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劳动教育与道德法治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1期   作者:阳宁
[导读]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阳宁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君山路小学  645350
        摘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和热点话题。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逻辑旨归在于走向学科融合。在教育实践中,将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城乡结合;小学劳动教育;道德法治;融合策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主要课程,如何将思政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正确地融合劳动教育成了当前所有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让劳动与感恩同行”主题实践活动
        劳动是一种能力,其中蕴含着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品质。儿童在劳动中能体验到收获成果的快乐,感受到父母长辈劳动的辛苦,体会到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从而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心存感恩之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报答社会、家人。苏联作家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学生只有通过劳动,体验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才会产生对祖国、社会、家人、老师、朋友的感恩之情。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恩”的形式丰富多彩,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有老师的教导之恩,有同学的互助之恩,有社会的关怀之恩……如今,学生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得到改善,他们对于感恩的理解与行动有些缺乏。鉴于此,我们开展了“让劳动与感恩同行”主题实践活动,及时引导、教育学生知恩、感恩,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学校和社会,感恩生活中的一切。“让劳动与感恩同行”主题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种升华,把具体的劳动活动与心里的劳动体验进行融合。该活动的目的主要有:第一,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周围人和事,初步了解他们的工作;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意识。第二,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感恩身边的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朋友。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且懂得劳动的价值。
二、制订长远性的规划,建立一体化的劳动教育制度体系
        在当前的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将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性、目的性体现出来。

全国教育大会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所以,教师需要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未来踏入生活、工作的基础,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准则。而想要较好地完成上述任务,就需要教师制订长远性的规划,以及具体可实施的教学要求,才能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目的。在美国,差不多70%的六岁的小孩会帮家里做家务,一天花费在家务上的时间有半个小时左右。85%的十一岁左右的孩子每天会花费一个多小时在家里做家务。五岁到十二岁的小孩,至少会做三项左右的家务。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再慢慢学习三项以上的家务。又如德国有一条文明确提出小孩在六岁前可以随意玩耍,不需要做家务,但是在六岁至十岁这个阶段需要偶尔帮助家长做家务,十岁至十四岁的小孩要学会如何修建草坪、扫地、洗碗、擦鞋,十四岁至十六岁需要帮忙洗汽车以及整理家里的花园,十六岁至十八岁的孩子,若是家长不在家,则需要每周大扫除。倘如孩子不愿意做这些家务,家长是可以向法院申诉,请求法院监督孩子完成家务。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发达国家对劳动教育十分重视,可以说劳动教育贯穿到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对此,我们也需要学习这些好的经验,将小学思政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三、引导观察捕捉,建立劳动意识
        中华美德在我国文明发展的几千年历史中形成,可以为子孙后代提供深刻的启示。辛勤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良好美德的核心,自古以来,我国就提倡劳动光荣,将其纳入道德规范体系。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任何有助于国家现代化的工作都是体面的,必须得到承认和尊重。但是,小学生更难理解这一事实,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众心捧月的环境中,低估工作的想法已经非常深刻,影响到工作意识和学生的价值观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对工作的认识,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了解周围不同形式的工作,并承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例如,作为小学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可以组织课外调查活动,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其社区的工作场景,例如《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并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工人,为梦想而努力。正是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我们今天过得很好通过这些观察活动,学生提高了良好的观察意识,树立了正确的工作观念,学会了尊重工作,并积极参与工作活动,为实现工作教育目标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的首要目的便是教授学生基础的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劳动教育其实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播“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国家赤诚、对他人关爱、严于律己的人。
参考文献
[1]朱锦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智力,2020,{4}(12):136-137.
[2]张锦娟.劳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智力,2019,{4}(10):128-129.
[3]徐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教育有效性之探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36(02):33-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