座+实践体验+感悟分享”为主要形式,以信息化平台为保障,构建起系统化、科学化和结构化的课外实践育人体系。培育一批辅导员精品项目,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实行矩阵式双团队工作模式,加强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
        设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作为辅导员研究的平台。矩阵式双团队工作模式开展工作,每个辅导员在院系工作团队之外,同时加入一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中心共设置若干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聘请资深辅导员担任负责人,通过联合申报课题、开展工作案例分析等活动,促进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
        通过一系列建设举措,辅导员对学生的需求更加了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辅导员的团队建设得到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显著提升;书院内涵得以丰富,在学校人才培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铸造精品,促进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与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门户开放报告:2019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超27万[DB/OL].
http://l.jybest.cn/dongtai_3322/20141119/t20141119_1203264.shtml.
[2]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主要数据[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4/29/c_121365315.htm.
[3]  何璐 叶琦 蒋云龙 贺林平. 00后,来了[N].人民日报, 2019-4-17(11).

都静, 女,汉族,籍贯:山西晋城 生于:1987-9-6, 土木工程学院,职称:讲师 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邢庆超,女,汉族,籍贯:山西省朔州市 生于:1989-10-01,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职称:讲师 ?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