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丽娟
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610200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璀璨辉煌。将传统文化融入习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习作资源,丰富学生习作素材,让学生在感悟、体验、表达、交流等习作活动中,提高习作水平,感受民族文化,并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关键词】传统文化 习作 教学 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屹立世界各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是中华民族的根。统编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教学中重视教育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在学习中让学生接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育,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实施,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晨诵课上,诵读诗词提升学生素养
晨诵——与黎明共舞,它是一种仪式,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的氛围;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来自于老师自身的感染、传递以及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欣赏;同时它还是一种积累,一种对经典、对优美语言文字的积累。每天清晨,铃声落,伴着轻柔的乐曲,我们便开启一天的学习——诵读诗词,在诗词旅行中,我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诗词中灵动的修辞、优美的韵律,丰富的语言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源泉,而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经过日积月累地诵读,学生才会有“文思泉涌、下笔有神”。我校晨诵课程以本校芙蓉课题组老师收集整理的芙蓉读本为主,而芙蓉读本分为低、中、高三个层面,低段读本主要收集了成都童谣和简单芙蓉诗歌,中高段读本主要以芙蓉诗词为主,由易到难。周二清晨,我们便与新诗见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诗意,循序渐进,短短十五分钟,我们便熟悉了诗文。周三清晨,我们体会、理解、感悟,为美文美读打好基础。周四、周五的清晨,便是孩子们的主场,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到台前给同学们分享展示,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相互鼓励和欣赏,在吟吟诵诵中,浸润诗韵的美。每天15分钟的晨诵,聚沙成塔,积水成渊,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诗词,为习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二、午读时光,阅读书籍沉淀学生积累
午读,学生们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其心理发展的不同,他们能读懂的书也不同,我们便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适合每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的书籍。在一二年级时,我们以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画图画为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我们选择了《写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绘本,午读时分,我轻轻翻开绘本,带着孩子走进最美的图画,最美的文字,引领他们感受中国节气文化,唤起他们心中返璞归真的感受,让他们真正领略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与风物之美!阅读过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纸上画出心中的美好,再给自己的图配上一两个短语或句子,让自己的画作更美,这样的读写绘,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让自己的绘画天赋与文字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三年级,我们长大了,这时我们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开始桥梁书的阅读,而每周五是孩子们最快活的时光,因为他们会做阅读分享,分享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受……虽然图画简单,语言稚嫩,难道这不正是积累的一个过程吗?
三、语文课堂,学习经典激发学生兴趣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主要讲述我国的传统节日。
课堂上,我们先从游戏开始——读词语,猜节日,如:贴春联、放鞭炮(春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节日,接着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最后孩子们朗读课文,圈一圈课文中提到的节日,继而学习本课生字,积累字词,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课文学习时,我在课件中展示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有了二年级学习的铺垫,我们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华传统节日》的学习,便更容易了。我们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交流、汇报传统节日资料,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节日习俗,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课后,我们和家长一起绘画、做手工,收集古诗,春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校外时光,体验节日过程丰富情感
中华传统节日众多,包含的精彩文化元素不胜枚举,是最能赢得学生喜爱的一
种形式。习作教学不应只是局限在课堂,应该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节日,去欣赏传统文化。
每到传统节日,我都会巧妙地设计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节日活动,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如:“清明节”,我们以“清明寄思”为主要探究内容,布置相应任务,让孩子们对清明节开展系列研究活动。
活动一:主题班会“传承民俗齐动手,制作青团忆清明”
在放假前一天的主题班会上,我们开展了“传承民俗齐动手,制作青团忆清明”的班会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认识青团、学做青团、品尝青团的活动,真正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二:清明节的由来
(1)通过 ____(如:上网浏览、长辈讲解、书籍查阅、动手实践等)我知道了清明节的由来。
(2)我知道了清明节的习俗:( )、( )。
(3)我会背关于“清明”的诗歌。
活动三:参加“清明祭英烈,网上寄哀思”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感恩追思的时节。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意识,教育局开展了2021年“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让师生积极参与,以不同形式深化对清明节的理解。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将知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使他们开阔视野,还能丰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五、结语
总的来说,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巧用教材,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学习以及相关文化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表达语言就会更多,更美。同时教师还需要融合传统文化,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根据传统节日制作手抄报比赛等,通过学生亲自体验,让这些传统的文化习俗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然后让学生写作并表达自己的愿望。在习作教学中,正因为有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才会孕育出鲜活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刘亦. 让传统节日点亮儿童习作 [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7. (4)
2.钱汉东.语文教学要弘扬传统文化[N].文汇报,2006.(6)
3.倪潜梅. 让传统文化与习作“相遇”.小学教育教学,2015.(1)
4.廖美行. 让习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进学生的心田. 小学教学参考,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