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巧设导学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国教工》2021年11期   作者:梁婉婉
[导读]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落实展开对小学生的预习自学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梁婉婉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南屏瑶族乡中心小学,广西防城港535517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落实展开对小学生的预习自学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巧妙运用导学案进行数学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打好新知基础。不仅如此,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巧妙设计导学案,进行设置不同问题程度的预习任务,这为小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有效纠正了小学生的预习态度。本文对巧设导学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巧设导学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重点学习课程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有效运用导学案教学思维方式落实展开小学生的预习教学过程,帮助小学生充分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因此,做好新知识与旧内容的有效衔接,做好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及时反馈,改变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将小学生的预习指导工作转变为灵活且高效预习课堂。
一、小学数学预习实践教学的导学案设计策略
小学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在一定基础上具备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预习导学案实践过程需要做到灵活且多变,同时需对小学生的预习自学内容设计,选用不同的导学案课型与多样化的导学案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有效渗透给小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下面针对不同内容导学案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预习策略。
(一)“图形与几何”的导学案设计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导学案设计思路,是需要将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动向与数学概念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该过程需要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实践探索欲望以及小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帮助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效理解图形中的重点内容以及直接关系,以此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空间观念”为主题,帮助小学生设计导学案内容,并让小学生通过“想象”及“描述”展开本次核心预习内容任务。与此同时,再通过想象以及抽象的形式将其物体特征巧妙转化为几何图形,并随之描绘出看到物体形象特征。使小学生可以明确几何与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运动变化,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二)“数与代数”的导学案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这一内容时,可以在正式授课前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小学生明确该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如数的大小、数的估量、数的表示、数的运算以及各个方程组、方程式等学习内容。

与此同时,为了丰富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导学案帮助小学生提前做好该课核心知识内容的把握。如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融入分数除法以及分数乘法等相关例题,再逐渐融入分数或是百分数相互之间的转化导学问题,使小学生在完成导学案中的数学知识内容时,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设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此种导学案教学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明确所要学习内容的知识方向以及如何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大大促进了新课知识内容的教学目标,结合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阶段,有效落实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统一。
二、小学数学中的导学教学实践运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有效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实践设计可以充分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大大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和谐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建立了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关系,帮助小学生明确理解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思路。不仅如此,还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探索新知的良好学习习惯,大大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除法》这一内容时,需要提前做好课前计划,精心为小学生设计该堂课的导学内容,以此促进开展本堂课的预习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这种导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对分数乘法以及除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一个充分了解,使小学生巩固到旧知识学习的内容,再结合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将导学案内容再进行巧妙设计,以此大大满足了小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求。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进行设计该堂课内容的导学案整理,并以卡片作为载体,将小学生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内容融入进去,其问题内容可以多元且系统化。并在设计导学案卡片时需要注意留有问题空白,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最后再推进教学内容,有效丰富了数学课堂内容。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导学案预习内容时,还需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帮助他们展开该课内容的预习先知,有效做好该堂课内容的学习准备,根据小学生的预习结果实施推进新课的正式内容,打好了扎实基础,有效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此落实教学统一。再有,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共同组织整理导学案卡片,这样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交流氛围,将分数的乘除法知识进行有效整理,并积极鼓励小学生自主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导学案知识内容,在设计完后,可以与师生共同进行交流自己设计的导学案作品,并给予及时地反馈评价。如部分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展开对分数乘除法的预习导学案设计,有效展示出分数乘除法的理论及内涵,这样可以很直观地通过导学案展示出分数乘除法推算的理论意义,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巧设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学习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明确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学习思路,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不仅如此,也对旧知进行了巩固,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新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索欲望,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通过这种预学加后教的教学方式,大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宋雯.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现状及建议[J]. 小学教学研究(学生版), 2020, 000(001):60-63.
[2]王强斌. 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 读写算, 2020(12).
[3]宋喜.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 环球慈善, 2020, 000(001):P.1-1.
[4]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5):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