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性别平等,消除刻板化认识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1期   作者:罗珊玉
[导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
        罗珊玉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邮编:514300
        关键词:性别平等;消除刻板化;尊重理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尊重妇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息息相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对中小学生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妇女儿童纲要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可以有力推动尊重和关爱妇女成为国家意志、公民素养和社会风尚。而性别刻板化认识阻碍了性别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孩子的性别认知健康,消除性别刻板化认识刻不容缓,应从娃娃抓起。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科教学,潜移默化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所选择,有所融合,有的放矢的加入学生对性别的认识教育,从而消除对性别的刻板化认识,达到互相尊重,平等对待。校园内可以依托德育教师、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学科骨干教师组建校内性别平等教育师资团队,将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过程,纳入专题课、德育课,打造性别平等教育特色精品课程。如:音乐老师在上音乐课时,通过介绍音乐界的反串角色打破学生对不同性别认知的刻板印象。和声大合唱时,通过对学生声部的组合,可以让学生明白,每一种声部,无论哪个性别都可以胜任。教学语文课文《美丽的颜色》,教师通过抓住居里夫妇在研究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一样吗?抓住玛丽.居里的细节呈现这个融合点,非常自然的将性别平等有机的融合到语文课程中。以此鼓励学生不论男女要打破性别刻板化界限,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使“性别平等”观念融入孩子们内心,根植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精彩绽放。
        二、主题班会,大张旗鼓
        消除性别刻板化认识,可以大张旗鼓的开展性别平等的主题班会。开展主题班会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这就需要老师们多学习,设计更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性别平等的主题班会精品。如:低年级开展《家务活,从小做起》,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叠衣服,比赛叠衣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做家务的乐趣,再从掌握叠衣服的技能中消除学生对男女的固定化认识,意识到“不管男孩女孩,只要用心学习,都可以学会许多技能”。

中年级开展《我想和你做朋友》,通过夸一夸,握握手,演一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男女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有共同的闪光点,从而消除性别的刻板化印象。在活动中大家一起玩,收获快乐,收获更多的友谊,让学生认识性别平等的意义。如:举行《谁的力量大》。通过“比手腕”游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男女力量各有不同,再通过观看举重运动员的举重视频,消除“男生力量大,女生力量小”的刻板化意识,明白力量是可以锻炼的,不能歧视力量小的同学,树立男女生之间互相学习,平等对待的观念。这样,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进行,在学生心中碰撞,思考,扭转他们的性别刻板化认识。
        三、实践活动,深入人心
        为了使性别平等深入人心,消除孩子的性别刻板化认识,我认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必要。它能启发孩子们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引导孩子们打破原有的性别角色定位,从而更全面更理性的看待男女的角色,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学会理解与尊重,真正从意识上消除性别的刻板化认识。
        如:开展“父母的家庭分工”观察日记、“旅游路上的性别视角”“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与和谐相处”等实践活动,启发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思考,突破性别认识刻板化限制,加深对多样的“我”的认识与接纳。
        开展“性别平等”海报,手抄报,作文征集,学生们通过自己手中的彩笔生动地表达了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学校把这些内容收集起来在校园内展示,宣传。全校开展性别平等的游园活动,在运动会中融入性别平等的元素,让男生女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参加,打破性别的固定化认识,提升自我认识的深刻。《我是爸妈的小帮手》,让学生明白通过一起做家务的活动,认识到家务活不分男女,对性别不能有刻板印象,能更理性地关注性别平等。学校可根据年级的不同,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必要的生活技能训练,如缝衣、订扣、简单的烧菜、洗衣等,也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模拟演习等。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远比在教室里更能深入他心。
        性别平等教育主要不是知识的更新,而是看人看世界眼光的改变,是思想观念的改变,更是文化习俗的改变。厚植先进的性别平等理念,培养各有文化自信,更懂得平等相待,和谐共处的时代新人,性别平等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老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曹伟国.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彰显劳动综合育人功能[J]. 文理导航(中旬), 2016, 000(007):97-98.
        [2]《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