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途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国教工》2021年11期   作者:许天送
[导读] 高段的数学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需要学生多方面分析问题题意
        许天送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小蕉小学,福建省 三明市 365000
        摘要:高段的数学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需要学生多方面分析问题题意,以多维的解题思路解决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自然就不仅需要加强知识和解题技巧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借助良好的解题能力、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解决问题;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解决问题是非常常见的题型,也是重要的题型。总的来说,解决问题包括了两种类型,分别是图解分析题和数学解决问题。图解分析题有着非常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而数学解决问题则涉及了大量的单独数量关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了高段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此时,小学数学教师自然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实情后,以其身心特点为结合点,优化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时传授更多的解决问题解题技巧。
一、导入生活元素
        解决问题,顾名思义是以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为依据,在结合数学之后所衍生出来的问题思考,其需要基础的定理公式,需要在题目中带入这些公式,让学生们能够获取破解问题的思路。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深刻的知识认知,基础也不够夯实,对解决问题也只是浅层面的理解。对于一些本身就存在较大误导性的解决问题,小学生们更是一筹莫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们就要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解题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以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指导其对解决问题的出题意图进行深入探究,在探究中,对有利的解题信息进行获取。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可能性》一课时,就可以对实际的生活元素进行导入,让学生们以所熟知的情境为依据对问题进行思考。如:现学校打算组织一次文艺汇演,每个班级都要出三个节目,经过投票选出节目为唱歌、跳舞和朗诵,人选则为小丽、小雪和小芳三位同学。现要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三位同学具体的表演节目,那么这三位同学会抽到什么?通过这种生活案例的迁移,学生们虽然还无法透彻理解可能性,但却可以在化繁为简的问题详解中,和其他同学探究交流可能性,进而也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可能性。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摸球的方式,让学生们进一步的挖掘可能性的知识内涵。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通过这种生活元素导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认知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强化问题分析
        在解答问题时,学生们需要抓住题中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这些“中心句”,从中心句中寻找出对应的单位和相关联的量,明确相关联的量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如教师在讲解完“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学校组织了延续生命的献爱心活动,学校五年级学生一共捐款了三千五百元,六年级捐的是五年级的。求,六年级的捐款数。在这里,教师要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将五年级学生的捐款数看做单位“1”,五年级和六年级是相关联的两个量,其中存在的关系为“五年级学生的捐款数×=六年级学生的捐款数。从关系中就可以列出对应的算式,进而解出问题。

显然,这种解题方式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们可以很轻松的就得出问题答案,理解知识内容。
三、注意一题多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应该以不同角度来训练学生,在训练中找出等量关系,让学生们可以因此以不同的方式,对同一问题进行解答,以此在其解题思路的开拓下,达到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如,教师在对《简易方程》一课进行讲解后,就可以对这样的解决问题进行设计:小明买了三只热水瓶,付给售货员阿姨一百元以后,阿姨找回小明二十九元两角,问,每只热水瓶要多少钱?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们变换题干中的主要等量关系。三只热水瓶的钱+找回的钱就等于付出的钱;付出的钱-找回的钱就等于三只热水瓶的钱。由此可以列出相关的方程式:和。而变换方程式后,学生们的方程思路也会不同,如就可以变成以及。这种变换方程式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获得由变换主要等量关系得来的方程,还可以获得由次要等量关系得来的别致思路。可以在深刻化学生的思维下,促进学生固定解题模式的突破。
四、细读题干弄清题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发生错误,不是因为其无法对该类问题进行解答,而是无法对题干进行细致梳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发生了解题错误。事实上,学生们在解解决问题之前,应该细致阅读题干,通过分析材料,对题干的要求进行正确掌握,从而为解决问题的正确解答奠定基础。在读题过程中,学生们要用心读,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思考。如在“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设计出问题:已知五十六千米一小时是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一点三倍。那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一小时?在这问题中,教师自然需要指导学生们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问题中所描述的是什么事,其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第二个已知条件又是什么,哪个是题目的关键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只有在阅读之后,才能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掌握,才能在理解能力的提升中,正确解答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高段教学中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解题能力进行培养,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因而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结合点,合理选编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词汇,对题目结构进行分析。适当时还要提供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对数学思想过程进行展示。使学生可以抓住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契机后,解决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一明.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3):0072-0072.
        [2]艾瑜璐.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讨[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2):0070-0070.
        [3]王唯一. 变式练习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初探[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9, 000(009):P.71-71.
        [4]王星. 关于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3):0278-0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